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念處經(Maha-Satipatthana Sutta) 總釋四念處(uddeso)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樓國劍磨瑟曇城中。爾時佛呼諸比丘:諸比丘!諸比丘應諾: 世尊!世尊如此開示: 諸比丘!此是使眾生清淨,超越愁悲,滅除苦憂,成就正道,體證涅槃之唯一道路,此 即四念處。 四者何耶?於此諸比丘! 比丘 安住於身,循身觀察,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安住於受,隨觀感受,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安住於心,隨觀心識,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安住於法,隨觀諸法,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身念處(kAyAnupassanA 身隨觀念處) 一、安般念(AnApAnasati 出入息念、觀息法) 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於此,諸比丘!比丘前往森林、樹下或空閒處,結跏趺坐,端正身體,置念面前,正念 而出息,正念而入息。 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 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 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 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 修習:我當覺知(息之)全身而出息; 修習:我當覺知(息之)全身而入息。 修習:我當寂靜身行而出息; 修習:我當寂靜身行而入息。 諸比丘!就如熟練的轆轤匠,或轆轤匠之弟子, 當拉長時,了知:我拉長; 拉短時,了知:我拉短。 諸比丘!比丘如是在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 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 修習:我當覺知(息之)全身而出息; 修習:我當覺知(息之)全身而入息。 修習:我當寂靜身行而出息; 修習:我當寂靜身行而入息。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二、威儀(IriyApatha 觀姿勢) 復次,諸比丘! 比丘行走時,了知:我行走; 站立時,了知:我站立; 坐著時,了知:我坐著; 躺臥時,了知:我躺臥。 無論何種姿勢,皆如實了知。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三、正知(SampajAna 明覺) 復次,諸比丘! 比丘行往或歸來時,以正知而行。 前瞻或旁觀時,以正知而行。 屈伸肢體時,以正知而行。 著袈裟、持衣缽時,以正知而行。 飲食、咀嚼、嚐味時,以正知而行。 大小便利時,以正知而行。 於行、住、坐、臥、醒、語、默時,亦以正知而行。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四、不淨觀(PatikUlamanasikAra 厭惡作意) 復次,諸比丘!比丘思惟此身,自足底而上、 由頭髮而下,皮所覆包,遍滿不淨,思惟:於此身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 髓、腎、心、肝、肋膜、脾、肺、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膽汁、痰、膿、血、汗、 脂肪、淚、皮脂、唾、涕、關節液、尿。 諸比丘!猶如兩端開口之糧袋,裝入種種穀物,諸如:稻、米、綠豆、豌豆、芝麻、精 米。視力佳者,解開糧袋,觀察分辨:此是稻、此是米、此是綠豆、此是豌豆、此是芝 麻、此是精米。如此,諸比丘!比丘思惟此身,自足底而上、由頭髮而下,皮所覆包,遍 滿不淨,思惟:於此身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 脾、肺、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皮脂、唾、涕、 關節液、尿。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五、四界分別觀(DhAtumanasikAra 界作意) 復次,諸比丘!比丘於任何姿勢中,以各種界思惟觀察此身,即:此身有地界、水界、 火界、風界。諸比丘!猶如熟練之屠牛者,或屠牛者之弟子,屠宰牛隻,並將其肢解成 塊後,坐於四衢道口。如是,諸比丘!比丘於任何姿勢中,以各種界思惟觀察此身,即: 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六、墓園九相(Navasivathika 九種墳場觀) 復次,諸比丘!猶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死後經一日、二日,乃至三日,腫漲 、青瘀、腐爛;因而反觀自身,思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復次,諸比丘!猶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被烏鴉、老鷹、禿鷹所啄食,或被犬 、財狼所噉食,乃至被各種蟲所噬食。因而反觀自身,思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 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復次,諸比丘!猶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已成血肉附著,筋腱連結之骸骨。因 而反觀自身,思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復次,諸比丘!猶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已成無肉血跡漫塗,筋腱連結之骸骨 。因而反觀自身,思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復次,諸比丘!就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已成無血無肉,筋腱連結之骸骨。因 此反觀自身,思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復次,諸比丘!就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已成骸骨散置各處;有手骨、踝股、 腳骨、小腿骨、大腿骨、髖骨、肋骨、背骨、胸骨、頸椎骨、下顎骨、牙齦骨、頭蓋骨 。因此反觀自身,思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復次,諸比丘!就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已成如螺色之白骨。因此反觀自身, 思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復次,諸比丘!就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已成骸骨堆積年餘。因此反觀自身, 思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復次,諸比丘!就如比丘得見被丟棄於墓墟之死屍,骸骨粉碎成骨粉。因此反觀自身,思 惟:此身亦為如是法,難免如此之情況。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受念觸(VedanAnupassanA受隨觀念處) 復次,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受,隨觀感受? 在此,諸比丘! 比丘經驗樂受時,了知:我經驗樂受; 經驗苦受時,了知:我經驗苦受; 經驗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經驗不苦不樂受。 