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阿含經故事選》 043.就像六隻不同類的動物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一般人,因六根認識六境而生起種種痛苦,一受到痛苦,就生氣謾罵,正 如有人得了病,全身皮膚都潰爛了,卻又走進充滿荊棘的樹叢中,處處受到枯枝尖葉的刺 痛,邊走邊罵一樣。因為,一般人的心,就像那病了的爛皮膚。   比丘們!不論走入村落或是森林,當認識境界時,應當提醒自己,這是會傷人的荊棘 ,而且,更應當知道怎樣是不守護、不律儀,怎樣是守護、律儀。   怎樣是不守護、不律儀呢?一般人六根認識六境時,對合意的就生起貪著;對不合意 的就生起瞋恚,並且放任貪與瞋不斷地接續發展,不知其禍患,即使知道了,也莫可奈何 ,停不下來。這樣的不守護、不律儀,任六根各自追求其所合意與喜好的,就像鬆脫了拴 綁在一根柱子上的狗、鳥、猴、蛇、鱷魚、狐狼等六隻野獸,牠們即刻各自往其喜愛的棲 息地奔去一樣。   怎樣是守護、律儀呢?有修有證的聖弟子,當六根認識六境時,對合意的不起欲貪, 對不合意的不起瞋恚,清清楚楚其禍患而能捨離,自然不會有貪與瞋的後續發展。這樣的 守護、律儀,就是在六根認識境界時,隨時覺察,隨時保持正念正智,就像被獵人緊緊綁 在一根柱子上的那六隻野獸,不能任意脫離一樣。   比丘們!六隻野獸,就是指我們的六根,而那根拴緊六隻野獸的柱子,就是指身念處 。比丘們!應當修習身念處,修習、多修習,穩固它、圓滿它,讓身念處成為我們修學的 基石,渡我們到解脫彼岸的舟乘。」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一一七○經》、《雜阿含第一一七一經》、《相應部 第三五相應第二○六經》。   二、狐狼,原譯本作「野干」,菩提比丘英譯本作「狐狼」。「野干」,在經典中經 常看得到,但到底這是指什麼動物呢?《佛光大辭典》解釋為「狐之一種」(第四八一七 頁),或直接說是「野狐」(第四九五二頁),這樣的說法,與菩提比丘英譯本相近。但 《大般若經》有「觀所棄屍,死經一日,或經二日,乃至七日,為諸雕鷲烏鵲鴟梟,虎豹 狐狼野干狗等種種禽獸,或啄或攫,骨肉狼籍。」經文中將「狐狼」與「野干」並列,似 乎又是指兩種動物。依本則故事的原譯經文,「野干」的棲息地是墳場墓地,所以,可以 比較確定的是,這是一種專吃屍體腐肉的動物。   三、再一次,我們看到佛陀相同於「修根」內涵的教導,而稱之為「守護」、「律儀 」。我們常常關切「佛法生活化」,而這類教導,就在告訴我們,如何將佛法應用在平常 的眼見、耳聽等生活上,所以可以是「佛法生活化」的最佳依據了。   四、「身念處」是「四念處」之一,任何依於身體變化或觀想的覺察修學,都可以稱 為「身念處」,這是修學其他三個(受、心、法)念處的基礎。故事中佛陀的教說,只談 到「身念處」,個人以為,這應當理解為是以「身念處」為代表的「四念處」,而不是說 只要修「身念處」就好了,因為,能成就解脫的關鍵──「無我」的覺察與體證,那是屬 於「心念處」與「法念處」範疇的。 轉至以下網址: 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book/as/asi.htm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