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5 受念處 ■ 苦受 有些目標,我必需為初學們詳細講述。那就是痛。我們這陣子講的是在身念處的主題之下 ,正念觀照有關身體的活動及過程,腹部上、下,坐、觸、走禪、用齋…等。這個被包括 在身(kaya)之下,而身是包括在色法之下,也就是說在物質特性之下。它將終究會導致主 要的地、水、火、風四大要素,你將會發現,大部份是風大作用較為明顯—移動、緊繃、 跳動等的要素。 當你能夠挑出那個特性,並觀它的變化過程來,你就有足夠正念來理解無常、苦、無我; 清楚地經驗、理解內觀智慧。 現在,我們來討論苦受。苦受是我們無可避免的現象。它是隨我們的身體俱生而來的。我 們可以利用它來培育正念、定力及內觀智慧,而不像在一般情境下,試著去避免它。 在純內觀禪修中,痛是經常會遭遇到的。這是因為你很敏銳地覺知身體。因此,當他們生 起,我們必須正念觀照。 你講的「正念觀照」是什麼意思?在此,為了要正念觀照,要記得的主要要素是:保持平 靜、如如不動。通常,當痛生起,我們就開始緊張或害怕。我們極力躲開它、得免於難。 不要這麼做,你應該像對待朋友一樣歡迎它,或是一個嚴厲的老師—一個好的、慈悲但嚴 竣的老師。 很多人都需要嚴格的老師。因此,當老師坐下,幫你上課或講開示,你得字字恭聽,因為 這對你有益。你的心要柔軟,才能受法。 痛就像那樣。當它出現,就要安詳、放鬆,鬆的像棉花球,什麼東西都吸收,還能維持不 動。小痛、小苦是較容易辦到;但是,當痛的程度變強,強固的正念,穩固、安詳、如如 不動的心是必要的。 總會有某些時候,心起躁動,這個通常會伴隨而生壞心眼、起瞋心。那你就要觀「生氣、 生氣、沒耐心、沒耐心」。你深呼一口氣,試著放鬆,平抑正念,並繼續觀照。 學習對苦受有正念 當你能有正念地觀痛,這並不只關係到把心放在痛上。如果你只是把心放在痛上,只是專 注在痛上,痛會更誇大、會飆漲。因此你會把小痛看成大痛、超痛、巨痛。如果你正念不 夠強,你很快會放棄觀它。 這裡的技巧是:不要讓心緊抓著痛,而是要去觀它。觀痛的生起點,在把痛分出不同類型 —酸痛、熱痛,諸如此類。問問你自己,當你觀它,你能分辨出多少型痛?你怎麼去描述 它? 當你能清楚地觀照這些不同類型的痛,你也將能夠觀它們是如何生起及滅去?它們怎麼好 像從這裡,移轉到另一個地方去,諸如此類。當你開始能感知這個改變,觀它起先是像抽 痛的形式,接著你就能觀更多變化、更清楚地觀照。這個跟生病時觀痛的原理是一樣的。 當你病時,你不得不觀痛,不要只是專注在痛點,因為它會變得更痛。重點是要觀看它的 變化。 一般人通常不喜歡拿痛來當觀照的主要目標,因為它多半有壓力的,只有少數的人能做的 來。儘管如此,當你修習毗婆舍那,你終究要面對它。你盡可能有正念的,花點時間來觀 它。當它到你無法持續正念的臨界點,或者是當你只是坐在那裡,咬緊牙關,不斷的想, 「這個什麼時候才會消失?」,那就不再有正念了。就沒有意義了。這時候,就該改變姿 勢了—不管是伸伸腿、換換腳,或放棄起身經行。當然,在你那樣做以前,應該先採用某 些措施。 首先,你要直接觀照痛。當你痛到不行了,就間接地觀;再不行,就改觀其他目標。只有 在你完全不能做到以上所有列出的,你才能變換姿勢。主要的是不要呆坐在那,乾巴望痛 趕快消失。重要的是要培育觀痛的正念。那你才能開展定力及內觀智慧。 觀痛的要點 禪修者在觀痛時,有幾個重點要注意。第一,確定你有正念。第二,不要執著身體。有時 ,痛實際上並沒那麼嚴重。那是怕損傷身體,或者怕死,才讓我們停止觀痛。 絕大多數狀況,痛並不會到讓你到傷殘的程度。多半是害怕在作祟。禪修指示並不是要坐 十個小時,而是一個小時。通常如果你坐一個小時,並不會損傷你的身體或你的腳。 關於觀痛,我也注意到,有不同的方式。最優的一種是單點式的,也就是說,注意力放在 最痛的部位,放盡所有覺照力。這個是直接迎戰,肉搏型的。覺照像外科醫師的手術刀, 叉進去並觀它。通常,當你的正念呈單點式,全神貫注,那它會很強。你經常可以觀見那 裡有某些程度的變化,如果你忍的夠久,那痛會消失。