感受有愛染的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樂受; 感受有愛染的苦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苦受; 感受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感到無愛染的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樂受; 感到無愛染的苦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苦受; 感到無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如是, 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 安住於身,觀照外身; 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 安住於身,隨觀生法; 安住於身,隨觀滅法; 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心念處(CittAnupassanA心隨觀念處) 復次,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心,隨觀心識?於此,諸比丘! 比丘心貪欲時,了知:心貪欲; 心無貪欲時,了知:心無貪欲。 心瞋恨時,了知:心瞋恨; 心無瞋恨時,了知:心無瞋恨。 心愚癡時,了知:心愚癡; 心無愚癡時,了知:心無愚癡。 心收縮時,了知:心收縮; 心渙散時,了知:心渙散。 心廣大時,了知:心廣大; 心不廣大時,了知:心不廣大。 心有上時,了知:心有上; 心無上時,了知:心無上。 心專注時,了知:心專注; 心不專注時,了知:心不專注。 心解脫時,了知:心解脫;心 心未解脫時,了知:心未解脫。 如是,比丘安住於心,觀照內心; 安住於心,觀照外心; 安住於心,觀照內外心。 安住於心,隨觀生法; 安住於心,隨觀滅法; 安住於心,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心」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心,隨觀心識。 法念處(DhammAnupassanA法隨觀念處) 一、五蓋(NIvaraNa) 復次,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法,隨觀諸法? 在此,諸比丘!比丘安住於法,隨觀諸法,即依五蓋觀察諸法。 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法,依五蓋觀察諸法? 諸比丘!比丘內心有貪欲時,了知:我內心有貪欲; 內心無貪欲時,了知:我內心無貪欲。 了知未生之貪欲生起, 了知已生之貪欲滅盡, 了知已滅盡之貪欲, 於未來不再生起。 內心有瞋恨時,了知:我內心有瞋恨; 內心無瞋恨時,了知:我內心無瞋恨。 了知未生之瞋恨生起, 了知已生之瞋恨滅盡, 了知已滅盡之瞋恨, 於未來不再生起。 內心有昏沉睡眠時,了知:我內心有昏沉睡眠; 內心無昏沉睡眠時,了知:我內心無昏沉睡眠。 了知未生之昏沉睡眠生起,了 了知已生之昏沉睡眠滅盡, 了知已滅盡之昏沉睡眠, 於未來不再生起。 內心有掉舉追悔時,了知:我內心有掉舉追悔; 內心無掉舉追悔時,了知:我內心無掉舉追悔。 了知未生之掉舉追悔生起, 了知已生之掉舉追悔滅盡, 了知已滅盡之掉舉追悔, 於未來不再生起。 內心有疑惑時,了知:我內心有疑惑; 內心無疑惑時,了知:我內心無疑惑。 了知未生之疑惑生起, 了知已生之疑惑滅盡, 了知已滅盡之疑惑, 於未來不再生起。 如是,比丘安住於法,觀照內法; 安住於法,觀照外法; 安住於法,觀照內外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法; 安住於法,隨觀滅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法」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法,依五蓋觀察諸法。 二、五取蘊(PañcUpAdAnakkhandha) 復次,諸比丘!比丘安住於法,隨觀諸法,即依五取蘊觀察諸法。 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法,依五取蘊觀察諸法? 在此,諸比丘!比丘了知: 此是色,此是色之生起,此是色之壞滅。 此是受,此是受之生起,此是受之壞滅。 此是想,此是想之生起,此是想之壞滅。 此是行,此是行之生起,此是行之壞滅。 此是識,此是識之生起,此是識之壞滅。 如是,比丘安住於法,觀照內法; 安住於法,觀照外法; 安住於法,觀照內外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法; 安住於法,隨觀滅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法」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法,依五取蘊觀察諸法。 三、十二處(Ayatana) 復次,諸比丘!比丘安住於法,隨觀諸法,即依內六處、外六處觀察諸法。 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法,依內六處、外六處觀察諸法? 在此,諸比丘!比丘了知眼根,了知色塵,了知緣此二者生起之結縛。了知未生之結縛生 起,了知已生之結縛壞滅,了知已壞滅之結縛,於未來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耳根,了知聲塵,了知緣此二者生起之結縛。了知未生之結縛生起,了知已生 之結縛壞滅,了知已壞滅之結縛,於未來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鼻根,了知香塵,了知緣此二者生起之結縛。了知未生之結縛生起,了知已生之 結縛壞滅,了知已壞滅之結縛,於未來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舌根,了知味塵,了知緣此二者生起之結縛。了知未生之結縛生起,了知已生之 結縛壞滅,了知已壞滅之結縛,於未來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身根,了知觸塵,了知緣此二者生起之結縛。了知未生之結縛生起,了知已生之 結縛壞滅,了知已壞滅之結縛,於未來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意根,了知法塵,了知緣此二者生起之結縛。了知未生之結縛生起,了知已生之 結縛壞滅,了知已壞滅之結縛,於未來不再生起。 如是,比丘安住於法,觀照內法; 安住於法,觀照外法; 安住於法,觀照內外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法; 安住於法,隨觀滅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法」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法,依內外處觀察諸法。 四、七覺支(BojjhaGga) 復次,諸比丘!比丘安住於法,隨觀諸法,即依七覺支觀察諸法。 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法,依七覺支觀察諸法? 於此,諸比丘!比丘有念覺支時,了知:我有念覺支; 無念覺支時,了知:我無念覺支 了知未生起的念覺支生起, 已生起之念覺支增長圓滿。 比丘有擇法覺支時,了知:我有擇法覺支; 無擇法覺支時,了知:我無擇法覺支。 了知未生起的擇法覺支生起, 已生起之擇法覺支增長圓滿。 比丘有精進覺支時,了知:我有精進覺支; 無精進覺支時,了知:我無精進覺支。 了知未生起的精進覺支生起, 已生起之精進覺支增長圓滿。 比丘有喜覺支時,了知:我有喜覺支; 無喜覺支時,了知:我無喜覺支。 了知未生起的喜覺支生起, 已生起之喜覺支增長圓滿。 比丘有輕安覺支時,了知:我有輕安覺支; 無輕安覺支時,了知:我無輕安覺支。 了知未生起的輕安覺支生起, 已生起之輕安覺支增長圓滿。 比丘有定覺支時,了知:我有定覺支; 無定覺支時,了知:我無定覺支。 了知未生起的定覺支生起, 已生起之定覺支增長圓滿。 