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10/yinshun10-04.html 第三章 五乘共法   發增上生心,修集生人生天的正常法門,是佛法中的下士道。這也就是出世 聖法的根基,所以名為五乘共法。這是說:修出世的三乘聖法,雖不求人天果報 ,但不能不具足這人天功德。這如從新竹去臺北,雖不必在桃園下車,卻不能不 經歷到桃園的旅程。如但以求生人間天上為目標,就名為人乘,天乘,是佛教的 共世間法。如儒家,近於人乘;道教,耶教,回教,通於天乘。既然一般世間法 ,也可能達成生人生天的目的,那未求生人間天國的人,何必一定要歸依三寶, 修學佛教的五乘共法呢?佛法並沒有說,求生人間天上,非歸依三寶,修佛教的 人天乘不可。可是,如歸依三寶而修五乘共法,不但更為穩當,而且已進入佛乘 的大門。只要向上勝進,就可直入出世法了。反之,如信其他宗教,雖也能生人 生天,但沒有在三寶中積集善緣,或反而引起不必要的固執(宗教的成見)。對 依人天法而進入出世法的大道,不但不能貫通,反而壅塞了。所以同是求生人間 ,天國,歸依三寶,在佛法中修行,也比歸信其他宗教好得多!    甲一 乙一: 正信歸依者,應修於正見,及修於正命,勝進不為難。   凡「正信」三寶而受「歸依」的,就成為佛弟子,佛教信徒。佛弟子修學 五乘共法,要從那裡入手呢?在學佛的理解方面,「應」該先「修於正見」。 在學佛的行為方面,先要能夠「修」習「正命」。佛曾說:正見與正命的人難 得。對這二項,如能修習成就,那「勝進」也就「不為難」了。向上修學出世 法還不難,何況求生人間天上呢!   正見,是正確的見解,見與知識不同,見是從推論而來的堅定主張,所以 正見是『擇善而固執之』的。學佛要有正見,如開始旅行,要對旅途先有一番 正確的了解,而確信這是到達目的地的正路。正確的認識,不一定成為正見。 如現在聽說地球繞日而轉,可說是知識;但伽利略為了這一知識,不惜為基督 教所迫害,囚禁,這才是見。所以,要將正確的知識,時時修習,養成堅定的 正見。正見,有世間正見,出世間正見。五乘共法中,還只是世間的。正見雖 只是堅定不移的見地,但力量極強,如經上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1)。   什麼是正命?命是生存,生活。無論是在家出家,都不能不生活;衣食住 行等一切經濟生活,合法的得來受用,就名為正命。正常的經濟生活,是非常 重要的;大部分的罪惡,都從經濟生活的不正常而來。學佛的在家眾,不但要 是國法所許可的,而且還要不違於佛法的。如以殺生(如屠戶,獵戶等),盜 ,淫(如賣淫,設妓院等),妄語(以欺騙為生,走江湖的,多有這一類), 酒(如釀酒,設酒家等)為職業的,佛法中名為『不律儀』,是邪命,障礙佛 法的進修。出家眾,凡依信眾布施而生存的,是正命。如兼營醫(完全義務, 不犯)、卜、星、相等為生,或設法騙取信施,就是邪命。如法的經濟來源, 不奢侈不吝嗇的消費態度,是正命。要這樣,才能與佛法相應,否則人身也許 不保,還說得上了生死嗎?在抗日戰爭初期,香港某居士,念佛極虔誠,有一 所廣大而幽靜的別墅,他函請印光大師,離開戰區,來香港安住。印老問他, 才知他世代以釀酒起家。印老說:你把酒業歇了,我才能來香港,可是這位老 居士,捨不得。學佛而不修正命,也許就是中國佛教衰落的原因。學佛法,一 定要職業合法,寧可短期內因職業改變而受到苦痛,決不能長此邪命下去,自 害害人!    乙二 丙一 丁一: 所說正見者,人生之正觀。   上面「所說」的「正見」,到底是什麼?依人世間的正見來說,就是「人 生之正」確見解。也就是正確的人生「觀」。觀察人生的意義,人生應遵循的 正道,從正確觀察而成為確信不移的定見,便是正見。對於修學佛法,正見是 太重要了,如航行的舵一樣。佛曾說:得正見的,特別是在家信眾,極為難得 。如有人虔誠的信仰三寶,樂善好施,明白佛理,看來是一位典型的良好佛弟 子。可是到了衰老到來,有的就聽人胡說,為了什麼營養問題,素食幾十年, 又重開殺戒了。有的遇到疾病纏綿,一時不得全癒,於是求神,問卜,扶乩, 求耶穌,什麼也去試試看。有的經濟情形不好,就去求財神;為了想中獎券, 去仙公廟求夢。有些人修持精進,到了晚年,為了愛著那必朽的身體,就去修 精煉氣,向外道看齊。幾年前,臺北一位佛弟子,聽說有修有學,可是為了長 壽與健康,去接受移殖猴子腦下垂腺的手術,結果送了命。這都是正見不具足 ,不能修成堅定不移的確信,這才身體與環境不良,就動搖而轉向了。