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達摩難陀法師 著 林淑丹、廖舜茹 譯 我們能滿足欲望嗎? 在今日遭貪求、仇恨、懷疑及恐懼支配的所謂先進社會中,愈來愈多人感到孤寂、 挫折、嫉妒及充斥著敵意,無法認清生命的意義是一點也不稀奇了。現代的青年更從犯 罪到吸毒,在在顯示出對生命的迷惘。 人類的敵人是私心,所有罪惡緣此而生。人總是渴求快樂與財富,以為快樂是建立 在欲望的滿足上。這種想法在物質主義的社會更為風行,當無害的欲求帶來某種程度的 快樂時,不應該以為感官的滿足是最大享受,或是快樂的唯一泉源。抱持這種想法的人 所過的生活是空虛縹緲的,如同追逐彩虹式的生活,顯然不切實際。 有些事物帶給人快樂,不想讓它輕易溜走;有些事物則給人痛苦,令人避之唯恐不 及。除非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及厭惡感,否則,禍端總是接踵而至。欲望和反感彼此 牽連,一會兒行為是反感所驅使,一會兒又是欲望所致。 當饑餓或口渴時,我們會感到不適,因此,欲望使人想平息這不適感,可以說我們 所有的欲望皆起源於此,由於不適感或空虛感的趨使,然後便開始去尋找自認為可以抑 制痛苦的妙方。倘若沒找著,空虛與不適便持續下去;倘若找到了,欲望或饑餓得到滿 足後,過一會兒便消失不復存在,當期待的快樂消失後,我們會感到遭受欺騙與失望, 因為結果永遠無法與期待相符。新的欲望於焉產生,而塵世的生活便建立在不斷追尋欲 望的滿足中。 有人花一輩子的時間搜集物質的東西,卻永遠不滿足,反而身陷於無窮的欲望中, 尋求不著自己要的東西就失望不已。但即使好不容易尋獲所需,也一樣無法歡欣,因為 所尋覓的物品不如想像中的美好,他們的欲望與期待無法圓滿達成,獲得的事物也感到 不滿意,總以為「草是鄰家的綠」,這樣的人是永遠不會快樂的。擁有愈多,欲望就愈 大。有人說,人的需求如食物、房屋及衣服是可以得到滿足的,但卻常常滿足不了人的 欲望。 -- 佛教衛星電視台本持利益眾生的理想,提供一個佛教電視大道場 影音線上直播: http://www.bts.com.tw/broadcast.html 聲音線上直播: http://www.bts.com.tw/broadcast2.html 節目表: http://www.bts.com.tw/progame.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75.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