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生活中的緣起]/【緣起沒有貫通三世】 在一天中可能生起好多次的有和生   在此要更詳細地澄清有和生。有和生不是說死亡、入棺這件事,而是指在一天中就已 經出現了好多次的有和生。   甚至說只是在口中咀嚼食物,在還沒有吞下的短暫時間內,可能就有好幾次的有和生 。假設在吞下食物之前,需要二分鐘或甚至一分鐘的咀嚼,在這六十秒中,你們的念頭可 能已經隨著好吃、難吃而反反覆覆地打妄想,或隨著美味而沈迷於幻想中,只在這短暫的 時間內,直到吞下食物吃另一口之前,就可能生起「我」、「我所有」了,在吃完飯之前 ,就可能產生了數不盡的有和生。如果你是個很會想、很能感受或外緣太雜的人,那麼在 一餐還沒吃飽之前,就可能生起很多的有和生了。   關於這點,佛陀在《相應部》因緣篇因緣相應第六樹品中這樣說:「比丘們!如果在 享用段食時,有了貪、喜、愛,就產生了此特定的識,並且在發展增長中。那裡有識的安 住和增長,那裡就一定有名色的投入。」能正確理解這意思嗎?它可能深奧到讓人無法 正確理解。所以,請容我再重覆一次:「比丘們!如果在享用段食時,有了貪、喜、愛, 就產生了特定的識,並且在增長中。」【譯註十】   當我們口中咀嚼食物時,如果由於貪、喜而覺得好吃,當下識便已形成且在增長中。 這就是說,它微細到在咬碎和吞下之間,就有好多個過程可以產生識,而且又是很多種識 :「哦!這個好吃,我要多吃一點,嗯……嗯……好吃!」每一次感覺可口就會產生新的 識,每一次都建立起新的名色。   感覺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不斷地在心中產生,都是識的力量在驅使,名色也因 此而改變,並產生作用,在這之前名色是沒有作用的,現在它正隨著識而產生作用。識生 起很多次,就有那麼多次名色的生和滅,而這都發生在咀嚼一口飯的時間內。因此佛陀說 識在那裡生起,在那裡名色就投入了,這個例子是指在咀嚼一口食物之間,特定的識就已 形成並增長了,就是「在咀嚼一口食物之間」!正在咀嚼食物時,由無明、行、識的造作 ,就產生種種的名色,因為每一次的咀嚼都不相同,對它的感受也一直在改變。因此,在 把一口食物吞進去前,就產生種種名色了。   接著在巴利經文中,還有更錯綜複雜的事:「那裡有名色的投入(就是在咀嚼一口食 物之間)那裡就有行的增長。」它使行的造作力一次又一次地產生,越來越強烈,愈來愈 多,直到形成了強烈的意業。   接著:「那裡有行的增長,相續地那裡就有新的有將產生。」正當坐著吃飯時,那裡 有行的造作,那裡就相續生起新的有。在起身前,那裡就生起特定的、新的有了。「那裡 有新的有產生,相續地那裡就有生、老、病、死。」   這點如果以日常用語來解釋,一定會形成來世或未來世。但巴利經文中,佛陀並不是 這樣說,經文說口中咀嚼食物的當下,若貪、喜和愛生起,就有新的有,而沒有說到其他 任何事。   以上所說的即是段食的部分。   此外,還有觸食、意思食及識食三種,它們也在同樣的原則下運作。這使我們更加清 楚,色法(純粹食物)的作用就已經是如此迅速了,更何況由內心造作出「名」的糧食─ ─觸食、意思食、識食,就更加迅速地建立起新的有和生,這是在讀經文時,必須要明白 的事實。   我們在此討論的原則是,只有在品嚐食物產生貪和喜時,也就是對美味感到滿足和興 奮時才能生起,一旦沒有任何咀嚼,它就不會生起。因此,這一切只有在咀嚼食物,舌頭 感到味美時,才能生起。貪和喜也只存在於咀嚼食物時,舌頭所感受的美味中,舌識依舌 根和味道而安住。然後繼續增長下去,愈是咀嚼,就有更多識繼續發生、增長。   這是緣起意義中的識。所謂行引生的識,不是結生識,然而由於那些只知道日常用語 ,並認為有個自我、主體在三世中輪迴的人,把識竄改為結生識。我必須再次重覆地說, 無論任何識,若在緣起中引生取、有、生的作用,一定會照前面所說的方式作用,若從它 連接相續不斷引生「我」的角度而言,勉強可稱它為結生識。   希望各位能明白,這種從咀嚼食物而生起貪和喜,並能增長的識是平常的識,而不是 一般人所說的結生識。這些緣起而平常的識,會隨著緣起造作出有和生,此時此地就有許 許多多的有和生了。所使用的「名色的投入」這名詞,意思是當口中咀嚼食物而感到好吃 時,名色就投入了,並在那時完整地運行它的作用,絕非如一般人所說的名色,要死後入 棺,才有新的名色去投生。   所謂「行的增長」,意思是緣起中的行,它引發身、口、意的作用,使它更加強烈且 範圍更廣。巴利語所謂「行的增長」,是指在咀嚼美食時,行會迅速增長,並引起新的有 和生──「我」、「我」、「我」、……持續大量地發生,這就是「行的增長」。   如此一來,「我」的問題很多,不論是生、老、病、死或其他種種等就很多,並且很 苦。所以,佛陀在最後繼續這樣宣說:「比丘們!那裡有生、老、病、死;那裡就有憂心 、煩惱的問題。」關於生、老、病、死等問題之所以困擾人心,是因為人執著於「我」, 也就是認為生、老、病、死為「我所有」。   生、老、病、死等的問題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上發生,佛陀說在那裡就充滿愁 、悲、苦、憂、惱等苦。這意思是說新的「我」的狀態,充滿著愁、悲、苦、憂、惱。在 咀嚼美食還來不及把它吞下去的短暫時間裡,就有數不清的有和生,在那裡同時存著貪和 喜,然後引發行,而成就一次緣起的流轉。皷 【譯註十】痩依《漢譯南傳大藏經》:「諸比丘!若於摶食,有貪、有喜、有愛,則對其 有識之住、有增長。由識之住及增長,而有名色之顯現,由有名色之顯現,而有諸行之增 上,由有諸行之增上,而有未來後有之再生,由有未來後有之再生,而有未來之生、老死 。諸比丘!我謂由有未來之生、老死,而有愁、有苦、有惱。」(第14冊,120頁) 。 轉至以下網址: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in/pdo/pdo7-4.htm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17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