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由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所撰述的《近乎佛教徒》(ISBN 986-7090-08-X)一書, 許久之前我就聽網友介紹說,是佛教義理入門的好書.近日看完,感到確實是如此唷!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在此闡述法義的方式, 由兩條基本主軸線交叉出現而展開說明: 一則以悉達多.喬達摩求道乃至成道的因緣,一則以「四法印」就世俗實相兩諦的觀察. 仁波切以現代西方詼諧幽默的談話與舉例,將傳統上認為極嚴肅的佛理娓娓道來, 不會給讀者帶來沈重的壓力,相反地則是帶來求道的希望與活力. 仁波切認為所謂"佛教徒"是這麼介定的: "如果一個人接受下列四項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一切情緒皆苦(諸漏是苦); 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湼槃超越概念(湼槃寂靜). 這四句佛陀宣說的話,稍為「四法印」.「印」在此處意指確定真實性之印記.... 稍作思惟,也許大家就能看出來,其中沒有任何道德性或儀式性的內容, 也沒有提到善或惡的行為.它們是根據智慧而來的世俗(非宗教)真理, 而佛教徒最關注的就是智慧." (摘自p.14) 說明了佛教與其他道理之所以不同的真實見地. 當具備有正知見,對於法的深刻正確觀察於是能夠展開: "一旦智識層面接受了見地,你就可以應用任何能夠加深了解和領悟的方法. 換句話說,你可以用任何技巧和修行來幫助你,將認為事物是堅實的習慣, 轉化為視它們為和合、相互依存並且無常的習慣. 這才是真正的佛教禪定和修行,而不只是筆直地坐在那兒像個紙鎮而已." (節錄自p.186) 即使如此接受、建立了佛教的知見視角, 仁波切不忘說明法非拘限於表現的形式,忘破除我們對佛法外在形式的僵化觀念(p.187): "四真諦好比茶葉,而所有其他用來實踐這些真諦的方法, 諸如修行、儀式傳統以及文化裝飾物,就好比杯子一般. 技巧和方法是能見而有形的,但真諦卻不是.我們的挑戰,在於不要被杯子迷住....!" 我們不時會泥於事物外相表現儀式,這真是一個蠻好的提醒反思.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弟子李連杰為這本書寫了序,是這麼說: "演員常忘了自己正在演戲,就像我們自以為是佛教徒,把文化與佛法混在一起, 本書明白地告訴我們,成為佛教徒後,以為自己不再演戲,實際上卻際入另一場戲, 還持續在演「佛教徒」這個角色....他總是提醒我, 連身為佛教徒,也僅不過是另一場戲罷了."等語, 相對於本書的立書宗旨,我覺得是相當合適的註腳. 在在處處提醒我們,何為真正的一位佛道學習者,而不是畫地自限了的一個佛教宗徒. 願我能常常警惕自己,不墮入迷惑的無明深淵中. 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6.240.98
hereMurasaki:非常喜歡這位仁波切的法教 07/31 10:33
bobju:嗯.很平實,很有條理.不會有老一派動不動就抬出什麼下地獄之 07/31 11:20
bobju:類的論調. 07/3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