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達賴喇嘛:心與夢的解析〉 Sleeping, Dreaming and Dying: An Exploration of Consciousness with the Dalai Lama 作者:法蘭西斯可.凡瑞拉 原文作者:Francisco 譯者:楊書婷.姚怡平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2日 ISBN:9789868428584 ------------------------------------------------------------------------------- [目錄] 序一:內在的科學∕達賴喇嘛 序二:科學與心靈的交集∕鄭振煌 前言 與會專家生平簡介 第一章 自我之內有什麼? 第二章 身睡,腦不睡 第三章 透視夢境與潛意識 第四章 掌握夢境 第五章 西方人眼中的死亡 第六章 何謂肉體死亡 第七章 瀕死經歷 尾聲:省思 譯者後記∕楊書婷 《附錄一》死亡過程與中陰狀態 《附錄二》名詞解釋 ------------------------------------------------------------------------------- 推薦序 科學與心靈的交集  鄭振煌老師   佛法是「心的科學」,既稱科學,就應是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知識必須有效,否 則無法成立。有效的知識,經得起重複實驗,而且結果不變。   佛法對於心的解析非常詳細深入,或稱心為意、識。心不僅識此世生命的中心,也是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輪迴的所依。心沒有固定的實體,可分為六識或八識,不 斷在進行錯綜複雜的質變和量變,依方面接受外境形成心像,一方面又影響眾生對外境的 接受。佛教行者透過戒定慧三學的修持,建立「心的科學」。   心和身是相互影響的,但顯教對於這部份卻是語焉不詳,而且甚少談到臨終、死後、 入胎、住胎、出胎的情況。密教強調脈、氣、明點的修持,正足以彌補這種遺憾,對於現 代心理學的啟發相當大。   現代心理學建立在唯物論上,其方法論迥然不同於建立在唯識論上的佛教。方法論不 同,是否會導致結果的不同?如果不同,則講求實證和統計數字的現代心理學比較可靠? 如果現代心理學比較可靠,則存在二千五百餘年的佛法還有存在價值嗎?或者應做新的詮 釋?   這些都是饒富興味的議題。自從一九八九年起,每隔兩年,達賴喇嘛便與西方頂尖的 心理學家、腦神經科學家、人類學家、精神治療學家等學術界泰斗對談,對談記錄結集成 書後,洛陽紙貴。這些書陸續翻譯成中文,嘉惠讀者甚巨。我亦預其事,如今又見此書譯 出,滿腔歡喜。學佛者可以藉此書了解現代科學的觀點,非學佛者亦可藉以初步了解佛法 ,相得益彰,豈不快哉?   (編者按:鄭振煌老師為心靈學者、佛學學者。任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副教授,譯著豐 富,包括《達賴喇嘛談心經》、《西藏生死書》、《心靈神醫》等。) 作者序 法蘭西斯可.凡瑞拉(Francisco J. Varela,本書英文版編輯)   自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人類都會面臨兩大生命的轉變,在轉變中,我們的心似乎消失 了,並自此進入完全不同的國度。第一個轉變是睡眠,睡眠是人類永恆的友伴,變化無常 ,充滿各種夢境,有史以來就令許多文化著迷不已。第二個轉變就是死亡,死亡是巨大無 底的謎團,無數凡人不得不一一踏上這最終的旅程,也創造了許多文化儀式。睡眠和死亡 都是自我的幽暗地域,西方科學向來只擅長於物質宇宙或生理因果關係的領域,而對這兩 者所知有限。相較之下,藏傳佛教則對這兩個領域都十分熟稔,事實上,佛教在這兩方面 早已長期積累了卓越的知識。   本書所記載的內容便是我們花了一個星期,探討人體與人心兩大劇烈轉變的記錄。