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素食營養簡介 製造血液的要素是鐵、維生素B12和葉酸。素食者可從豆類、堅果、全穀類、燕麥片、 葡萄乾、雪耳、豆腐、深綠多葉蔬菜及海藻中(如紫菜)吸收鐵質。維生素C能幫助吸收 植物類食品中的鐵。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奶類及奶類製品中。至於葉酸,素食者是不 愁缺乏的,因為一切深綠多葉蔬菜、豆類、水果和全穀類食物均含豐富葉酸。 人體最需要而又最重要的營養素是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在消化 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並保持腸道健康及排出致癌物質的有纖維素,它是人體所不能缺少的 。能幫助人體排毒、抗病、抗衰老的則有抗氧化劑。 維生素A 是維持正常視力的重要營養素,能保持上皮細胞的正常分裂和生長而增強抵抗力;預防皮 膚和黏膜乾燥以及維持牙齒、骨骼及軟骨組織之正常生長。 維生素A存在於全脂乳製品中如鮮奶、芝士、酸乳酪。蔬果中的β—胡蘿蔔素亦可在人體 內轉化成維生素A,例如紅蘿蔔、南瓜、杏、蕃茄、甘薯、紅辣椒、紫菜、香蕉、芒果、 甜瓜、西瓜、和綠色多葉蔬菜如菠菜、西蘭花、莧菜、白菜和卷心菜等。越新鮮的深綠色 及深黃色的蔬菜水果,所含的β—胡蘿蔔素越多。過量的攝取β—胡蘿蔔素會使人皮膚發 黃,但是對身體無害,只要減少攝取量,皮膚就會回復正常的色素。 維生素B1 促進碳水化合物之代謝,刺激食慾及消化,調節神經系統。維生素B1極易溶於水及高溫 。若缺乏之則有腳氣病、食慾不振、及精神錯亂。以穀類及胚芽含量最豐富,如糙米(但 是白米不含維生素B1)及豆芽。其他如馬鈴薯、堅果、種子、豆類、橙、芒果、苦瓜、 青莧菜、塘蒿、磨菇、卷心菜、豌豆、全麥麵包、花生、麥芽和牛奶等。   維生素B2 促進發育,維持視力,也是皮膚及黏膜的必需營養素。缺乏之則引致皮膚炎、口角炎、唇 炎、眼睛畏光及易疲勞。素食者的主要來源自牛奶、芝士、酸乳酪、花生、芒果、胡蘿蔔 、生菜、菠菜、塘蒿、大豆、毛豆、麥芽、杏仁、及添加營養素的早餐穀類食物。   菸鹼酸(維生素B3) 構成神經介質,並保持皮膚及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缺乏之會導致疲倦、抑鬱和皮膚炎, 亦因影響智力而引致痴呆。牛奶及乳酪中的維生素B3最易被人體吸收。植物中的豆類、 堅果類如花生、種子類如葵花子,還有芝麻、牛油果、無花果、紫菜、馬鈴薯、全麥製品 、糙米、小麥胚芽等均含維生素B3。   維生素B6 能分解蛋白質,並促進紅血球形成;對保持神經系統、大腦功能、及免疫能力有重要作用 。維生素B6存在於多種食物中,故缺乏的情況甚為罕有。在素食中,維生素B6的主要 來源自馬鈴薯、蔬菜、香蕉、糙米、豆芽、豌豆、堅果、大豆、全穀類食物及全麥麵包等 。   葉酸 對於細胞分裂、神經系統、尤其是胎兒的神經細胞發育起重要作用。對維持生殖器官正常 功能和構成紅血球也非常重要。缺乏葉酸可引致貧血及影響胎兒神經發育。大麥、綠色蔬 菜、堅果、酵母、豆類、麥芽、豆芽、橙及所有橘子類水果、胡蘿蔔、南瓜、馬鈴薯、香 蕉及全麥麵包等均含葉酸。現在醫學界更提倡婦女懷孕初期應多吸收葉酸,以防嬰兒有先 天性神經管缺陷。老年人若吸收足夠的葉酸、維生素B3和B12,會有較好的記憶力。   維生素B12 是製造紅血球、及髓磷脂(圍繞神經纖維的白鞘)的必要成份。缺乏之則會引起惡性貧血 及神經系統退化。人體對維生素B12的需要量很少,每日約2微克(一微克等於千分之 一毫克,百萬分之一克。)亦可從膽汁中收回再加以利用。維生素B12主要從動物性食 物中吸收,如乳製品(牛奶、芝士、酸乳酪)。其他如全麥穀類、糙米、粗麵、豆腐、海 澡類如紫菜、昆布等亦含少量維生素B12。 維生素C 能合成膠原。膠原是維持健康的皮膚、牙齒、齒齦、骨骼和軟骨所必需的,並能增進傷口 癒合。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及高血壓、預防動脈硬化、維持血管及心臟健康。