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03.聖典編譯 ■ 法鏡經【S55:10磚塊會堂】 坐於一邊,尊者阿難告訴世尊:「世尊!那迪卡有個名字叫做卡卡達的男居士已經去了。 他前往何處?未來境界如何?男居士卡令卡、尼卡達、卡迪沙、杜沙、山杜沙、巴達、蘇 巴達,都已經死於那迪卡,他們各自前往何處?未來境界如何?」  「阿難!已經去世的男居士卡卡達,已完全摧毀了五種下級的心結,化生於淨居天, 由於在那兒証得涅槃,所以不會再回來了。有超過九十位已經在那迪卡死去的男居士,都 已完全摧毀了三種心結,而且貪、瞋、癡萎縮減弱了,成為一來者,日後只要再回到人間 來一次,就會結束痛苦。有506位已經在那迪卡死去的男居士,都已完全摧毀了三種心結 ,成為入流者,不再墮於惡道,命數已定,必以正覺為其目的地。」   「阿難!人必有死,何足為奇!但是,如果每一次有人死了,你就跑來問我這件事, 那將會煩擾如來。因此,我要教你『法鏡經』,具備了這法鏡,聖弟子如果願意,可以自 行告白:『我已終結地獄道,終結畜生道,終結餓鬼道,終結諸惡道。我是入流者,不再 墮於惡道,命數已定,必以正覺為我的目的地。』」 「阿難!是什麼樣的法鏡經,具備了這法鏡,聖弟子如果願意,可以自行如是告白呢?阿 難!這裡有聖弟子對於佛陀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乃是應予供養的聖者--阿羅 漢,真正完美的自覺者,智慧和德行兼備的成就者,善巧地斷除貪瞋癡者,洞悉世間真相 者,可調教者的最佳教練,諸天和人類的老師,自覺覺他的佛陀,世間至尊的聖者。』 「對於法,他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法由世尊善巧地解說,此時此地即可親見,當 下遠離種種熾熱的燃燒。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請親自前來觀察驗證,通達內明之道,智 者當會自行證知。』 「對於僧伽,他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的聲聞僧伽循著善良、正直、真實、完 善的方法修習。向須陀洹道,得須陀洹果;向斯陀含道,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道,得阿 那含果;向阿羅漢道,得阿羅漢果。如是四雙八士才是世尊的聲聞僧伽,應該佈施、禮遇 、供養、尊重,這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對於聖者所珍惜的戒律,不毀壞、不缺斷、不玷污、不雜染,進而脫離輪迴惡道的恐 怖,為智者所讚嘆。不執取世間的貪愛,循序導向於禪定。」 「阿難!這就是法鏡經,具備了這法鏡,聖弟子如果願意,就可以自行告白:『我已終結 地獄道,終結畜生道,終結餓鬼道,終結諸惡道。我是入流者,不再墮於惡道,命數已定 ,必以正覺為我的目的地。』」   ■ 鞞紐多羅【S55:7+雜1044】 如是我聞:有一段時期,世尊與大比丘眾在拘薩羅國遊化,到了鞞紐多羅村落的北邊身恕 樹林中。 住在鞞紐多羅村落的婆羅門居士們聽人家說:「勾達摩世尊乃是由釋迦族的王子出家,現 在與大比丘眾遊化到此鞞紐多羅村來了。那位勾達摩世尊的善名遠播,所謂世尊乃是阿羅 漢—應當供養的聖者、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可化丈夫之無上調御士、天人師 、佛陀、世尊。他在諸天、魔天、梵天、沙門、婆羅門等人天眾中宣稱自己已經證得正覺 ,並以初善、中善、後善而且具足義理文句的妙法來開示教導。顯示純一、圓滿、清靜的 梵行。能夠見到這樣的阿羅漢,是何等的福氣啊!」 聽完之後,他們就互相邀約前往北邊身恕樹林中去拜見世尊。來到世尊的住處,敬禮世尊 之後,有的人就在一邊坐下;有的人就向世尊問候,表達歡喜、感動之情;有的人就合掌 恭敬地坐在一邊;有的人就在世尊的面前報告自己的姓名,之後就坐在一邊;也有人就默 默地坐在一邊。 坐在一邊的某個鞞紐多羅婆羅門居士就稟告世尊說:「勾達摩世尊!我們有這麼一個願望 、志向、意趣,希望在兒女成群、嬉笑憒鬧的家庭生活中,穿著輕軟細緻、光鮮亮麗的迦 尸衣,受用著旃檀的薰香,配戴著花縵、香料、香水等裝飾品,享用著金銀錢財的樂趣, 命終死後仍然能夠往生到善趣天上。世尊!請為有這麼一個願望、志向、意趣的我們,開 示法要,讓我們能在兒女成群、嬉笑憒鬧的家庭生活中,穿著輕軟細緻、光鮮亮麗的迦尸 衣,受用著旃檀的薰香,配戴著花縵、香料、香水等裝飾品,享用著金銀錢財的樂趣,命 終死後仍然能夠往生到善趣天上。」 