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恒伽達利他得安樂 世尊在王舍城竹園精舍時,國內有一輔相雖然非常富足,但因沒有子嗣而深感遺憾。有一 天,恒河邊舉行摩尼跋羅天的祭祀,輔相前往祭拜並祈求說:「聽聞天神大慈大悲,能救 護所有的人民,並滿足大眾的願望,功德實在無可限量。今天來到此地,天神如能滿我心 願,賜我一兒,必當以金銀等寶裝飾天神聖像,用上等名貴的香來當供品;若不能滿我此 願,將毀壞這座廟宇,並用污穢不堪的糞便塗在天神像上。」 廟神一聽,心想:「此人豪富、權力廣大,非等閒之輩,但我的功德力還不能滿其所願, 此廟必會被他所毀。」於是,廟神便向摩尼跋羅天神報告。然而,摩尼跋羅天神也無計可 施,便再往上跟毗沙門天王報告。毗沙門天王聽了也是搖搖頭說:「我也無法阻止此事, 只有天帝有這個能力。」於是毗沙門王即向天帝釋提桓因報告,天帝聽完後,則說:「這 件事有點困難,要看看有沒有因緣。」 這時,有一天人五衰現前,天壽即將終了。天帝問他:「願不願意投生輔相之家?」天人 回答:「我希望將來能出家修行,持戒清淨。若生尊貴之家,想要離俗修行可能很難,所 以願生在一般平凡百姓之家,滿我出家志願。」帝釋對他說:「如果你願意投身在輔相家 ,將來想要出家修行時,我一定會竭盡所能地幫助你。」天人命終之後,受胎至輔相家, 相貌端正。輔相即請相師前來為兒子命名。相師問輔相:「你在何處求得貴子呢?」輔相 回答:「是在恒河邊向天神祈求而來。」相師即以此因緣命其名為恒伽達。 恒伽達長大後,志在修行,便告知父母出家修道的願望。父母回答他:「我們家業眾多, 而且只有你這一個孩子,希望你能繁衍子嗣,好光耀門楣。」父母終不答應恒伽達的心願 。自此以後,恒伽達深自惆悵,心想:「如果捨此報身,再投胎至尋常百姓家,將來出家 修行,障礙應該不會這麼多吧!」 於是,恒伽達偷偷地跑了出去,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不管是自高巖上跳下、或投 入水中、或吞食毒藥,皆毫髮未傷。後來,他又想到一個辦法:「如果冒犯王法,應該會 被大王砍頭吧!」這時,皇后和婇女們剛好出宮至園池洗浴,脫下的衣服則放在樹林間。 恒伽達小心翼翼地潛入林中,偷偷地拿起衣服轉身就跑。門監看到後,馬上稟報阿闍世王 。大為震怒的國王立刻拿著弓箭朝恒伽達方向射去。但,神奇的事發生了!當箭射出去之 後都反向射回,連射三次都是如此。大王生起大恐怖之心,問恒伽達說:「你是天龍鬼神 嗎?」恒伽達說:「如果大王能滿我一願,我即據實回答。」大王答應了他。恒伽達說: 「我不是天人也不是龍鬼,我是王舍國輔相的兒子。我想要出家,但父母不答應,便想自 殺再投生至別人家。但事與願違,用盡各種方法都不能如願,於是我故意觸犯王法,希望 能死於此地。但奇怪的是,大王也不能取我性命,這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希望大王能憐 憫我,成全我出家求道。」 大王聽了恒伽達誠懇的回答之後,立即允可他出家修習聖道的請求,並一同前往竹園精舍 求見世尊。世尊知道恒伽達的心願後,慈悲應允:「袈裟自著,鬚髮自脫。」恒伽達即現 比丘身。接著,世尊為其開示法要,恒伽達心開意解,最後證得阿羅漢果,得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阿闍世王恭敬地請示世尊:「恒伽達過去世種何善根,能投山不死、墮水不溺、食毒無苦 、箭射無傷,並且能值遇世尊度其解脫生死?」佛說:「過去無數世前,有一大國名波羅 奈,國王梵摩達與宮女們在林中遊樂唱歌時,林外有一人也跟著大聲唱和。國王聽到他的 聲音心起瞋妒,便召喚隨侍將他抓住,準備處死。這時,有一位大臣從外邊進來,見有一 人被囚,即詢問事情來由。聽完士兵的敘述後,便交代暫時不要將他殺害,待向國王報告 之後,再決定如何處置。 大臣面見國王時,稟白說:『此人罪不至死,雖在旁和婇女之聲,但並沒做姦淫之事,懇 請國王慈憫,饒其一命。』這個人死裡逃生後,感念大臣救命之恩,於是自願留在大臣家 中當僕役。許多年過後,這個人獨自思惟:『淫欲傷人甚於刀劍,我現在會在這裏當僕役 ,便是被淫欲之心所害。』思惟至此,即向大臣報告他的感受,請求大臣答應他出家修道 。大臣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希望他將來成就道業後,能夠有機會再見。 此人來到深山,精進用功,思惟苦空無常之理,最後證得辟支佛果。他信守承諾,回來造 訪大臣。大臣非常歡喜,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四事供養。這時,辟支佛於虛空中 現神通變化,放大光明,大臣看了歡喜無比,便發廣大誓願,希望將來生生世世富貴長壽 ,比聖者的神通變化更加殊勝千倍,智慧和福德無與倫比。」 佛陀告訴國王:「那位助人得道的大臣,就是現在的恒伽達。以此因緣,不但所生之處命 不夭折,今生還能隨佛出家,乃至成就道果。」佛說完後,與會大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一》 省思 -------------------------------------------------------------------------------- 佛法有云:「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本著歡喜心幫助他 人,令眾生歡喜,自心亦捨離了慳貪的煩惱,是故心常喜樂。在利益他人時,亦能廣結善 緣,人們自然歡喜親近,現世能得善名遠播、為人尊重之果報,未來更感無量福德。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411-600/story446.htm -- 我們的負面情緒是如此強而有力,為了要對治他們,持續的努力是必須的。 如果我們持續地修行,我們一定會改變的。 --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14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