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10/yinshun10-02.html 戊一: 正法以為身,淨慧以為命,智月朗秋空,禮佛兩足尊。   先論讚佛寶功德。佛是梵語,意思是覺者。佛所覺證的,是「正法」,正 法也可譯為妙法。法是可軌可則的,不變不失的,所以正法是中正而不偏邪的 ,微妙而非淺顯的真理;這是有永久性,普遍性的絕對真理。圓滿覺證了正法 ,才名為佛,所以佛是「以」正法「為身」的,名為法身,也就是絕對真理的 具體顯現者。   佛為什麼能圓滿覺證呢?因為佛有無漏(離一切煩惱雜染)的清「淨」智 「慧」。智慧最清淨,所覺證的正法也就最清淨,所以稱為『最清淨法界』( 法界即法身)(6)。正法是無往而不在的,迷了並不損減,覺證了也沒有增多, 有淨慧才能證覺清淨的正法,所以佛「以」淨慧「為命」,稱為慧命。   法身與慧命的統一,就是佛。現在舉譬喻說:佛的「智」慧,如明「月」 一樣;淨慧的體證正法,如明月的「朗」照「秋」夜的晴「空」一樣。如沒有 雲翳,月光皎潔,蔚藍色的虛空,在月光中也分外清淨。這是說:清淨覺照的 佛智,徹底證覺正法,正法也究竟清淨顯現於淨慧之中。經上說:『菩薩清涼 月,遊於畢竟空』(7);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是佛呢!   法身與慧命,到達徹底圓滿,這是值得眾生歸敬的。「禮」是敬禮,如禮 拜問訊是身禮,讚歎功德是語禮,虔信恭敬是意禮。要這樣的三業禮敬,來表 示我們對於「佛」的歸信。「兩足尊」是讚歎佛的,有二種解說:一、兩足就 是人類,佛為人類中的最尊勝者,所以名兩足尊。如經說:『正覺兩足尊,生 馬四足勝』(8)。二、兩足是福德與智慧的圓滿。有大福德與大智慧的,不但是 佛,大菩薩等也都是如此的。但在福德與智慧圓滿的聖者中,佛是最尊最勝的 ,所以名兩足尊。    戊二: 三世佛無量,十方佛亦爾。悲願來濁世,禮佛釋迦文。   佛是大覺聖者的通稱,誰能圓滿的覺證了正法,誰就是佛,所以發心學佛 的人多,成佛的也多。從時間上說: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出 現的「佛」,是「無量」的。現在是釋迦牟尼佛;向上推,過去是迦葉佛,拘 那含牟尼佛,尸棄佛,毘婆尸佛等;未來是彌勒佛,樓至佛等。過去佛無量無 數,未來佛也如此。如從空間上說: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 北、上,下──「十方」世界的「佛」,「亦爾」──也是這樣的。十方的世 界無量,佛也無量,如東方現有不動佛,藥師佛,西方現有阿彌陀佛等。學佛 的歸依三寶,應歸敬三世十方一切佛。   然從這個世界的我們來說,有一位是應該特別歸敬的,那就是本師釋迦牟 尼佛。釋迦佛在菩薩因中,本著救苦救難的大「悲」心,忍苦忍難的大「願」 力,不願往生淨土,發願在穢土修行成佛,因為穢土眾生太苦了,需要救濟太 迫切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偉大精神,由釋迦佛完滿實踐出來。他 「來」五「濁」惡「世」的此土成佛,便是為了救護我們,不遺棄我們這些苦 惱眾生。過去二千五百年左右,釋迦佛誕生於印度,經出家,修行,成佛的歷 程,然後我們這個充滿罪惡的黑暗世界,有了佛法的光明。這一世界的佛教, 由釋迦牟尼佛而來;對我們來說,真是恩德無窮!釋迦佛的偉大,不但為我們 所尊敬讚歎,十方諸佛也異口同聲的讚歎呢!如經上說:『彼諸佛等,亦稱讚 我(釋迦牟尼)不可思議功德』(9)。所以,我們在歸敬十方三世佛而後,應特 別敬「禮」本師「佛」──「釋迦文」。