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四部 總結:不放逸 ■ 01.七有天人往生 雜843、844、845、854經裡都提到證得初果以後,「彼多聞聖弟子,解脫地獄、畜生、餓 鬼惡趣之苦,彼人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向正覺,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這「七有天人往生」的意思就是說,天上人間往返七次轉生。根據巴利長部經第18經 ’ Janavasabha sutta’ 的記載,就是一共還要歷經14次天神和人類的生命週期。不過,也 有些長老認為是人間或天上共計七次生命週期。 仔細比對巴利相應部中,與上述雜阿含經對應的經文S55:5,S55:13,S55:10等,都只 說 ’He is freed from hell, the animal realm, and the domain of ghosts, freed from the plane of misery, the bad destinations, the nether world.’以及 ’ A stream-enterer, no longer bound to the nether world, fixed in destiny, with enlightenment as his destination.’ 雖然也提到「命數或命運已定 ’fixed in destiny’」但並沒有明確地說明「命數」是「七有人天往生」。 因此可知「不墮惡趣、決定趨向覺醒(註:證得阿羅漢的究竟智)」是雜阿含經和相應部 一致的說法,至於「七有天人往生」則有可能是稍後才傳出的,值得修行初果的人留意。 這裡要特別提到一件事,根據上座部的傳說,佛法將會住世5000年,也就是在公元4500年 左右,人間見聞佛法的因緣就會消失了。那麼,假使現在有一個人間的初果聖弟子,生往 天壽最短(人間萬年以上)的地居天,那麼當他下次再返生人間的時候,要從何處見聞、 修習佛法呢?或許只能以少事少務的隱士生涯度其人生,等到返生天上時再繼續進修吧! 這是一個耐人思考的問題。人間雖然遠較天上多諸痛苦,卻充滿了「修習」和「覺醒」的 機緣,因此,證得初果的聖弟子還是不宜放逸,應該盡其所能地繼續努力才對。   ■ 02.難提【S55:40, 雜855】 一時,世尊住在釋氏迦毘羅衛城的尼拘律園中。 那時,釋氏難提來到世尊的住處。到達之後,禮敬世尊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的釋氏難提 稟告世尊說:「世尊,如果聖弟子完全不具備四不壞淨,那麼這個聖弟子就叫做住於放逸 。」 「難提!如果完全不具備四不壞淨者,我稱他為外道,屬於凡夫之列。難提!對於聖弟子 住於放逸與不放逸之事,我將說明,注意聽。 「是的,世尊!」釋氏難提回答世尊。 世尊說:「難提!什麼叫做聖弟子住於放逸呢?.於對於佛陀,聖弟子具有不動搖的信念 ,如是:『世尊乃是阿羅漢—應當供養的聖者,真正完美的自覺者,智慧和德行兼備的成 就者,善巧地斷除貪瞋癡者,洞悉世間真相者,可調教者的最佳教練,諸天和人類的老師 ,自覺覺他的佛陀,世間至尊的聖者。』如是,他滿足於佛陀不壞淨,而不再精進於白天 獨住(禪思),亦不於夜晚隱居(禪思)。他如是住於放逸,則無勝喜,無勝喜則無歡喜 ,無歡喜則無輕安,無輕安則住於苦,有苦則不得心定,不得心定則不能如實知見諸法, 不能如實知見諸法則入住於放逸之數。 「難提!聖弟子於法…於僧…於聖者所珍惜的戒律,不毀壞、不缺斷、不玷污、不雜染, 進而脫離輪迴惡道的恐怖,為智者所讚嘆。不執取世間的貪愛,循序導向於禪定。如是, 他滿足於聖戒成就而不再精進於白天獨住(禪思),亦不於夜晚隱居(禪思)。他如是住 於放逸,則無勝喜,無勝喜則無歡喜,無歡喜則無輕安,無輕安則住於苦,有苦則不得心 定,不得心定則不能如實知見諸法,不能如實知見諸法則入住於放逸之數。 