比丘有捨覺支時,了知:我有捨覺支; 無捨覺支時,了知:我無捨覺支。 了知未生起的捨覺支生起, 已生起之捨覺支增長圓滿。 如是,比丘安住於法,觀照內法; 安住於法,觀照外法; 安住於法,觀照內外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法; 安住於法,隨觀滅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法」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法,依七覺支觀察諸法。 五、四聖諦(Sacca) 復次,諸比丘!比丘安住於法,隨觀諸法,即依四聖諦觀察諸法。 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法,依四聖諦觀察諸法? 於此,諸比丘!比丘如實了知:此是苦; 如實了知:此是苦之集; 如實了知:此是苦之滅; 如實了知:此是苦滅之道。 (一)苦聖諦(Dukkhasacca) 復次,諸比丘,何謂苦聖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悲苦憂惱是苦, 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簡而言之,五取蘊是苦。 復次,諸比丘!何謂生?所有生類中,諸眾生之受生、形成、出生、諸蘊之顯現、諸處 之獲得。諸比丘!此名為生。 復次,諸比丘!何謂老?所有生類中,諸眾生之衰老、老耄、齒落、髮白、皮皺、壽減 、諸根遍熟。諸比丘!此名為老。 復次,諸比丘!何謂死?所有生類中,諸眾生之崩潰、散滅、命終、死亡、諸蘊離析、死 屍棄捨,諸比丘!此名為死。 復次,諸比丘!何謂愁?無論何時何地,由於任何之不幸,遭遇令人苦惱之法,而有憂 愁、悲傷、苦惱、內憂、內愴。諸比丘!此名為愁。 復次,諸比丘!何謂悲?無論何時何地,由於任何之不幸,遭遇令人苦惱之法,而有痛 哭、悲泣、慨歎、哀號。諸比丘!此名為悲。 復次,諸比丘!何謂苦?關於身體之苦痛、不適,由於身觸所生之苦痛、不適。諸比丘 !此名為苦。 復次,諸比丘!何謂憂?關於心之苦痛、不愉悅,由於意觸所生之苦痛、不愉悅。諸比 丘!此名為憂。 復次,諸比丘!何謂惱?無論何時何處,由於任何之不幸,遭遇令人苦惱之法,而有憂 惱、苦惱,及由憂惱、苦惱所生之苦痛。諸比丘!此名為惱。 復次,諸比丘!何謂怨憎會苦?無論何時何處,遭遇不如意、厭惡、不愉悅之色塵、聲 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或遇心懷惡意、傷害、擾亂、不適意者,卻須與其聚會、 交往、共事、結合。諸比丘!此名為怨憎會苦。 復次,諸比丘!何謂愛別離苦?無論何時何處,與可意、喜愛、愉悅之色塵、聲塵、香 塵、味塵、觸塵、法塵相逢,或遇心懷善意、適意、可靠者、父母、兄弟、姊妹、朋友 、同事、親戚,卻不能與之聚會、交往、共事、結合。諸比丘!此名為愛別離苦。 復次,諸比丘!何謂求不得苦?諸比丘!受生支配 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不再受生,願不再有來生!然此欲求不可得,諸比丘!此即求不 得苦。 諸比丘!受老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不衰老,願不變老!然此欲求不可得,諸比丘 !此即求不得苦。 諸比丘!受病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無病苦,願不生病!然此欲求不可得,諸比丘 !此即求不得苦。 諸比丘!受死亡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能不死,願不會死!然此欲求不可得,諸 比丘!此即求不得苦。 諸比丘!受愁悲苦憂惱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不遭受愁悲苦憂惱,願不再愁悲苦 憂惱!然此欲求不可得,諸比丘!此即求不得苦。 諸比丘!何謂簡而言之,五取蘊是苦?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諸比丘!此即簡而言之,五取蘊是苦。 諸比丘!此即苦聖諦。 (二)集聖諦(Samudayasacca) 復次,諸比丘!何謂苦集聖諦? 愛欲引導再生,喜與貪伴隨而起,無論何時何處,追求愛欲,即:欲愛、有愛、無有愛。 諸比丘!愛欲於何處生起?在何處住著?凡於世間有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在 該處住著。 於世間何者是誘人、可意者? 在世間眼根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耳根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鼻根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舌根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身根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意根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塵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聲塵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香塵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味塵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觸塵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法塵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眼識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耳識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鼻識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舌識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身識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意識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眼觸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耳觸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鼻觸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舌觸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身觸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意觸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眼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耳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鼻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舌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身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意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塵生想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聲塵生想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