我 們邀請達賴喇嘛與其藏傳佛教的同事,以及西方科學與人文主義的代表,雙方共同探討並 交換心得。   第一天早上,所有與會者都聚集在達賴喇嘛的客廳裡,共同開始這段旅程。達賴喇嘛 本次會議的內涵進行開示。   「科學與心靈是人類目前的兩大學科領域。科學的研究已經愈來愈深入,但也愈來愈 多人──至少是一些科學家,開始了解到心靈因素的重要性。我所說的『靈性』並不具有 任何特定宗教或信仰上的意義,只是用來稱呼一種單純而溫馨的大愛、人性的情感與柔和 的特質。心地溫暖的人們通常都比較謙卑,也比一般人多了一些自足感。我把靈性的價值 放在第一位,宗教次之。我看到許多不同的宗教也強調這些人性的基本特質。身為佛教修 行人,我所修行的佛法就是慈悲。慈悲的修為並不需要具備宗教性的虔誠或宗教式的信仰 ,可以獨立於宗教之外。人類社會終極快樂的來源幾乎完全仰賴我們有多重視心靈的價值 。如果我們無法將科學與這些人類的基本價值加以結合,那麼科學知識有時就會造成問題 ,甚至帶來災難。我認為科學與科技的成就,以其可怕的摧毀力量來說,是相當巨大的。 不過就是因為它們令人懼怕、帶來痛苦、使人焦慮,因此有些人便認為它們是不好的。」   「科學的知識可以被視為人類智能的一種功用──它的用途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 負面的,然而它本身在道德上則是中性的。至於它所帶來的效用是利是弊,則看動機為何 。適當的動機可以讓科學的知識具有建設性﹔若動機不良,這種知識便會帶來毀滅。這一 系列的研討會具有示範性的功效,能讓科學與靈性更緊密地合作。我們彼此都在這方面下 了不少工夫,我也確信這次會議能有這樣的貢獻,或者至少不會造成傷害。」   (法蘭西斯可.凡瑞拉原籍智利,為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曾執教於科羅拉多大學、 紐約大學等學府,擔任法國國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他專精神經學與認知學,發表論 文超過一百五十篇,著作超過十本,《總集於一心》已經被翻譯為八國文字。) ------------------------------------------------------------------------------- 睡眠、夢、死亡《達賴:心與夢的解析》導讀 釋自衍 夢是如何產生的?作夢時,我們的心在哪裡?什麼是死亡? 我們從達賴喇嘛與科學家的對話中,了解睡眠、夢、死亡與意識之間的關係, 幫助我們探索自我內在心靈,發展內心的詳和。 前言 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驗?而夢是如何產生的?作夢時,我們的心在哪裡?這些問題在 心理學、腦神經學、精神治療學家等各學門領域,都有其詮釋的說法。佛教對於夢境產生 的原因在《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大正27,頁193)提到:「說五緣見所夢事:一由他 引,謂若諸天諸仙神鬼咒術藥草親勝所念及諸聖賢所引故夢。二由曾更,謂先見聞覺知是 事;或曾串習種種事業今便夢見。三由當有,謂若將有吉不吉事,法爾夢中先見其相。四 由分別,謂若思惟希求疑慮即便夢見。五由諸病,謂若諸大不調適時,便隨所增夢見彼類 。」《大智度論》(大正25,頁103)說夢有五種:「若身中不調,若熱氣多則多夢見火 、見黃、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多則多見飛、見黑。又復所聞見事,多 思惟念故則夢見,或天與夢欲令知未來事故。是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善見律毘婆 》(大正24,頁760)也說到夢的產生,原因有四種:「一者四大不和,二者先見,三者 天人,四者想夢。」由此可知,夢的產生,與我們身與心的作用有很大關係。 隨著時代進步,身與心關聯的議題也不斷提出來討論。當今最被關注的是達賴喇嘛自 1987年起,定期與西方學者做一系列「心與生命」的研討。