「難提!什麼叫做聖弟子住於不放逸呢?.於對於佛陀,聖弟子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 :『世尊乃是阿羅漢—應當供養的聖者,真正完美的自覺者,智慧和德行兼備的成就者, 善巧地斷除貪瞋癡者,洞悉世間真相者,可調教者的最佳教練,諸天和人類的老師,自覺 覺他的佛陀,世間至尊的聖者。』如是,他不滿足於佛不壞淨,而更精進於白天獨住(禪 思),並於夜晚隱居(禪思)。他如是住於不放逸,則生勝喜,有勝喜則生歡喜,心歡喜 則身輕安,身輕安則受樂,受樂則心得定,得心定則能如實知見諸法,如實知見諸法則入 住於不放逸之數。 「難提!聖弟子於法…於僧…於聖者所珍惜的戒律,不毀壞、不缺斷、不玷污、不雜染, 進而脫離輪迴惡道的恐怖,為智者所讚嘆。不執取世間的貪愛,循序導向於禪定。如是, 他不滿足於聖戒成就,而更精進於白天獨住(禪思),並於夜晚隱居(禪思)。他如是住 於不放逸,則生勝喜,有勝喜則生歡喜,心歡喜則身輕安,身輕安則受樂,受樂則心得定 ,得心定則能如實知見諸法,如實知見諸法則入住於不放逸之數。難提!如是聖弟子住於 不放逸。」   ■ 03.隱居、獨住 如果閱讀上段經文S55:40中的英譯 ”make effort for solitude by day and for seclusion at night “中譯:「精進於白天獨住,並於夜晚隱居。」可能並不容易瞭解 這一段經文的意義,但是當我們對照與其相應的雜855經漢譯的經文:「於空閑林中,若 露地坐,晝夜禪思,精勤修習,勝妙出離,饒益隨喜。」便會很清楚地知道,原來這「獨 住」和「隱居」就是要住於遠離塵囂的山林、曠野,更進一步認真地修習禪思。釋氏難提 是個在家人,世尊仍然為他說明已證初果的聖弟子,所應繼續努力的方向—精勤於遠離、 修習禪思—方得稱之為「不放逸」。 然而,佛陀滅度約2500年,如今禪定法門久已消失,現存的禪法大都偏離了佛陀最重要的 教導—安那般那念。只有極少數人,尤其是在家人更少,能夠獲得正定。若無禪定之樂隨 伴,獨住、隱居於山間林下,空虛地面對種種蚊、蟲、蜂、蟻、鳥、獸、蛇、蠍、鼠、狸 …的騷擾,又要忍受寒冷、酷暑的溫差,都將不會是一件喜樂的事。已證得初果的法友務 必事先審慎評估自己的能力,而後做出適當的安排。尤其是女眾,因為有過遭受惡人強暴 的案例,世尊曾經禁止比丘尼居住於阿蘭若—偏僻的山間林下,所以女眾更不宜貿然嘗試 。   ■ 04.珍惜與自重 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囚禁釋利防等18位賢聖僧以來,迄今(公元2002年)共計2216年 間,中原漢土乃至華文影響力所及地區(例如日、韓),因為全面浸淫於大乘文化,千古 以來所謂的「佛教徒」,除了像曇摩耶舍尊者和竺法度尊者(約AD401~480年間)那樣, 從印、錫來華的僧侶,和當時對原始佛教生起淨信的宣業寺尼法弘,弘光寺尼普明…與其 門人,以及最近幾年(AD1990年間)來,對原始佛法具備純淨信念的人士等,可能證得初 果以上的成就之外,一般信眾幾乎沒有什麼機緣能夠證得初果。 您或許會懷疑,早在公元435年間,求那跋陀羅譯師就已經譯出「雜阿含經」了,歷史上 怎麼會鮮有初果聖弟子出現?事實上,自「雜阿含經」譯出以來,從未受到中國人應有的 尊重,反而把它貶為小乘經典,棄之不顧。即使其間有少數人注意到了,也不太可能憑藉 它證得初果,理由有5: 1. 雜阿含經中把佛陀的九個功德名號誤譯成11個,對於每一項功德也沒有加以詳細 的解釋,無法讓人正確而完整的憶念佛陀,當然對於佛陀,也就得不到不可動搖的純淨信 念。 2. 雜阿含經中把正法的六項特性翻譯得很典雅,可惜對於每一項特性也沒有加以詳 細的解釋,無法讓人正確的憶念正法,當然對於正法,也就得不到不可動搖的純淨信念。 3. 雜阿含經中把僧伽的十項特質,其中五度強調「世尊的聲聞僧伽」,都籠統地翻 譯成「世尊弟子僧」,讓千古以來的信眾都模糊了「僧伽」的定義,以為只要剃頭、出家 、打上戒疤就是僧伽。