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8 目標的優先考量 ■ 系統式的觀照以及無抉擇性的覺知 問:我們觀照什麼目標? 答:我們觀那些容易起正念觀照的目標,能夠觀照它們的真實本質。 這是因人、因狀況而異的。馬哈希的傳承,教導禪修者要觀腹部上、下。正念觀照它時, 他觀的不只是移動的特性,也有許多其他相關的因緣現象。這是個很好的起始點,因為: 因為腹部上、下屬於物質現象,它是較粗的,因此容易觀照。心理現象譬如意識,它是較 微細、難以捉摸的。 它並不難受,因此可以長久觀照,而不苦惱或覺得累。 它會移動並且變化,不是靜止、一成不變的。再者,它清楚地呈現變化的特性。 努力地花時間觀照它,你就會習慣它。它會變得明顯,成為主要目標,你可以用它來當主 要目標,培育念力及定力。 但是,如自然般任運,它不一致、不規則地呈現。所以,有些時候它會不見,或者是糢糊 不清。那時候其他目標,如聲音、痛,會較明顯,所以要有正念地觀照。觀其他目標的另 一個原因是:當那個目標是種煩惱,譬如執著、昏沈、生氣、散亂,它們都是需要處理、 清除掉的。這些目標不像主要目標,不需要長時間來觀,通稱為次要目標。當次要目標需 要、或用其他方式來保持觀照,它們就被視為 (升級) 像主要目標一樣,用來增強念力、 定力。 譬如,當腹部上、下沒有了,那可以用坐、觸來看待成主要目標。當痛發展成非常明顯且 持續不斷,那它就成核心禪修目標。經行時,走步的程序是主要目標 (°),看見則是一 個重要的次要目標 (2°)。以下圖表中的 (°) 表示程度-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圖表 ( 一) 顯示在禪坐中,以系統式的觀照,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的移轉。簡而言之: 1.最優先的主要目標是明顯、可以正念觀照一段長時間。 2.首先,(2°) 類次要目標取代主要目標,它們是煩惱蓋之類,必須藉觀照來清除。 3.其次,(1°) 類目標取代主要目標,這類目標是非常突出的,譬如強烈疼痛。 4.在多數個同等明顯的次要目標 (2°) 中擇一,要選擇內發性的目標 (如坐/觸) 來觀照 ,不要選外在環境目標,譬如聲音,因為聲音 (不連續) 不會引導來深化定力。 5.當正念變得能持續,心調伏柔軟,可選擇一個較佳、能引導增強內觀智慧的目標,即能 呈現無常、苦、無我三共相來觀照。 無常:選變動的目標來觀,優於選不變的目標。苦:苦受目標優於樂受目標,後者促進執 著。無我:要呈現出無我所,那就是沒有一個主動、人在控制。 上述目標要你能夠觀照較長久時間。譬如: ● (目標) 變動很不規則,而且很快,那你意念不能集中或混淆。 ● 痛及苦受可能太強,令人疲憊,瞋心會生起。 ● 有些現象可能以無法控制,怪異的方式出現,它們會變得可怕、恐怖。 6.如果正念及定力得以培育,甚至微細的心理現象也變得清楚;粗的物質現象的微細觀點 也得以觀照。在那個階段,要勤觀心理現象。只要用心維持、守護正念,以確保它的持續 。讓心自己去選擇目標,禪修者不會有時間去思考。隨著修練,正念它自己會運轉。這時 也就是放下標記的時機。這類非主導性的正念稱為無抉擇性的覺知,它通常較穩定,但是 只在相當的修練之後才出現。 初學必需要用 1–5 系統性的觀照,來奠定所需的念力及定力。 圖4表. 目標的優先考量流程圖 系統性觀照,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的移轉 1°主要目標-腹部的上/下---->上/下不明顯或偶而不明顯 2°次要目標-聽到/聲音 念頭/煩惱 坐/觸 痛 1°主要目標-坐/觸----------------->1°主要目標-痛 2°次要目標-聽到/聲音 2°次要目標-聽到/聲音 念頭/煩惱 念頭/煩惱 坐/觸 坐/觸 痛 痛 1°跟 2°指的分別是主要目標及次要目標。 圖表5. 經行觀照目標 優先考量流程圖 系統性觀照,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的移轉 1°主要目標 1.提起 2.升起 3.移前 4.採下 5.觸 6.壓 2°次要目標 1.看到 2.聞到 3.聽到 4.念頭 5.痛 儘管如此,無抉擇性的覺知也可以用在心過度躁動,或者散亂的時候。有些案例,他們成 天忙,變成整天緊張。用力去把心導向目標往往適得其反。這種狀況,禪修者可以正念於 心眼浮現出的任何現象事物。當正念啟動、平靜後,再回到系統式觀照法,把心導向目標 。 ■ 四念處 關於四念處的開示,毗婆舍那的目標可分類為四種: 1.身念處-正念於身,色法, 2.受念處-正念於覺受 3.心念處-正念於意識 4.法念處-正念於心行 大體上說來,目標會有進階式的微細差別。所以,通常禪修者會見到較多身念處,接著受 念處目標會增多,然後心念處,最後當愈進步,則會見愈多法念處目標。 然而,在每一個念處,也可以見到它自己的全程現象法。 以受覺來講,全程幅度現象由極度的痛楚,到非常微細的中捨,平等捨是初學感受不到的 。那意識全程,由忿忿不平到深層的安止。 有些禪修者選擇觀多個念處,說是適合他們的習性。依習性的適當性來作選擇的說法,論 書上也有類似的議說。 從經驗上來講,許多人發現,比起觀照單一帶壓力的身念處而言,探索多個念處通常是較 有趣味。但是,在繼續進行之前,有個穩固的立足點,還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在維持念 力方面,身念處是較容易的基礎,尤其當狀況很困難時,如日常生活,或者是當密集禪修 中,比較深層狀態,境界非常奇特時。沒有穩固的身念處,可能會走到令人惋惜的狀態。 (那你就理解)什麼才是最好的修法。 -- 從一顆平靜的心修行所得到的知識,和從研讀中所得到的知識實在相差甚遠。從研讀中所 得到的知識,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知識(智慧),但我們的心卻試圖握持和保留這種知 識。我們為什麼要試圖去保留它呢?終究會失去它的呀! ---阿姜查《流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