沒辦法那麼做的話,另一種觀法則 有較寬廣的見解。這個出現在當你全腳都痛時。沒有哪個地方能比其他地方更痛了。整個 場面,看起來就是「這裡痛、那裡痛、通通痛」。那你就要專注地把正念,罩在你整條腿 上。否則,你觀這一點,你身體的另一處也痛。 那心就開始開溜,心就散掉了。 當然,如果痛是來自身體的因素,你病了的,那種苦受會持續更久、更頑強。它不會消失 ,它不是一種因禪修才明顯化的痛。它不是經由姿勢威儀而產生的苦受。那是身體的機能 失調。這樣的話,建議您在開始的時候,不要去注意它,因為它不會消失,並且會很困擾 。 所以建議您不要去理會它,去觀較容易的目標如腹部上、下,來增進念力及定力,你真的 可以不去理會那種痛,藉著專注,你一點也不會覺得痛。 對於痛,當正念及定力開展起來,你可以有內觀智慧,體驗三共相。當你能把同樣的理解 ,運用在疾病上,你將能夠處理它,甚至也有可能克服疾病並獲痊癒。 由此看來,觀苦受的禪修是很有用。第一,當我們無法避開它的時候,我們能夠以一種較 平和、有尊嚴的方式來面對痛。譬如,當我們發生重大疾病,我們仍可以保有一顆安詳、 愉悅的心,直到下一階段的現象出現。 第二,痛是很頑強的目標。對毗婆舍那禪法而言,痛是奇特的目標。如果你忍的下去的話 ,它可以快速提升觀禪的定力。問題是它壓迫感很大,很傷元氣。無論如何,如果你能忍 的話,毗婆舍那的定力可以很快的提升,因為那種目標很強。當你能夠以毗婆舍那的目標 來接受它,那觀智可以生起,就更接近你所抱持的涅槃目標。 ■ 樂受及捨受 當然,我們不單有苦受。我們也會有愉悅或快樂的感受。身體上快樂的感覺,意味著肉體 的舒適。這對初學並不這樣明顯,可能的話,除非是你要上床睡覺才會有。當你躺下,你 覺得很舒服,那就是為什麼你一下子就睡著了。按理而言,你得正念行臥禪,直到你睡著 。 比較重要的是,當愉悅的感受在心中生起。這會發生在當定力增強,喜樂生起時。當愉悅 、平和的意識狀況生起,你會覺得快樂,那你就要正念地觀它。你必須建立你的精進力及 敏銳力;否則的話,你會睡著,或者執著那種愉快的感受,那樣的話,你就不會進步了。 更慘的是,因為貪愛到來,你可能會誤入邪定、起幻覺。 因此你必須起觀照。當愉悅的感受生起,你要確定你觀的很積極、生氣勃勃的。如果你能 正念觀照樂受的生滅,那你就能繼續觀照樂受,也能夠證得三共相的智慧。換句話說,當 我們講到毗婆舍那觀智或內觀觀智,就是有關樂受的生滅。 但是,如果你觀樂受,你見不到任何變化,只是快樂、平靜就沒了,那不要停留在那種心 理狀況較好,不管感覺有多愉悅。那是很危險的。正念會滑脫,可能會導致邪定。因此, 最好把心拉出那種快樂狀態,改觀上、下、坐、觸或痛。 最後,在較進階的禪修,你要能起觀照,不只樂受,連捨受也要觀。你將發現,捨受是所 有覺受中最微妙的。是中捨性在引導捨受,讓心變得真的很平和、專注。在那種狀態,心 能夠很有正念。它就好像是靜謐的湖水,非常寧靜、清澄。無風無浪。當浪起時,意味著 情緒也變得明顯起來。 觀照感受稱為「受念處」,它是四念處中的第二個念處。如果你能正念於感覺,你就成為 情緒管理大師。如果你要的話,你可以用它來做任何正當用途的事。有兩個主要目標-身 正念及覺受。你會發現,這兩者,它最後都把心帶到一個自然身體或心理過程。如果在身 體活動方面,它是身體過程。如果覺受的話,它是心理過程。如果你仔細觀身心過程,你 會見一系列的現象。當你見到一系列的現象,你就見無常相。當無常相變得清楚,苦相會 加深。當這兩個特性都清楚,無我相會清楚。這樣一來,你能繼續改善你的禪修,以獲內 觀智慧。 -- 修行的本質是去觀察動機和審視心。你必須有智慧,不要去分別。如果別人不一樣,別 煩惱。你會因為森林裹一棵彎曲的樹高度和直度都與其它樹不同而懊惱嗎?那是很愚癡 的!別去衡量別人,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不需要去承受希望改變他們的重擔。如果想改 變任何事物,就去改變你的無明成為智慧吧!---阿姜查《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