無法讓人正確的憶念「世尊的聲聞僧伽」,當然對於僧伽,也就得 不到不可動搖的純淨信念。 4. 雜阿含經中把聖戒的九項特性翻譯得很典雅,可惜對於「不壞戒、不缺戒、不污 戒、不雜戒、離恐懼戒、不他取戒。」都沒有加以詳細的解釋,難以讓人正確的憶念聖戒 ,當然對於聖戒,也就得不到不可動搖的純淨信念。 5. 漢譯的「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是後期偽造的經典,它所敘述的戒相多有錯誤之 處,尤其是中國祖師的註疏更離譜。沒有精確的戒相作為依據,如何能檢視持戒的偏差? 因此,要達到聖戒成就的水準也會有困難。 公元1980年代,大陸的葉鈞(留學斯里蘭卡)居士譯出了「清淨道論」,台灣的印順導師 完成了「雜阿含經論彙編」,某些台灣居士開始前往斯里蘭卡、泰國禮謁「上座部的聲聞 僧伽」,同時也帶回了西方比丘和居士們所翻譯的巴利英譯聖典。尤其是公元1996~1999 年間,美籍(留斯里蘭卡)的菩提尊者和譚尼沙羅(留學泰國)尊者分別重新翻譯或選譯 的巴利相應部,又比從前(1930年代陸續譯出)的英國巴利聖典學會所翻譯的聖典更精準 ,更具有可讀性。因此,在巴利、英譯、漢譯及現代語譯的對照因緣之下,終於使佛、法 、僧、戒的真實功德,更精確、明白、詳細而完整的顯示出來。我們很慶幸生在這個資訊 發達的時代裡,讓我們得以分享古今中外傑出人士的智慧之光。相信從今以後,在華文地 區將會有更多的初果聖弟子陸續出現。 盼望有緣聽聞佛法的朋友們,都能夠深切地思惟初果所產生的幸福與快樂是很殊勝的: 1. 五欲樂、知法更樂。 2. 身體樂、心意喜樂。 3. 自己樂、眷屬隨樂。 4. 人間樂、天上亦樂。 5. 今生樂、來生必樂。 6. 入世樂,出世安樂。 這初果俱樂的特性,實非一般世俗的欲樂所能比擬的,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傲慢心作祟, 看不起初果,以為不過是老生常談,沒什麼了不起,因而輕忽了每一個修習的細節,平白 喪失了眼前即可得到的幸福與快樂。要知道,此生學法若不能證得初果以上的成就,一切 都將流於空談,即使您已經到達渡口了,不進入法流還是不能獲得任何決定性的「初果保 障」—不墮惡趣,必定趨向正覺。盼能細心地再三思慮!至於已經證得初果的法友,也希 望能多憶念三寶的慈恩;多一份珍惜,少一份增上慢;多一份自重,少一份放逸;順著法 流安穩地繼續前進吧!請務必專精思惟: 初果四要素 對於佛陀,聖弟子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乃是阿羅漢—應當供養的聖者,真正 完美的自覺者,智慧和德行兼備的成就者,善滅貪瞋癡者,洞悉世間真相者,可調教者的 最佳教練,諸天和人類的老師,自覺覺他的佛陀,世間至尊的聖者。』 對於法,他具有如是不動搖的信念:『法由世尊善巧地解說,此時此地即可親見,當下遠 離種種熾熱的燃燒。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請親自前來觀察驗證,通達內明之道,智者當 會自行證知。』 對於僧伽,他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的聲聞僧伽循著善良、正直、真實、完善 的方法修習。向須陀洹道,得須陀洹果;向斯陀含道,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道,得阿那 含果;向阿羅漢道,得阿羅漢果。如是四雙八士才是世尊的聲聞僧伽,應該佈施、禮遇、 供養、尊重,這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對於聖者所珍惜的戒律,不毀壞、不缺斷、不玷污、不雜染,進而脫離輪迴惡道的恐怖 ,為智者所讚嘆。不執取世間的貪愛,循序導向於禪定。   轉至以下網址: http://0rz.net/e81nw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