達賴喇嘛與西方頂尖的心理學 家、腦神經學家、精神治療家等專家學者,就「身與心的關係」與佛法的觀點,做精采對 談。 研討會至今,已出版八本的專書。目前台灣已翻譯出版的有五冊—《揭開心智的奧秘 》(第一屆)、《意識的歧路》(第二屆)、《情緒療癒》(第三屆)、《達賴:心與夢 的解析》(第四屆)、《破壞性情緒管理》(第八屆)。而最近出版的《達賴:心與夢的 解析》一書,將睡眠、夢境與死亡的意識狀態,藉由現代科學的觀點與佛法的對話,將「 心與夢」種種狀態,解析地相當詳盡。故本文特別導讀概介本書內容,除能對「心與夢」 之間關係與影響有較深刻的認識外,也讓我們對一代宗師如何結合佛法與科學知識,有更 進一步的認識。 「心與生命」研討會 《達賴:心與夢的解析》這本書的誕生因緣,首先要溯源於「心與生命」研討會。本 會議從1987年10月開始,達賴喇嘛定期與一批科學家,討論心智科學和生命科學,如生物 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心靈哲學等,欲建立科學與宗教的溝通橋樑與介面, 截至2004年,已共舉辦過十二屆。 第一屆至第五屆的主題有「達賴喇嘛對談心智科學」、「神經科學」、「情緒與健康 的關係」、「睡眠、夢與死亡」、「利他主義、倫理學和慈悲」。第六屆主題由生物科學 轉到物理學和宇宙論。第七屆討論「量子物理學」。第八屆討論「認知科學」,並集中在 情緒傷害。第九屆主題探討如何有效運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腦電圖等技術,來研究禪定、 知覺、情緒、神經可塑性與禪定的關係。第十屆「何謂物質?何謂生命?」,第十一屆「 心靈的探討:佛教與行為科學的對話」,第十二屆「意識與生命」深入的討論大腦神經、 記憶、意識,及佛教和科學,對人的兒童期經歷,及未來人生的影響等。今年2005年11月 將於華盛頓舉行第十三屆會議,主題是禪修的科學和臨床的應用。有關「心與生命」研討 會議的相關訊息,可以在以下兩個網站得知。(http://www.mindandlife.org/ http://www.investigatingthemind.org/) 內容概介 《達賴:心與夢的解析》一書是1992年10月,在達蘭薩拉舉行第四屆的「心與生命會 議」,主題是「睡眠、夢與死亡」。此次會議西文結集為《睡眠、夢與死亡:與達賴喇嘛 探討意識》(Sleeping, Dreaming, and Dying: An Exploration of Consciousness with the Dalai Lama)由波士頓智慧出版社(Varela Wisdom Publications)於1997年 出版。中譯本書名為《達賴:心與夢的解析》,由楊書婷、姚怡平翻譯,民國93年由四方 書城公司出版。 本書內容主要探討睡眠、作夢和臨終過程等領域的心意識狀態,內容共分七章: >第一章:自我之內有什麼? 內容有西方學者探索「自我是什麼?」「開發人類未知潛能的現代定義」、「科學家 如何探索自我?」等主題。達賴喇嘛則直指一般人所稱的這個「我」或「我是」,這個「 我」是否必然就是被假設為獨立或自主的,來回應佛教所言「我」的定義。 >第二章:身睡,腦不睡 凡瑞拉生物學博士測試人類睡眠活動,透過人從清醒到入睡間的腦波變化,以及人為 何會作夢與為何要睡覺,說明睡眠與夢境中大腦的狀態。就此達賴喇嘛提出西藏佛教如何 看待夢境—夢境來自身體不同粗細層次的交互作用,同時表示修持睡夢瑜珈,可以了悟空 性。 >第三章:透視夢境與潛意識 學者提出佛洛伊德改變西方對於心、人、治療介入的看法,並就佛洛伊德的潛意識概 念,探討佛教有無潛意識。達賴喇嘛就此與佛教中阿賴耶識做區別,由心識的相續,說明 「我」的存在概念。 >第四章:掌握夢境 由珍.蓋肯巴心理學家提出:如何知道自己在作夢的實驗報告。就此達賴喇嘛精闢地 解說佛教如何看待自我、面對不斷變化的心識,論述身與心的關係,即粗重層次的心與氣 依賴粗重的色蘊,只要腦部功能維持運作,就有粗重的心識,一旦腦死,就沒有粗重的心 識,若大腦無法正常運作,便不會生起粗重的心識,佛教的觀點與神經學是相合的。