香塵生想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味塵生想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觸塵生想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法塵生想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塵生思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聲塵生思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香塵生思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味塵生思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觸塵生思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法塵生思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愛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聲愛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香愛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味愛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觸愛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法愛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尋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聲尋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香尋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味尋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觸尋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法尋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伺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聲伺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香伺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味伺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觸伺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法伺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諸比丘!此即苦集聖諦。 (三)滅聖諦(Nirodhasacca) 復次,諸比丘!何謂苦滅聖諦? 此即愛欲之消逝無餘、捨離、滅盡、解脫、無染。 然而,諸比丘!於何處捨離、滅盡愛欲? 在世間有誘人、可意之處,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何者是誘人、可意者? 在世間眼根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耳根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鼻根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舌根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身根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意根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色塵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聲塵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香塵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味塵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觸塵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法塵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眼識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耳識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鼻識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舌識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身識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意識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眼觸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耳觸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鼻觸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舌觸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身觸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意觸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眼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耳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鼻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舌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身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意觸生受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色想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聲想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香想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味想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觸想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法想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色思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聲思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香思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味思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觸思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法思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色愛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聲愛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香愛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味愛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觸愛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法愛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色尋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聲尋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香尋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味尋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觸尋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法尋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色伺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聲伺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香伺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味伺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觸伺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在世間法伺是誘人、可意者,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諸比丘!此即苦滅聖諦。 (四)道聖諦(Maggasacca) 復次,諸比丘!何者是苦滅道聖諦? 此即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復次,諸比丘!何謂正見? 諸比丘!如實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滅、知導致苦滅之道。諸比丘!此等名為正見。 復次,諸比丘!何謂正思惟? 出離思惟、無瞋思惟、無害思惟。諸比丘!此等名為正思惟。 復次,諸比丘!何謂正語? 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諸比丘!此等名為正語。 復次,諸比丘!何謂正業?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諸比丘!此等名為正業。 復次,諸比丘!何謂正命? 於此,諸比丘!聖弟子捨邪命,依正命為生。諸比丘!此等名為正命。 復次,諸比丘!何謂正精進? 於此,諸比丘!意欲、勤奮、精進、策勵,避免尚 未生起之邪惡、不善法生起。 比丘意欲、勤奮、精進、策勵,降伏已生起之邪惡、不善法。 比丘意欲、勤奮、精進、策勵,促使未生起之善法生起。 比丘意欲、勤奮、精進、策勵,促使已生起之善法持續、增長、圓滿成就。 諸比丘!此等名為正精進。 復次,諸比丘!何謂正念? 於此,諸比丘 比丘以熱誠、正知、正念,安住於身,循身觀察,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熱誠、正知、正念,安住於受,隨觀感受,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熱誠、正知、正念,安住於心,隨觀心識,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熱誠、正知、正念,安住於法,隨觀諸法,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諸比丘!此即是正念。 復次,諸比丘!何謂正定? 在此,諸比丘!比丘離欲樂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入初禪而住。 除滅尋伺,寂靜一心,定生喜樂,達二禪而住。 離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樂,如諸聖者說:捨與正念者所樂住,入第三禪。 捨離苦樂,滅除喜憂,捨念清淨,達第四禪而住。 諸比丘!此名為正定。 諸比丘!此等名為苦滅道諦。 如是,比丘安住於法,觀照內法; 安住於法,觀照外法; 安住於法,觀照內外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法; 安住於法,隨觀滅法; 安住於法,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法」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法,隨觀諸法。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法,依四聖諦觀察諸法。 修習念處的成果(SatipaTThAnabhAvanAnisamso) 諸比丘!任何人依此修習四念處七年,可得二果之一: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未盡, 則得不還果。 諸比丘!不須七年,依此修習四念處六年者,可得二果之一: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 未盡,則得不還果。 不須六年,諸比丘!…… 不須五年,諸比丘!…… 不須四年,諸比丘!…… 不須三年,諸比丘!…… 不須二年,諸比丘!…… 不須一年,諸比丘!依此修習四念處七個月者,可得二果之一: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 惱未盡,則得不還果。 不須七個月,諸比丘!…… 不須六個月,諸比丘!…… 不須五個月,諸比丘!…… 不須四個月,諸比丘!…… 不須三個月,諸比丘!…… 不須二個月,諸比丘!…… 不須一個月,諸比丘!…… 不須半個月,諸比丘!依此修習四念處七日者,可得二果之一: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 未盡,則得不還果。 此即如前所述:諸比丘!此是唯一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愁悲,滅除苦憂,成就正道,體證 涅槃之道路,此即四念處。為此而說此經。 世尊如是說已,諸比丘歡喜讚歎世尊之所說。 -- 修行的本質是去觀察動機和審視心。你必須有智慧,不要去分別。如果別人不一樣,別 煩惱。你會因為森林裹一棵彎曲的樹高度和直度都與其它樹不同而懊惱嗎?那是很愚癡 的!別去衡量別人,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不需要去承受希望改變他們的重擔。如果想改 變任何事物,就去改變你的無明成為智慧吧!---阿姜查《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
Crazyfire:推這個系列的文章 59.115.130.35 06/08 09:24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6/08 13:59)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6/08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