釋迦文,即釋迦牟尼的異譯。這等於 歸依僧是歸依一切僧,但對自己的歸依師,有著更大的恩德一樣。    戊三: 智圓悲無極,斷障無餘習,三德等究竟,方便示差別。   再依古代聖者的讚佛法,以三德來讚佛。佛的「智」慧,究竟「圓」滿, 不但覺了一切法的本性,也覺察一切法的特性,形態,作用,關係等;覺了現 在,也覺了過去,未來。從種種方面,覺了一切法的種種相,所以佛名一切種 智。眾生的苦痛,不能解決,無非是愚昧作怪。佛的智慧圓滿,所以不但自己 解脫,也能以無量的方便善巧(智慧的妙用)來解脫眾生。這是讚佛的智德圓 滿。佛陀救苦的大「悲」心,不限於一人,一事,一族,一地區,一世界,而 遍為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一切苦難而發心。悲心的深切,徹骨徹髓,真是「 無」所不用其「極」。因位菩薩,如觀音,地藏等,已經是大悲大願到了不得 ,何況佛果呢!這是讚佛的恩德圓滿。有的智慧高而悲心薄;有的重悲愛而不 重智慧;有的悲智並重,但由於內心的煩惱雜染,還不能徹底清淨,所以算不 得究竟。惟有如來,「斷」盡一切煩惱──理障,事「障」,甚至「無」有絲 毫「餘習」。這是讚佛的斷德圓滿。什麼叫餘習?就是無始以來,久習煩惱的 慣習性。佛弟子阿羅漢,煩惱都斷了,習氣還有餘留的。所以有的還要罵人( 罵慣了,脫口而出,連自己都不覺得),有的還會蹦蹦跳跳,有的還是堅執己 見。惟有佛,才能將煩惱與餘習完全斷盡,這才是最清淨,最聖潔!基督教徒 ,每說耶和華是聖潔的,其實,他動不動就發怒,殺人千千萬萬,甚至用洪水 來淹沒地球,幾乎連人類和動物都斷了種。狂慢凶狠到這步田地,還能說聖潔 嗎?我們歸信佛,不是迷信,也不是為了與佛有什麼同族等關係。佛教徒是, 誰能圓滿一切功德,我們就歸敬誰。真能究竟圓滿一切功德的,惟有佛,所以 我們要歸依他,不歸依外道的天神。   智德,恩德,斷德──「三德」,一切佛都是平「等」的,都是「究竟」 圓滿的。不能說甲佛願力大,乙佛願力小;或者說乙佛智慧高,神力大,丙佛 要小些。因為如佛與佛之間,有大小多少的差別,便有不圓滿的,不圓滿的就 不能稱為佛。所以『佛佛道同』,『佛佛平等』。但從經典看來,佛的色身有 大小,壽命有長短,國土有淨穢,弟子有多少,正法住世也不一致。要知道, 這是佛的「方便示」現,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機,才有這種種「差別」。並非佛 的真實功德不同,切勿妄生分別!──上來讚歎佛寶功德。    丁二 戊一: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無人,彼岸林泉樂,禮法離欲尊。   這是讚歎法寶的功德。上二句,含著兩個譬喻,要分別解說。「丘井」, 是枯井。有人在曠野散步,一不小心,落在枯井裡。虧得一手攀住井裡的枯藤 ,這才不致落到井底。井底有四條毒蛇,張口吐舌的望著他。一隻老鼠,正在 咬那枯藤,說不定就會斷下來。在這危急的情況下,仰頭見藤上有蜂蜜,他伸 舌去舐那蜂蜜,便什麼都忘了!甚至蜂群的飛來螫人,他也在甜蜜的享受中忽 略了。這是說:眾生在生死曠野裡,由於業力,感到了五蘊身。枯藤,是命根 。老鼠的咬那枯藤,如無常的侵逼,一息一息的過去,命根快就會斷了。無論 是丘井,枯藤,鼠咬,都譬說無常的苦迫,所以說「朽故」。四蛇,是四大, 四大不調和,就會生病而致人於死,如毒蛇的傷人。蜂蜜,如五欲的快樂。人 在生死無常的苦迫中,享受些少的欲樂,便忘記了。不顧蜂群的來螫,如對於 五欲而來的苦果,也不管。生死大苦,都不能使眾生警覺,真是愚癡極了!   「空聚落」,是無人的村莊,所以說「寂無人」。有人想逃避國王的罪罰 ,路過一無人的村莊。他想住下來,過一宿再走。