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教典故趣談》(ISBN 957-8663-35-8)閱讀後, 在某些觀察事相的面向上我覺得受到了不同的啟發,感到蠻有意思的. 0.0 《佛教典故趣談》一書的作者:蕭肅與黎明, 將佛教的部份重要典故,以印度、中國等兩個大分類按照歷史先後而編排. 談論這些典故趣談的角度,採的是一種歷史、社會、人文心理視角剖析事理.... 個人是覺得作者明顯不相信宗教神話傳奇一面,但相對重視宗教對人心社會改變的貢獻. 由於我原本對佛教的歷史人物典故只有淺薄的瞭解, 隨著作者半教外人士的分析視角走,其實也頗有收穫: "佛教講求平等待人,不但是人,即便是狼蟲虎豹,也一併平等待之, 因為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生命而已,都是佛法的傳播對象. 所以,在真正的佛教徒眼光中,人沒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 只有善與惡、虔信與不信的差距.而那些惡人、不信教的人也並非是天生的謬種, 他們的心中同樣稟受了佛法的善報,只因時機不到、因緣未熟,沒有被開發出來而已, 一旦時機已到,因緣成熟,便立即成為佛門信子了. 所以,江洋大盜不能賤之、拒之,皇帝王公不能奉之、諂之. 這便是佛教待人的精神,也就是慧遠所謂的情無取捨的含義." --摘自 p.229 典故﹝情無取捨﹞--廬山慧遠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在道生法師之前, 中國僧人對佛教的態度基本上是盲目接受,佛經有什麼便信什麼, 絕不敢越雷池一步,跳出佛經文字之外據理演說. 這樣的中國佛教實際上是印度佛教的移植,限制了中國佛教的成長與發展. 尤其是當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之時,由於翻譯的問題, 不僅將印度佛教原有的理論帶入了中國,更使中國面臨了一些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思想懶惰的人當然可以不去顧慮,只管泥守經文,依樣畫葫蘆. 但那些見識卓越、力圖解決問題的人,那些問題便成了他們探討的對象了." --摘自 p.239 典故﹝豎石聽講﹞--道生法師 "本來,所謂的不安、罪孽、束縛,一切感受都不過是人的一種心境. 看不透,人便會為之牽累,終日痛苦不堪; 但若看透了,則可超越它們,過一種逍遙自在的快樂生活. 人生於世,誰能沒有痛苦、不安、抑鬱和憂愁, 各種束縛限制必會縈繞在你的周圍,伺機在你心中掀起陣陣漣漪,甚至是巨浪波濤. 倘若沉溺其中,為之所累,那樣的人生還有何歡樂可言. 禪宗實際上是要教給人們一種處世原則,讓你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讓你把那些世俗的牽累看得淡些,再淡些,讓你的心情灑脫些,再灑脫些, 以歡愉的稚子之心去享受那詩意般美好的生活. 這便是禪宗所以受文人士大夫欣賞的原因所在." --摘自 p.321 典故﹝安心、懺罪與解脫﹞--禪宗 世間的事都可以用截然不同的角度觀察, 也常常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譬如宗教之於心靈,不同觀察角度所看到的也都不同. 願我們都能以良善正直的視角看這世界,遠離虛幻的痛苦而能趨向真實的快樂. 0.0 -- ▕▔▔▔▔▔▔▔▔▔▔▔▔▔▔▔▔▔▔▔▔▔▔▔▔▔▔▔▔▔▔▔▔▔▔▏ ▕ 向日葵花朵並不轉動。花朵開後就保持一定方向,不隨太陽由東向西轉。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9.7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