學佛的 ,慢談了生死,開悟,先修成正見再說。    丁二 戊一: 心淨或不淨,利他或損他:善行不善行,佛子應諦察。   佛說的世間正見,經中說有一定的文句,現在略分為四類。一、正見有善 有惡。確信我們的起心作事,有善的與不善的,也就是道德的與不道德的。佛 法的正見,從確見世間(出世間)有道德的定律著手。如堅決的否定道德,那 便是邪見了,如印度的六師外道,懷疑哲學,唯物論的共產主義等。   什麼是善不善呢?從自己的內心說:「心淨」是善的;如「或不淨」,那 就是不善的。我們的內心,經常有一些煩動惱亂(煩惱)的不淨因素,如不起 雜染的煩惱,而心起清淨的因素,就是善。這如與貪,瞋,癡,相反的無貪, 無瞋,無癡,崇尚賢善而輕拒暴惡的慚,愧,使心安定清淨的信心,實現止惡 行善的精進。這些,都是淨的,善的;反之,如貪,瞋,癡,無慚,無愧,不 信,放逸等,就是不淨的不善了。從見於事行的對他影響來說,那麼如有「利 」於「他」的,是善;如「或」有「損」於「他」的,是不善。人與人(人與 眾生),都有著關係,應該是互助共濟的合作,遵行自他共處的和樂法則。如 所作為而有害於他,那即使有利於己(損他利己),也是不善而不可為的。如 有利於他,那即使有損於己(損己利他),也是善的而應該做的。從內心與對 外影響,決定「善行」與「不善行」的差別。行,是動作,內心的動作名意行 ,身體的動作名身行,語言的動作名語行,這都是有善與不善的,所以說善行 不善行。這一切,佛弟子,或繼承佛陀家業的「佛子」,「應」該審「諦」的 觀「察」。不但要確實信有善與不善,而且要分別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修 成堅定不移的正見,作為我們起心作事的準繩。    戊二: 有報必由業,微小轉廣大,能引或能滿,決定或不定, 現生或後報,諸業不失壞 。   二、正見有業有報。有善有惡,這除少數的邪見而外,一般人都是信認的 。可是,善與惡,約行為的價值而說,自有他應得的果報。如不能對此有定見 ,那在某種環境下,善惡的信解就會動搖了。從前,有位忠君愛國的大臣,被 帝王處了死刑。臨死時,他對兒子說:『我要教你作惡,可是惡是做不得的。 我要教你行善,我可沒有作惡呀』(2)!他自己行善而沒有好報,於是對善惡就 發生了疑惑。所以不但要正見善惡,還要正見善惡的業報。   一切眾生所「有」的一切果「報」,「必」然是「由」於「業」力所招感 。有業然後有報,有種種不同的業,所以有各各不同的報;業是非常多,非常 復雜的,所以果報也是極多而又是極複雜的。什麼是業?什麼是報呢?業是事 業,是動作。我們的內心,身體與語言的動作,凡由於思力──意志力所推動 的,都是業。但現在所要說的,指從我們身口意業的或善或惡的活動,而引起 的一種動力。這是道德與不道德的價值。行善作惡等事業,如農工的工作勞動 。業力,如勞動所得的工價──貨幣。憑工作所得的貨幣──(代表)勞動價 值,就能拿來換取適當的用品;所以有某種業力,就能感得某類的果報。說到 報,嚴密的意義是異熟──異類而熟;這在因果系中,屬於因果不同類的因果 。如為善而得天國的福樂,作惡而墮受地獄的苦痛。依所作的業力,感受苦或 樂的報,這是正見的重要項目。惟有這樣,善惡才有一定的價值。   關於業報的意義,應該略說幾項重要的。   1.「微小」的業力,是可以「轉」化為「廣大」的。這是說,小小的善業 或惡業,如不斷的造作,就會積集而成重大的業力。如《法句》說:『莫輕小 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3)。善業也如此。這與古人所說:『勿 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義一樣。還有,如造作害人的惡業,本 來算不得重大,可是自己對於這一惡業,時時覺得害得巧妙,害得滿意。這樣 的不斷隨喜惡業,小惡的力用會廣大起來,與大惡一樣。同樣的,雖只是小小 的善業,如自己能時時生歡喜心,小善也就漸漸的成為大善了。所以,我們不 應該忽略輕業,不可隨喜惡業,而應該隨喜善業才好。   2.在種種業中,有一類特強的業力,「能引」我們感到五趣中的一趣報體 ,或生天上,或墮地獄,或墮傍生。其中又有種種類別,如傍生中或虎或魚等 。凡由強業而感得一趣的總報體(『得蘊,得處,得界』),成為某趣的眾生 ,叫引業。還有一類業,並不能引我們感得生死的總報體,卻「能」使我們對 於這一報身的種種方面,得到圓「滿」的決定,叫滿業。如生而為人,儘管萬 別千差,而同樣是人,人是引業所感的總報。