若體內維 生素C不足,會導致傷口癒合緩慢及引致壞血病、牙齒脫落、疲倦、食慾不振及精神錯亂 。它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能力,減少老化現象;亦可避免因防腐劑所引致的胃癌 和食道癌   維生素D 是脂溶性,有助於吸收鈣及磷,對保持骨骼和牙齒健康非常重要。若缺乏之成人則有軟骨 病,小童則有佝僂病。人體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後會產生維生素D。此外,維生素D亦 存在於人造黃油中。   維生素E 是一種抗氧化劑,能預防癌症及心臟血管毛病。亦能保護細胞膜、維持生殖機能;它並有 降血壓及延緩老化等作用。缺乏之則有溶血性貧血及不育等。以芝麻含量最豐富。中醫認 為芝麻能補血、烏髮、潤膚、通便,這完全是因為它富含維生素E。其他的主要來源自植 物油、麥芽、堅果、全穀類、種子類、蘆筍、南瓜、蕃茄、豆腐、蠶豆、及菠菜等。肉類 中所含的維生素E很微少。   維生素H 有助於脂肪、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令汗腺、神經組織、骨髓、皮膚及毛髮正常 生長。缺乏之則導致膚色暗、皮膚炎、憂鬱、易倦、食慾不振、頭皮屑多及易脫髮等。主 要來源自乳類製品、糙米、豆類、果仁、水果及豆芽等。   維生素K 能使血液正常凝固,防止不正常出血,促進正常生長和發育。缺乏之會引致易出血,並使 血液凝固時間延長。富含維生素K的主要食物為綠葉蔬菜,特別是卷心菜、菠菜、芥菜和 西蘭花等。維生素K也可由腸內的細菌合成。   礦物質 組織骨骼、牙齒,調節體內分泌酸鹼平衡與代謝,並協助消化及吸收維生素。但是,一切 精製食品如白米、白麵、白麵包等,在製作過程中已損失了大量礦物質。 人體對常量礦物質(如鈣、鎂、鈉、鉀)的所需量較多,對微量礦物質(如鐵、鋅)的所 需量較少,對微量元素(如硒、錳、碘)的所需量更少。現分別言之:   鈣 組成及堅固骨骼、牙齒,支持軀幹。鈣能調節心率、維持神經的感應和肌肉的正常收縮功 能,保持血液中性,亦有止血之功。維生素D可助吸收鈣;過多的咖啡因會排出鈣。缺乏 維生素D、攝入過量的鎂與磷、糖類飲食、喝酒、麩皮、鹽、及含有草酸的食物(如菠菜 、巧克力)會防礙鈣的吸收。 奶類中的鈣質最易為人體所吸收,約有65%,五穀類有14%,蔬果類有12%,肉類 卻只有9%。除非吃肉時把「骨」也吃掉,否則單從肉類中很難吸收到足夠的鈣。所以多 吃肉、少喝奶、少吃蔬果的人仕,無論男女,他們骨質密度相對很低。 素食中含鈣最多的食物有豆腐(盒裝除外)、牛奶、奶粉、酸乳酪、芝士、豆類、種子類 、芝麻、杏仁、豆乾、水果類如橙、奇異果、無花果、雪耳及所有深綠多葉蔬菜如西洋菜 、西蘭花、芥蘭等。有研究顯示,過多的纖維會影響鈣的吸收。 磷 為組織骨骼和牙齒的主要元素,其功用與鈣並重。磷是細胞核蛋白質之一種要物,分佈在 腦、髓、神經、血液、血球、血清及各器官中。過量的吸收磷,會擾亂體內鈣的吸收,易 致骨質疏鬆症,也防礙鎂的吸收。精製食物含鈣少而磷多,應避免進食,所有植物蛋白質 均含磷,所以缺乏磷的現象不常見。   鐵 構成紅血球中的血色素。長期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而引致面色蒼白、疲倦和抵抗力弱。 素食者可從豆腐、乾豆類、葡萄乾、棗、杏脯、堅果、種子類、乾果類、深綠色多葉蔬菜 及全穀類食物中吸收鐵質。維生素C能增進人體對植物類食物中鐵的吸收能力。   鉀 與鈉共同維持細胞內體液和電解質平衡,保持正常心率和血壓,及釋放能量。對神經脈衝 的傳遞很重要,並可去水腫和保持血壓正常﹐預防中風。大部份植物類食品都含鉀,如牛 油果、香蕉、橙、堅果、種子、豆類、全穀類、葡萄乾、蕃茄、馬鈴薯和其他新鮮水果。 但腎病患者則應避免攝取過多的鉀,因為他們不易排出體內多餘的鉀。   鈉 鈉與鉀結合可調節體液平衡,對神經和肌肉功能非常重要。飲食中的鈉主要來自食鹽,若 排汗多時應多攝取鈉,即要多喝一點鹽水。缺乏鈉的情況甚為罕見,因為許多食物均含有 鈉。 碘 為人體甲狀腺素之主要成份,成人若缺碘則引致甲狀腺腫大;兒童缺碘會患上智力及發育 遲緩的矮呆症。海產類植物如海帶、紫菜、昆布、粗海鹽均含豐富的碘。另外,鮮奶、芝 士、五穀和綠葉蔬菜亦含碘。   