忽聽見天人說:走呀!這是 盜賊來往地帶,如遇見盜賊,怕會喪身失命呢!這是說:有人想脫離魔王的控 制,修學佛法,有的在六根門頭失敗了。空村,如六根。六根──見聞覺知, 一般以為是內有自我,而實是沒有自我(無人)可得。此無我的六根,觸對六 塵境界,引起有漏的六識,如盜賊。六識遊歷六根,不應該貪的起貪,不應該 瞋的起瞋,種種煩惱,劫奪功德法財,有的因此而墮落惡道。所以,想出離三 界的魔王統治,修學佛法,就不應該為六根所欺誑;應該向前進行,到達安全 的境界。   上面說起的逃難的,離開盜賊往來的空村,前進到國境邊沿,為大河擋住 了去路,而追捕的人,卻快要追來。那時,他望見大河「彼岸」──不屬國王 的境界,有園「林」流「泉」,真是又安全,又快「樂」。他就不顧一切,游 過大河,這才離了死亡的恐怖,真的可以休息了。這譬喻說:學佛法的,不受 六根的誑惑,渡過生死大河,這才越出魔王境界,到涅槃彼岸,可以享受不生 不滅的寂滅樂,到達了大休息的境地。   上面從『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說到『涅槃寂滅』──這是三法印 ,是佛法的三大真理。而涅槃又是通過無常無我而實現的,為一切聖者的究竟 歸宿,這就是我們要歸依「禮」敬的「法」寶。如世俗修習禪定的,也能出離 一部分的煩惱──欲,但三乘聖者,由慧而得涅槃,才是究竟離欲,在一切離 欲中,涅槃為最尊最勝,所以說「離欲尊」。    戊二: 正法妙難思,善淨常安樂,依古仙人道,能入於涅槃。   涅槃,為一切聖者,一切學佛者的歸依處。由於證入的程度不同,有有餘 涅槃,無餘涅槃,大般涅槃等差別。實則,涅槃就是「正法」。正法是自證的 境地,微「妙」得「難」以「思」議,所以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 依經論的方便開示,略加說明。一、正法是「善」:這是勝義的絕對完善。二 、是「淨」:由於正法不是煩惱等雜染所能污的,也不是煩惱雜染等所能緣起 的,所以名為清淨。三、是「常」:正法是超越時間性的,不生不滅,本來如 此。四、是「安樂」:這是沒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的,是離繫的絕對樂。總 之,正法不可思議,功德也不可思議。   從智慧的境界說,名為正法。如從智慧證入正法而得真自由來說,名為涅 槃,所以,正法就是涅槃,只要「依」著往「古」──過去諸佛大「仙人」的 正「道」,就「能」證「入於涅槃」的解脫。說到古仙人道,《阿含經》與《 楞伽經》等,都曾說到。因為正法是本來如此的;能入涅槃的修行正道,也是 本來如此的。過去一切佛,無不經歷此正道而得入涅槃;這不是釋迦佛所造作 的,是古佛的常道,所以名為古道。──上來讚歎法寶功德。 註【1-006】《攝大乘論本》卷上(「大正」卷三一.一三六頁下)。 註【1-007】《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三(「大正」卷九.六七0頁下)。 註【1-008】《雜阿含經》卷三六(「大正」卷二.二六三頁下)。 註【1-009】《佛說阿彌陀經》(「大正」卷一二.三四八頁上)。 --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地藏菩薩本願經 利益存亡品第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37.52.56
AHJKL:推 03/29 22:53
mark183:阿彌陀佛 03/30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