那時,世尊告訴婆羅門居士們:「我將為你們解說自行通達的法門,仔細聽,善加思量。 我即當解說! 「是的,世尊!」鞞紐多羅的婆羅門居士們應諾世尊。 世尊開示說:「居士們,什麼叫做自行通達的法門呢?居士們!聖弟子應當這樣思維檢討 :『我愛惜自己的生命,不願意死亡,希望快樂而討厭痛苦。既然如此,那麼如果有人要 奪走我的生命,那麼對我而言就是不喜歡、不悅意的。別人也一樣愛惜自己的生命,不願 意死亡,希望快樂而討厭痛苦,如果我要奪走他的生命,那我就是令人不喜歡、 不悅意 的。這對我而言是不喜歡、 不悅意的事情;對他而言也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既然 對我而言這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我為什麼要加諸於他人呢?』經過這樣的思維檢討 之後,於是就自行遠離『殺生』,並且勸導別人也遠離『殺生』,讚嘆遠離『殺生』。如 此身體行為的邊際範圍內就得以清靜了。 「居士們!其次,聖弟子應當這樣思維檢討:『對於我們沒有答應給予而自行盜取的人, 那麼對我而言就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如果我對於他人沒有答應給予而自行盜取,那 麼我就是令人不喜歡、不悅意的。這對我而言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對他人而言也是 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既然對我而言這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我為什麼要加諸於他 人呢?』經過這樣的思維檢討之後,於是就自行『遠離不予而取』,並且勸導他人也『遠 離不予而取』,讚嘆『遠離不予而取』。如此身體行為的邊際範圍內就得以清靜了。 「居士們!其次,聖弟子應當這樣思維檢討:『如果有人跟我的妻子私通,那對我而言就 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如過我跟別人的妻子私通,那麼我就是令人不喜歡、不悅意的 。這對我而言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對他人而言也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既然對 我而言這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我為什麼要加諸於他人呢?』經過這樣的思維檢討之 後,於是就自行『遠離邪淫』,並且勸導他人也『遠離邪淫』,讚嘆『遠離邪淫』。如此 身體行為的邊際範圍內就得以清靜了。 「居士們!其次,聖弟子應當這樣思維檢討:『如果有人用虛妄欺騙的言語使我蒙受損失 ,那對我而言就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如過我用虛妄欺騙的言語使他人蒙受損失,那 麼我就是令人不喜歡、不悅意的。這對我而言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對他人而言也是 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既然對我而言這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我為什麼要加諸於他 人呢?』經過這樣的思維檢討之後,於是就自行『遠離虛妄欺騙的言語』,並且勸導他人 也『遠離虛妄欺騙的言語』,讚嘆『遠離虛妄欺騙的言語』。如此言語表達的邊際範圍內 就得以清靜了。 「居士們!其次,聖弟子應當這樣思維檢討:『如果有人用挑撥離間的言語使我跟親友背 離疏遠,那對我而言就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如過我用挑撥離間的言語使他人跟親友 背離疏遠,那麼我就是令人不喜歡、不悅意的。這對我而言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對 他人而言也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既然對我而言這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我為什 麼要加諸於他人呢?』