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之前看完了這本書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大陸是照著原名翻譯成 根道果—禪修的方法與次第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4609 看完之後,覺得這些心靈導師的手指雖然長得不一樣, 但是都指向同一個月亮,在此跟各位分享一段很棒的結論和內文。   結論節錄: 無論何時,你都可以自行選擇要隨著那些會強化自我脆弱感和受限感的念頭、情緒和感官 細覺而到處流轉,還是記得你的真實本性是清淨、無限且無法被損傷的。 你可以繼續在無明愚癡中沉睡,也可以記得你當下就是覺醒的,而且一直都是覺醒的。 無論身處哪一種狀態,你都是在展現自身真實本性無限的本質,愚癡、脆弱、恐懼、嗔恨 及欲望等,也都是你佛性無限潛能的展現, 而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沒有本質上的對或錯。 我們選擇愚癡,是因為我們“可以”愚癡;我們選擇覺知,是因為我們“可以”覺知。 輪回和涅槃只不過是我們選擇如何檢視和瞭解自身經驗的兩種不同觀點罷了。 涅槃並不神奇,輪回也沒啥不好,如果你決定把自己想成是受限的、害怕的、脆弱的, 或由於過去的經驗而感到驚恐的話,你要知道,是你自己“選擇”要這麼認為的。 但是也要記得,你永遠都有機會選擇以不同方式來體驗自己。 內文 善用你的情緒 我父親和老師們教我,情緒基本上分為三大類:正面情緒、負面情緒,以及中性情緒。 正面的情緒,諸如:愛、慈悲、友誼、忠誠等,可以強化我們的心智,培養我們的信心, 並提高我們幫助他人的能力。有些佛典的英譯將這些情緒及相關行為統稱為「virtuous( 善)」。至少就我對西方聽眾的觀察而言,這樣的譯法看起來多少跟道德觀有些關連。事 實上,這些行為和情緒跟倫理道德一點關係也沒有。我的一個學生的英文造詣還不錯,他 告訴我,由藏文「gewa」譯為英文的「virtue」,其實比較接近「virtue」最早的意義, 就療癒力而言是「具有效能的、有效的」。 負面的情緒,諸如:恐懼、瞋恨、悲傷、嫉妒、哀慟或羨慕等,通常被譯為「不善」( non-virtuous,藏文mi-gewa);這些情緒通常會削弱我們的心智,破壞我們的信心,也 會增加我們的恐懼感。 另外則是中性的情緒。中性的情緒基本上是非善非惡的反應,也就是非正面,亦非負面的 感受,就像我們對鉛筆、紙張或釘書針拆針器的感受。你可以試試看,要對鉛筆生起正面 或負面的感受可不容易! 利用情緒作為禪修助緣的方法,端視你正在經歷的情緒類別而有所不同。倘若你現在的感 受是正面的、會強化心智的情緒,那麼你就可以專注在那個感受和感受的對境上;比方說 ,假使你感受到對小孩子的愛,那麼你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這孩子身上,以及你對這個孩 子的愛。倘若你對遭遇困難的人感到悲憫,那麼你就可以專注在那個需要幫助的人和你悲 憫的感受上。如此一來,這個情緒的對境就會成為情緒本身的助緣,而情緒本身同樣也成 為一種助緣,讓你能夠專注在啟發情緒的那個對境上。 相對而言,倘若我們一直專注在負面情緒的對境上,通常就會在內心強化那個人、那個狀 態,或那個事物「本身很壞」(bad in itself)的印象。無論你多麼盡力試著生起慈悲 心、信心或其他正面的感受,你的心幾乎還是會自動對那個對境生起這樣的負面情緒:「 哇!那個真的很壞,要想辦法除掉它,跟它拚了,或者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面對負面情緒時,比較建設性的辦法跟禪修負面念頭的方法很像,要把注意力安住在情緒 本身,而不是安住在對境上。就這樣看著情緒,不要用頭腦去分析,不要緊抓著這情緒, 也不要阻擋它,只要觀看著它即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情緒就不會像一開始所感受的那 麼巨大強烈了。 