鎂 鎂亦是骨骼和牙齒之主要元素,對神經及肌肉有重要的功能,但身體所需量極微。富含鎂 的食物有全穀類、堅果、豆類和綠色多葉蔬菜及其根塊。   銅 銅為骨骼和結締組織所必需;亦是多種蹆的組成部份,能預防自由基破壞身體的健康;亦 有助於吸收鐵。含銅之植物類食品頗多,若含有銅質之蹆,如蘋果、馬鈴薯及其他植物果 品,在切面露於空氣中變為褐色,乃受銅蛋白類催化劑之作用而成,証知植物含銅質者不 少,是以不愁銅質之缺乏。含銅的植物類食品有堅果、豆類、種子、蘑菇、水果、乾果、 穀類及菜之根莖等。   鋅 身體所有組織都有鋅的存在,也是DNA和RNA所必需的,對人體的正常生長和生殖系 統非常重要。鋅能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即使輕度缺鋅也易導致受感染的危機,老人 尤其不能缺鋅,是故補鋅即補身。鋅存在於腰果、海藻類(如海帶、紫菜等)、花生、杏 仁、麥芽、芥蘭、芝士、芝麻、豆腐和其他豆腐製品、牛奶、葵花子、南瓜子和穀物類等 。 穀類雖含鋅,但穀纖維防礙身體吸收鋅,故宜從奶類及其他食物吸收鋅。   硒 對人體的正常生長和生殖很重要。硒是一種抗氧化劑,能保護身體組織免受自由基的損害 。若與維生素E配合,其功效更大。硒對肝臟功能、體內激素、毛髮、皮膚、抗衰老及正 常視力等起重要作用。所有乳製品,柑橘類水果、牛油果、南瓜、草菇、蕃茄、芹菜、西 蘭花、扁豆和全穀類食品均含硒。但是植物的含硒多寡與土壤中所含的硒成正比。過量的 攝取硒會造成毒性,因此宜應從均衡的飲食攝取。   錳 能組成某些防止自由基侵害的蹆;肝和骨骼的正常生長也需要錳。缺乏錳會引致骨骼畸形 。錳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其中以堅果、糙米、全麥麵包、豆類和穀類含錳量最豐富 。   鉻 可幫助人體吸收及利用葡萄糖,提高胰島素的效用。所以足夠的鉻對糖尿病患者很重要。 鉻亦可控制血液中脂肪和膽固醇的水平。因此,缺乏鉻會引致膽固醇偏高。飲食中若太多 精製的白糖會影響體內對鉻的吸收。鉻存在於全穀類、酵母、乳製品及豆類中。其中以小 麥、豌豆、芝士、全麥麵包含量最多。   鈷 是人體所必須,能防止貧血。以乳製品、無花果、蕎麥、西蘭花、生菜等含量最多。   脂肪 人體需要脂肪來溶解和輸送維生素A、D、E、K,若體內沒有脂肪,就不能攝取上述維 生素而致危害生命。脂肪又可以供給熱能及維持體溫,構成及修補組織,調節生理。 脂肪分兩類: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多為動物類脂肪,在室溫中 是固體狀,多吃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而引致冠心病和中風;還會影響大腦的記憶力和精 神集中能力。不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植物中,在室溫中是液體狀,如豆油、花生油、橄欖 油、粟米油、葵花子油等。但是棕櫚油和椰子油卻是例外,它們含飽和脂肪酸。 天然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亦能供給維生素E。維生素E是具 有生物活性的抗氧化劑,能保護細胞膜,能防禦癌病、中風、心臟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 故此,植物性脂肪酸(除了棕櫚油和椰子油)是最理想的脂肪來源,既能幫助人體吸收維 生素A、D、E、K,亦有抗癌功能。但是素食者仍要遵守低脂、低鹽、低糖的健康飲食 法則。 蛋白質 蛋白質的功用能供給熱能,構成及修補組織,調節生理及維持代謝,構成各種蹆,產生能 抵抗疾病的抗體和激素。如果體內的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體內的蛋白 質就會分解以供給能量。 蛋白質存在於所有動植物中,其基本成份是氨基酸,共有二十種,其中八種人體本身不能 自行合成,需從食物攝取。植物性食品中富含蛋白質的有穀類、(包括小麥、燕麥、米、 和麵包。)豆類、堅果、種子和馬鈴薯等。動物性蛋白質存在於肉類及奶類中。