接著 就此闡述如何化睡眠為修行,修持睡夢瑜珈,本章內容相當精彩,值得閱讀,有助於瞭解 藏傳佛教對心識的看法。 >第五章:西方人眼中的死亡 西方學者查爾斯.泰勒哲學博士先就基督宗教如何看待死亡,再簡述西方對死亡的看 法,來談為何我們避諱談死亡。 >第六章:何謂肉體死亡 彼特.恩格爾教授以神經科醫師的角度,說明肉體經歷死亡的過程,及醫學如何定義 死亡。達賴喇嘛認為死亡的定義應相對於生命的定義。生命被定義為一種心識的基礎,當 身體不再有能力,做為心識的支持者時,便是死亡。此為達賴喇嘛闡釋的佛教死亡定義。 本章節精彩的部分還有探討「器官移植」、「腦死就是死亡嗎?」、「大腦與意識的改變 」、「癲癇症」等相關內容,很值得閱讀。 >第七章:瀕死經歷 學者介紹古代如何看待死亡,還有西方所發現的死後世界、瀕死經歷見證、附身與癲 癇等心與腦的狀態。達賴喇嘛則精闢地分析藏傳佛教對瀕死經歷的看法,以中陰狀態為例 ,說明心識的死亡。 本書的尾聲也針對此次會議結果做省思。達賴喇嘛對西方研究瀕死經歷抱持質疑態度 ,認為將瀕死經歷紀錄當作預示自己死亡的景象太輕率了。同時也發現西方在生理學上的 研究發現,與佛教睡夢瑜伽的理論,之間有密切的關聯。透過彼此間的交流,確實可以讓 現代科學與佛教教義之間搭建交流的橋樑。 結語 本書中譯本題名為《達賴:心與夢的解析》,若依英文題名,譯為《睡眠、夢與死亡 :與達賴喇嘛探討意識》,相信更能彰顯本書的內容。「睡眠、夢、死亡」是所有人類都 有的共通經歷,誠如達賴喇嘛所說:我們都會睡眠,無論我們察覺與否,我們都會作夢, 且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臨死亡。藉由夢境可以解讀我們的身體狀況,反應我們的心識內 容。由此可更清晰觀察心的去向,乃至掌握了臨終那一念,就能自在地決定我們的來生。 因此,若能瞭解「睡眠、夢、死亡」的課題,可以更深層瞭解我們的心意識,幫助我們探 索自我內在心靈,發展內心的詳和。達賴喇嘛也提出,若能夠堅持禪定的修持,平時模擬 死亡的過程,當生命的大限來臨時,我們的心識便不會張惶失措,可以運用禪修的力量來 克服臨終的恐懼,使人投生寂靜安詳的極樂境地。 【延伸閱讀】 心智科學/達賴與高曼等著(眾生文化) 揭開心智的奧秘/傑瑞米.海華,法蘭西斯可.瓦瑞拉編(眾生文化) 慈悲:與八位精神治療、心理輔導界頂尖人士的對談/葉文可譯(立緒文化) 情緒療癒:21世紀的醫療挑戰/丹尼爾.高曼主編(立緒文化) 意識的歧路:佛法vs.科學;心vs.腦/鄭振煌譯(立緒文化)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尼爾.高曼著(時報文化) 轉載自:香光莊嚴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82/82c3.htm 譯者對本書的補充: http://tw.myblog.yahoo.com/serenalotus-blog/article?mid=1119 --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aacdsee:看過了^^ 覺得達賴喇嘛法王的篇幅太少了,想看更多 02/12 22:15
cool810:這是會議記錄,與會者都有發言 ^^ 02/12 22:18
bobju:行銷手法,列舉很多人們感興趣的議題,但實際上卻隔靴搔癢. 02/13 02:15
cool810:可能是每個人認知不同,個人看過幾本會談的出版,都覺得滿 02/13 07:24
cool810:有收穫,b大可看此篇法師的導讀。:) 02/13 07:25
cool810:文章代碼(AID): #1EAQKhhB Re: [討論] 宇宙觀 02/13 11:43
cool810:也有略提到末學自己看過達賴尊者與科學家對談的一些感想。 02/13 11:44
bobju:我去看了,我也有推文. 02/13 17:06
cool810:XD 感謝捧場 8) 02/1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