經過這樣的思維檢討之後,於是就自行『遠離挑撥離間的言語』, 並且勸導他人也『遠離挑撥離間的言語』,讚嘆『遠離挑撥離間的言語』。如此言語表達 的邊際範圍內就得以清靜了。 「居士們!其次,聖弟子應當這樣思維檢討:『如果有人用粗暴穢惡的言語辱罵我,那對 我而言就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如果我用粗暴穢惡的言語辱罵他人,那麼我就是令人 不喜歡、不悅意的。這對我而言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對他人而言也是不喜歡、不悅 意的事情。既然對我而言這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我為什麼要加諸於他人呢?』經過 這樣的思維檢討之後,於是就自行『遠離粗暴穢惡的言語』,並且勸導他人也要『遠離粗 暴穢惡的言語』,讚嘆『遠離粗暴穢惡的言語』。如此言語表達的邊際範圍內就得以清靜 了。」 「居士們!其次,聖弟子應當這樣思維檢討:『如果有人用調戲瑣碎的言語騷擾我,那對 我而言就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如果我用調戲瑣碎的言語騷擾他人,那麼我就是令人 不喜歡、不悅意的。這對我而言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對他人而言也是不喜歡、不悅 意的事情。既然對我而言這是不喜歡、不悅意的事情,我為什麼要加諸於他人呢?』經過 這樣的思維檢討之後,於是就自行『遠離調戲瑣碎的言語』,並且勸導他人也『遠離調戲 瑣碎的言語』,讚嘆『遠離調戲瑣碎的言語』,如此言語表達的邊際範圍內就得以清靜了 。以上七件事情名為聖戒。然後, 「對於佛陀,他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乃是應予供養的聖者--阿羅漢,真正完 美的自覺者,智慧和德行兼備的成就者,善巧地斷除貪瞋癡者,洞悉世間真相者,可調教 者的最佳教練,諸天和人類的老師,自覺覺他的佛陀,世間至尊的聖者。』 「對於法,他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法由世尊善巧地解說,此時此地即可親見,當 下遠離種種熾熱的燃燒。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請親自前來觀察驗證,通達內明之道,智 者當會自行證知。』 「對於僧伽,他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的聲聞僧伽循著善良、正直、真實、完 善的方法修習。向須陀洹道,得須陀洹果;向斯陀含道,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道,得阿 那含果;向阿羅漢道,得阿羅漢果。如是四雙八士才是世尊的聲聞僧伽,應該佈施、禮遇 、供養、尊重,這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對於聖者所珍惜的戒律,不毀壞、不缺斷、不玷污、不雜染,進而脫離輪迴惡道的恐 怖,為智者所讚嘆。不執取世間的貪愛,循序導向於禪定。 「居士們!聖弟子成就了這七聖戒之後,依此四種不動搖的純淨信念,如果經過自行觀察 省思無誤之後,就能自行記別:『我不再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一切惡道中,我已經得 到了須陀洹果,不再墮落到惡趣裡去了,我必定正向著正覺前進,再經過七次人間、天上 的往返,就能滅盡一切的痛苦。』」 開示完畢,鞞紐多羅的婆羅門居士稟告世尊說:「稀有啊!勾達摩世尊!我們要皈依佛、 法、僧。世尊,請讓我們從今天起一直到生命終了止,終生皈依為優婆塞。」 那時,鞞紐多羅的婆羅門居士們聽聞佛陀的開示之後,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編譯註】本經係世尊尚未制訂不飲酒戒之前的教導 轉至以下網址: http://www.infs.tw/02_books/f_precepts/f.htm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999年 7月編譯   ■ 怨仇【S55:28】 如是我聞:有一段時期,世尊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給孤獨住士來到世尊的住處。