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主要來源,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碳水化合物以三種形式存在:糖 、澱粉、和纖維。 若想補充或增強能量,應多食用碳水化合物而減少攝取脂肪,這樣可以減少患冠心病的危 險。所以我們每天的能量最少有一半應從碳水化合物中攝取,並且應平均的含有上述三種 碳水化合物:糖、澱粉、和纖維。那麼,血液中的糖含量就不會大幅波動,減少患糖尿病 的機會。 要補充或增強能量,最好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富含複雜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如糙米飯、麵食、麵包、馬鈴薯、豆類、及植物的根莖等。科學証明,多吃水果、蔬菜和 含複雜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增強運動員的耐力。因為最能補充能量的是富含複雜碳水化 合物的食物。所以素食者不用擔心茹素會減低他們的勞動能力。    纖維 研究証明,人類食物中必需有一定量的纖維,若缺乏之不但引致多種病患,且危害生命。 纖維是上述五種營養素所不能代替的。 纖維是植物性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部份,主要來自穀類、水果、蔬菜、豆類、堅果和種子。 由於消化酵素未能分解這些纖維質,故纖維是不被人體吸收。纖維雖不能被消化吸收,但 纖維在消化過程中卻起很重要的作用。 抗氧化劑-人體的保護者 人體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氧化物質,稱為自由基。它能破壞細胞膜及脫氧核糖核酸(DN A)而引致病變及衰老。所以自由基是與癌症、衰老、心臟病、中風、白內障、肝病及胰 病等有重要關係。 例如:類胡蘿蔔素、℞跺、異硫氰酸酯和生物類黃酮(維生素P),其中有些植物化合物 能刺激肝臟中的蹆去抑制致癌物質,並把它們排出體外。就是在煮熟了的蔬菜,其所含的 植物化合物也不會失去抗氧化作用。 類胡蘿蔔素包括紅色的蕃茄紅素和橙色的β─胡蘿蔔素。從煮熟了的蕃茄比較容易吸收蕃 茄紅素。同樣,從煮熟了的紅蘿蔔亦比較容易吸收β ─胡蘿蔔素。因為煮熟了的紅蘿蔔其細胞膜遭破壞,β─胡蘿蔔素容易被人體吸收。 類胡蘿蔔素有抗氧化作用,能中和自由基,減除癌病的發生,並能抗禦細菌侵襲,還可預 防白內障。許多蔬果都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例如蕃茄和紅甜椒含有蕃茄紅素;胡蘿蔔、 南瓜、西蘭花、菠菜、蘆筍、甘薯、蠶豆、生菜、卷心菜、海藻、芒果、西瓜、蜜瓜、奇 異果、草莓和所有黃色果肉的新鮮水果均含有豐富β ─胡蘿蔔素。 何謂種子 種子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B(B12除外)、維生素E及其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高 纖維和不飽和脂肪。我們常吃的種子類食物有南瓜子、芝麻和葵花子等。南瓜子富含鐵、 鎂、鋅;芝麻富含維生素E及鈣;葵花子富含維生素E及亞油酸。奇異果及無花果的果肉 中亦含有可吃的種子,能提供豐富鈣質。   何謂堅果 堅果富含維生素E,亦能提供多種維生素B、磷、鐵、銅、鉀和蛋白質。堅果加穀類和豆 類,便可提供如肉類一樣的蛋白質。但是不要吃外穀或果仁已發黴的堅果,吃則會引起肝 癌。我們日常常吃的堅果有蓮子、栗子、胡桃(合桃)、花生、楱子、杏仁、腰果等。堅 果亦能提供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但是栗子卻是例外,它是低脂肪高纖維食物,富 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E及B6。 參考資料: http://www.masterhinlun.com.hk/nutrition-new.htm (全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32.119