餘如六根有具足與不具足,相貌 有莊嚴與醜陋,容色有黑白,目睛有威光或無威光,音聲有優美或粗俗,嘹亮 或低滯……這種人各不同的差別,都由不同的滿業而感得。不過,其中還有業 報與現生功力(長養)的差別:如人類的目光望遠,有一定的限度(也是人各 不同的),這是業力。經藥物,營養,保護,訓練,使達到限度中的極限,或 老年而目力很好,這就有賴現生功力的長養了!   3.業又有「決定或不定」二類;其中又有時與報的不同。有的業,要感什 麼報,是決定了;而在什麼時候受報,現生或來生,是不決定的。有受報的時 間是決定了;而所感的什麼報,還沒有決定。有所感的果報,受報的時間都定 了;這如造作五無間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 來生一定要墮落地獄。也有時與報都不決定的,這大致是輕業。依古德說:一 切業,都是不決定的。換言之,一切業都有改善可能性的。所以只要能痛下決 心,什麼惡業,都有化重為輕,或不定受的希望。《鹽喻經》說:犯了重大惡 業的,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如老死迫近,就難了。但依《觀無量壽佛經》,還 有念阿彌陀佛的一法),痛下決心,『修身,修戒,修心(修定),修慧』, 重業是可以輕受或不定受的。這如大量的鹽,投入長江大河中,水是不會鹹的 。反之,雖造作較小的罪,卻不知道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還是要招苦報 的。這等於少量的鹽,放在小杯裡,水還是鹹苦的(4)。這是業不決定的有力教 證。大乘法中,觀業性本空,能轉移懺除重罪,也就是修慧的意義。所以,犯 了重惡業的,不必灰心,應深切懺悔,修學佛法。   4.從造業與受報的時間來說,可分為三時業:「現」報業,是這一生造業 ,現在就會感果的。「生」報業,要等身死以後,來生就要感報的。「後報」 業,是造業以後,要隔一生,二生,或經千百生才受報的。所以造業受報,不 能專在現生著想,如說:『行惡見樂,為惡未熟,至其惡熟,自見受苦。行善 見苦,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見受樂』(5)。在這三時業中的現報,可能是輕 業報,也可能是重業的『華報』。因為現生的果報,是以前善惡業力所招感決 定了的;沒有死,是不能有根本或重大改變的。輕業為什麼可以受現報呢?因 為輕業不致改變這一生的重要報果。例如政府現由某黨主政,自有其根本政策 ,不能作相反的重要變革。在野黨如有不重要的意見,現政權是樂意採用的。 重業為什麼現受華報(對將來的果報而說)呢?因為業力太重,對現有報體, 起著重大的影響。這等於在野黨的勢力太強大了,現政權不能不接受多少意見 ,只要不危及政權的存在,與該黨的主要政策就好。至於生報業及後報業,都 是有輕有重的。   總之,業是有種種不同的,但有一點是絕對相同的,就是「諸業」在沒有 受報以前,如不是修證解脫,那是怎麼也「不」會「失壞」的。有業,就會有 果報;今生不受報,來生不受報,就是千千萬萬生,業力照樣存在,只要因緣 和合,還是要受報的。《三昧水懺》的緣起中說:西漢時,因袁盎的中傷,而 殺害了!C誃錯。袁盎所作的殺業(教他殺),一直沒有受報。直到後身為悟達國 師時,那已是晚唐了。悟達國師因貪染沈香座,惡業才感報而患人面瘡。這傳 說,也就表示著業力不失壞的意義。 註【3-001】《雜阿含經》卷二八(「大正」卷二.二0四頁下)。 註【3-002】《後漢書》「范滂傳」。 [P131] 註【3-003】《法句經》卷上(「大正」卷四.五六五頁上)。 註【3-004】《中阿含經》卷三《鹽喻經》(「大正」卷一.四三三頁上──中)。 註【3-005】 原文待考。《法句經》卷三:「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 自受罪虐。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大正」卷四.五六四頁下),與此文相近。 -- 「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 【文殊師利問經 般若波羅蜜品第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34.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