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阿含經故事選》 101.摩訶男捨身為眾的菩薩行典範   釋迦牟尼成佛不久,波斯匿王即位,成為恆河中游憍薩羅國的統治者。   波斯匿王即位不久,即展示國威,向鄰邦迦毘羅衛國強索公主為妃,否則揚言以武力 相向。   釋迦族的王室受到這樣的脅迫,大家都譁然大怒,紛紛說:   「我們尊貴的血統,怎可和他們卑下之族通婚!」   但現實的情況是,迦毘羅衛國地小力薄,國力遠不敵憍薩羅國,所以也有務實者持贊 同意見。   在正、反雙方意見僵持不下時,王室成員之一的摩訶男,出了一個主意,將他家中一 位婢女的漂亮女兒,假冒成自己的女兒嫁了過去。   波斯匿王很滿意這位從迦毘羅衛城來的妃子,立她為皇后。不久,皇后生了一個十分 端莊的兒子,深得波斯匿王的寵愛。波斯匿王將這位兒子取名為毘流離,並在朝廷上正式 立為太子。   流離太子八歲那年,波斯匿王送他回迦毘羅衛城,要「外祖父」摩訶男教他射箭,摩 訶男找了許多年紀相仿的童子伴學,事情倒也順利。   一天,流離太子等一群學童,來到城內一座剛落成,但尚未啟用的大講堂玩。這座講 堂建得十分莊嚴,釋迦族人深以為榮,打算在講堂內供養佛陀與比丘們,作為啟用儀式, 期以給族人帶來好運。沒想到流離太子一來,就坐到講堂中央最尊貴的主座上。這一舉動 ,讓在場的釋迦族人一陣錯愕,繼之大怒,就將流離太子拉下座來,推出講堂,摔在門外 的地上,罵道:   「你這個婢女生的孩子,天上、人間沒人敢坐的中央大位,你這個婢生物竟敢搶著坐 !」   流離太子從地上爬起來,告訴自己,也告訴他的同伴說:   「這些釋迦族人對我如此侮辱,日後待我當上了國王,必報此仇。」   當流離太子奪得了王位,孩提時受辱的仇恨,仍然歷歷在目,於是起兵攻向迦毘羅衛 城。   佛陀知道了,就在流離王往迦毘羅衛城必經的路上,很醒目地坐在一棵枯樹下,等候 流離王的到來。   流離王看到佛陀的樣子,感到很奇怪,就問佛陀說:   「世尊啊!旁邊有那麼多枝葉茂密成蔭的尼拘律樹,您為何選在一棵枯樹下坐呢?」   「親族的庇蔭,勝過外人啊!」佛陀回答。   流離王感受到佛陀護衛親族的心意,礙於當時佛陀的威德,就退兵了。   不久,流離王仇恨心又起,再度起兵。   佛陀依舊坐在一棵枯樹下等候,流離王不好強行,只好又半途而退了。   第三次,流離王又起兵了。這次,尊者目揵連向佛陀提議,可否以他的神通力,將流 離王的大軍移到他方世界去,或者將整個迦毘羅衛城移到半空中,或者在迦毘羅衛城外升 起一道鐵籠防護罩來阻止。   佛陀問:   「目揵連!你的神通,能移動得了釋迦族過去所造的業力嗎?」   「不能,世尊!」   佛陀了然於當時的局勢與環境,感嘆釋迦族過去的業力已然成熟,難以扭轉了。   迦毘羅衛城被攻破了,流離王的軍隊到處捕捉釋迦族人,瘋狂地進行集體屠殺。   這時,身為流離王的「祖父」,又是戰敗國國王的摩訶男,出面對流離王提出了一個 請求:   「讓我閉氣潛到河裡,在我浮出水面之前,放我的族人離開吧!只要我一浮出水面, 還來不及離城的族人,就任你處置好了。」   「這樣很好啊!」流離王似乎覺得這個提議夠刺激。   於是,摩訶男一潛入河裡,幸存的釋迦族人便開始逃離出城。過了好一陣子,眼看成 功逃出城的釋迦族人越來越多,還是不見摩訶男浮出水面。流離王遂起了疑心,派人潛入 河裡一探究竟,結果發現摩訶男早就在水底氣絕身亡了,只是他將自己的頭髮綁在水底的 樹根上,難怪一直浮不上來。   殺紅眼的流離王,看到自己「祖父」以這樣的死法拯救族人,也不禁升起一絲後悔之 意:   「祖父為了他的族人死了,早知道祖父會這樣,我就不會來攻城!」   但,當流離王班師回朝時,迦毘羅衛城已經毀了。   流離王回到舍衛城,發現他的異母哥哥祇陀王子,正與藝妓們歌舞作樂,不禁怒火中 燒,質問為何不協助他出征。當聽到祇陀王子說他自己「不忍殺生」,所以無法協助他出 征時,又深受刺激,盛怒之下拔劍一揮,祇陀王子也死於流離王之手。   七天後,夜裡舍衛城起了狂風暴雨,積水成災,流離王被淹死了,往生阿鼻地獄。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三四品第二經》。   二、釋迦族王室為何不願意與波斯匿王結親?原來,波斯匿王為印度西方雅利安白種 人,而釋迦族為印度東方原住民的黃種人,有不與異族通婚的傳統(依印順法師《以佛法 研究佛法》第六二頁引《五分律》之說),此中應當難以排除有種族歧視的我慢成分。   三、依《增壹阿含第三四品第二經》,波斯匿王是「隨壽在世,後取命終,便立流離 太子為王」,但若依《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以及西藏佛傳等的記載,波斯匿王是因 毘流離(或譯為毘琉璃)太子強奪王位,在逃往摩揭陀國的路上餓死的(《中華佛教百科 全書》第三○○五頁)。   四、「利他為先」的菩薩精神,顯然還不是《阿含經》集成時代的主流思想,但摩訶 男選擇在河裡自溺救族人,已經展露出這種精神的精華,可說是菩薩行的典範。   五、祇陀太子,就是那位將舍衛城南郊一片林地,賣予給孤獨長者建成精舍,以供佛 陀及僧眾居住的那位太子。精舍建成後,由於園地是給孤獨所購贈的,大家就稱此處為「 給孤獨園」,而園中的樹木,是祇陀太子所捐的,所以也叫做「祇樹」,或簡稱為「祇園 」(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三四○二頁)。   六、經末,有一段佛陀敘說這個事件的過去業緣:釋迦族人在若干世前,一個飢饉的 年代,為了生存下去而捕魚,其中,有一尾被捕的魚心存報復,即是後來的流離王,連當 時的佛陀也因在一旁看人捕魚,看得很高興而帶來頭痛的毛病,讓人深感業力的不可思議 與糾葛的無奈。其實,我們在找不到開頭的長遠過去生裡,累積了多少惡業,哪裡算得完 呢?更不要說能將這些惡業消乾淨了,只有到不再生死的解脫,才能脫離啊!   七、出家,就一定對國家民族的存亡不聞不問了嗎?從本則故事來看,佛陀顯然不是 這樣的。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釋尊的故國之思〉中,就舉了本則事件,作了強有力 的論述。   八、迦毘羅衛國的亡國,除了流離王為了報復兒時所受侮辱的因素之外,應該還有當 時各國政治利益的糾葛,以及釋迦族人內部爭鬥不合等因素的總成,印順法師在《以佛法 研究佛法》〈釋尊時代的印度國族〉一節,有詳細的論述可以參考。 轉至以下網址: 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book/as/asi.htm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8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