delphinus:太累了。餐餐五色都吃到就行了。 210.192.210.29 03/03 19:04
cool810:素食要多搭配堅果類.飲食運動作息都要兼顧 58.99.10.98 03/03 19:11
molson:http://0rz.tw/Y39JH 220.131.32.119 03/03 20:56
> -------------------------------------------------------------------------- < 作者: molson (做就對了) 看板: Buddhism 標題: Re: [情報] 有吃素的版眾們要多注意均衡喔 時間: Tue Mar 3 20:55:34 2009 五色菜果,有不同的養生價值 五色菜果,就是指紅、綠、黃、白、黑五種顏色的蔬菜和水果。中醫認為, 五色菜 果各與人體五髒相應,青(綠)入肝,赤(紅)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根據以 上中醫理論,我們選擇適當顏色的蔬果,以用來調養五髒,使身體健康。 綠色菜果養肝利膽 青(綠)入肝,即各種綠色菜果可疏肝養肝利膽。常見的綠色菜果有青椒、油菜、 黃瓜、菠菜、蘆筍、薺菜、青豆、韭菜、芹菜、扁豆、茼蒿、蒜苗、四季豆、獼猴桃,等 等。 現代科學認為,綠色蔬菜是纖維素、鈣、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重要來源,還 能有助于維持人體的酸堿性,促進身體的排毒。我們一天最好能吃四五種、總重量為400 至500克綠色蔬菜水果。其中有一些,應該能生吃就生吃,以充分吸收營養成分。 紅色菜果養心 赤(紅)入心,紅色菜果可以養心益心及活血化瘀。紅色蘋果,生食活血化瘀,降 低血黏度,加熱熟吃補血;西紅柿,涼拌生吃活血,炒雞蛋西紅柿或做湯熟吃補血。紅色 的菜果有草莓、山楂、蘋果、紅心蘿卜、紅辣椒、紅瓤西瓜、紅櫻桃、紅小豆、紅棗等。 現代科學認為,紅色菜果富含β胡蘿卜素、番茄紅素、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能抗 自由基、抗癌、振奮精神,提高人體免疫力。在寒冷、陽光少的冬季,我們尤應常吃這些 紅色蔬果。 黃色菜果健脾益胃 黃入脾,黃色菜果可健脾益胃。常見的黃色菜果有胡蘿卜、土豆、南瓜、紅薯、黃 豆、橘子、哈密瓜、柿子、檸檬、香蕉、木瓜、小米、黃玉米、黃花菜,等等。 現代科學認為,許多黃色菜果中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C、E等營養物質, 有助于維持人體的正常機能,抗衰老、抗癌,使我們的肌膚白嫩細膩。我們應適當多吃。 對于脾胃虛弱者,更應多吃。例如,可以常喝一些南瓜糯米粥或紅薯糯米粥等。 白色菜果養肺 白入肺,白色菜果可養肺袪痰,還能美膚。常見的白色菜果有百合、銀杏(白果 )、杏仁、金針菇、藕、冬瓜、白菜、山藥、白梨、白木耳(銀耳)、白蘿卜、豆腐、薏 米、大米,等等。 現代科學認為,白色食物如豆腐等營養豐富,是蛋白質和鈣的來源,我們應常吃白 色菜果。在秋末冬初,人容易著涼生病,出現咳嗽、痰多等症狀。為此,我們可以適當吃 一些白色菜果, 如百合、銀耳、冰糖、白梨等,可以配熬成粥食用,以潤肺袪痰。 黑色菜果養腎 黑入腎,黑色菜果可養腎健腎,抗衰烏發。常見的黑色菜果有黑木耳、黑棗、黑米 、黑豆、黑桑椹、黑芝麻、紫菜、香菇、紫米、栗子等。 現代科學認為,黑色菜果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人體健康。為此, 我們在早餐時,可以喝杯黑芝麻糊。我們也可以買包炒黑豆,以備平日食用,例如,在下 班到家後還沒有來得及吃飯時,暫時墊補一下。 著名中醫養生專家楊力教授提示我們,常吃黑色食物,如黑桑椹等,能養腎養生。 例如,用黑桑椹5克,枸杞5克,泡水代茶飲,可益腎延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3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