敬禮世尊之後坐在一邊。當時世尊告訴坐在一邊的給 孤獨住士說:「居士!聖弟子應當停止並息滅五種恐怖和怨仇,成就四項須陀洹之法,如 實觀察並通達聖道。如果願意的話,就可以自行記說:『我永遠不再墮入地獄、畜生、餓 鬼等惡道之中了,已得須陀洹果,永遠不再墮落,決定趨向正覺。』什麼是五種恐怖和怨 仇的停止、息滅呢? 「居士!殺生者,因為殺生的緣故而於現在就生起恐怖和怨仇,在將來也會生起恐怖和怨 仇,內心會感受到憂苦的折磨。遠離殺生的人,這些恐怖和怨仇就停止、息滅了。 「居士!不予而取者,因為不予而取的緣故而於現在就生起恐怖和怨仇,在將來也會生起 恐怖和怨仇,內心會感受到憂苦的折磨。遠離不予而取的人,這些恐怖和怨仇就停止、息 滅了。 「居士!邪淫者,因為邪淫的緣故而於現在就生起恐怖和怨仇,在將來也會生起恐怖和怨 仇,內心會感受到憂苦的折磨。遠離邪淫的人,這些恐怖和怨仇就停止、息滅了。 「居士!妄語者,因為妄語的緣故而於現在就生起恐怖和怨仇,在將來也會生起恐怖和怨 仇,內心會感受到憂苦的折磨。遠離妄語的人,這些恐怖和怨仇就停止、息滅了。 「居士!飲酒者,因為飲酒的緣故而於現在就生起恐怖和怨仇,在將來也會生起恐怖和怨 仇,內心會感受到憂苦的折磨。遠離飲酒的人,這些恐怖和怨仇就停止、息滅了。這就是 五種恐怖與怨仇的停止、息滅。 「其次,什麼是成就四項須陀洹之法呢?居士!這裡有聖弟子,對於佛陀,他具有不動搖 的信念,如是:『世尊乃是應予供養的聖者--阿羅漢,真正完美的自覺者,智慧和德行兼 備的成就者,善巧地斷除貪瞋癡者,洞悉世間真相者,可調教者的最佳教練,諸天和人類 的老師,自覺覺他的佛陀,世間至尊的聖者。』 「對於法,他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法由世尊善巧地解說,此時此地即可親見,當 下遠離種種熾熱的燃燒。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請親自前來觀察驗證,通達內明之道,智 者當會自行證知。』 「對於僧伽,他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的聲聞僧伽循著善良、正直、真實、完 善的方法修習。向須陀洹道,得須陀洹果;向斯陀含道,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道,得阿 那含果;向阿羅漢道,得阿羅漢果。如是四雙八士才是世尊的聲聞僧伽,應該佈施、禮遇 、供養、尊重,這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對於聖者所珍惜的戒律,不毀壞、不缺斷、不玷污、不雜染,進而脫離輪迴惡道的恐 怖,為智者所讚嘆。不執取世間的貪愛,循序導向於禪定。 這就是成就四項須陀洹之法 。 「其次,什麼是如實觀察並通達聖道呢?居士!這裡有聖弟子對於緣起善加思維曰:『彼 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無故此無,彼滅故此滅。』所謂:緣無明而生行,緣行而生識 ,緣識而生名色,緣名色而生六入處,緣六入處而生觸,緣觸而生受,緣受而生渴愛,緣 渴愛而生取,緣取而生有,緣有而生生,緣生而生老死憂悲苦惱。這就是一切苦蘊的集起 。又,無明完全滅盡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 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渴愛滅,渴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 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就是一切苦蘊的息滅。這就是如實觀察並通達聖道。 「居士!聖弟子對於上述五種恐怖與怨仇應當予以停止、息滅,進而成就四項須陀洹之法 ,如實觀察並通達聖道,如果願意的話,就可以自行記說:『我永遠不再墮入地獄、畜生 、餓鬼等惡道之中了,已得須陀洹果,永遠不再墮落,決定趨向正覺。』」 1999年7月編譯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14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