我第一年閉關時,由於突然要跟許多人相處,這使我內心生起了恐懼和焦慮,逼得我不得 不跑回自己房間獨自禪修,當時我所用的方法就跟這個差不多。一旦開始單純地觀看自己 的恐懼感之後,我便看清楚它們並非堅固無法拆解的、並非我永遠也無法戰勝的怪物。 事實上,它們只不過是一連串小而短暫的生理感受和印象,由於它們在覺性中跳進跳出的 速度非常快,因而看起來好像很堅實完整。(我稍後也發現,這就如同一堆快速旋轉的的 次原子微粒製造了看似無法分割且堅實的顯相一樣。)這樣覺察我的恐懼感之後,我開始 想道:「嗯,太好玩了,這恐懼感根本沒有這麼巨大強烈啊!事實上,它還蠻沒有傷害性 的,而且只是一堆短暫的感受,顯現之後,停留個一兩秒鐘也就消失無蹤了。」 當然,這個過程並非一夜之間就發生的,我花了好幾個星期時間讓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 就像狂熱的科學家埋首在一個實驗當中一樣,而且我還得益於多年的訓練支撐。 從這個體驗中,我對佛陀在幾世紀以前所教導的種種方法更生感佩之心,因為這些方法竟 然能夠幫助他根本不認識的人克服種種困難。當我開始學到更多關於腦部的構造與功能, 以及現代物理學家對實相本質所闡述的洞見之後,對於佛陀透過內審而發展出的禪修技巧 ,以及科學透過客觀性觀察獲知這些技巧為什麼有效的解釋,兩者之間的相符一致著實令 我訝異不已。 不過,這些跟負面情緒有關的對境——無論是人、地或事件,有時是如此清晰深刻,讓我 們實在無法忽略它們的存在。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千萬不要試圖阻擋,而是要善加利用 它們,把你的注意力安住在色相、氣味、味道,或者先前學到禪修所用的對境上,如此, 情緒的對境本身就能成為強而有力的禪修助緣。 這些方法在你開始直接面對本書第一部分所提及的根本煩惱時特別有用。剛開始學習有關 煩惱的課題時,我心想:「糟了,我充滿缺點,我很愚痴,我有很深的貪著和瞋恨,我一 輩子都得這樣痛苦下去了。」不過,後來我聽到一個古老的諺語,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內容大概是說:「孔雀會吃一種有毒的植物,利用其中的毒素增進羽毛的光彩豔麗。」 由於童年時期曾被恐懼和焦慮逼得縮成一團,因此我很瞭解煩惱的強大威力。有十三年的 時間,我每天都覺得自己會死去,而且為了從恐懼中解脫,有時也真的希望趕快一死百了 。直到我去閉關,不得不正視這些煩惱時才知道,愚痴、貪著和瞋恨其實都是禪修功課的 生命素材,就像是孔雀吃的毒草一樣,會轉變為強大加持的源泉。 每一種煩惱都是智慧的基礎,倘若我們深陷煩惱之中,或者試圖壓抑這些煩惱,最後就會 作繭自縛,為自己製造更多問題。如果能夠反過來看著這些煩惱,那麼,那些我們深恐會 傷害自己的事物,就會逐漸轉化為我們所能期待的最有力禪修助緣。 煩惱不是敵人,而是我們的朋友。 這是個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但每當你退縮、無法認同時,請想想孔雀的例子。毒草並不 好吃,但孔雀如果真的吞下它,就能轉毒草為炫麗的羽毛。 在這個修持的最後一課,我們看到面對最可怕最痛苦的經驗時可以運用什麼樣的禪修對治 法。細查這些修持之後我們就會知道,任何使我們退縮、驚恐或脆弱的煩惱,也具有同等 的力量,能讓我們變得更強壯、更有信心、更開放,且更有能力接受自身佛性的無限可能 性。 -- 如果知道一切事物都有不確定性,自然就能放下。 只要你還會去挑剔別人,看別人臉黑的話,要知道,你所看到的是你自己的心靈。 修行如果不是用來隨時反觀自己身、口、意的衝動與我慢;反觀諸結縛而斷結, 不管如何地勇猛精進,那都還是在世間法裡面繞。 空海法師-解脫道的心法 http://chiuhjen01239610.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9573.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199.42
kungfu:感謝分享! 02/17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