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懷淨土 中峰 捏目橫生空裏花。妄將三界認為家。大千常寂光明土。不隔纖塵總是遮。 愛繩牽入苦娑婆。哭到黃泉淚轉多。誰謂別離窮劫恨。通身渾是古彌陀。 迷時無悟悟無迷。究竟迷時即悟時。迷悟兩頭俱拽脫。鑊湯原是藕花池。 四十八願水投水。千百萬億空合空。法藏慈尊無面目。不須重?紫金容。 正念阿彌陀佛時。寶池樹影日遲遲。更馳心欲歸清泰。又是重栽眼上眉。 萬劫死生如重病。一聲佛號是良醫。到頭藥病俱忘卻。不用重宣母憶兒。 一句彌陀作話頭。單提不用別參求。工夫徹透泥團破。鐵佛通身也汗流。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生滅無生生不生。樂邦那肯禁人行。誰知萬丈紅塵裏。菡萏花開月一更。 此心空寂念何依。故國云歸孰未歸。花外玉雞啼曉日。遠迎新佛奉慈悲。 成住壞空真淨土。見聞知覺古彌陀。但於當處忘生滅。父子相牽出愛河。 禪外不曾談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禪。兩重公案都拈卻。熊耳峰開五葉蓮。 大夢宅中無一法。於無法處有千差。回觀自性離分別。念念純開白藕華。 闇室中藏大黑蚖。未曾驅盡莫貪眠。髑髏壓碎須彌枕。匝地香風綻白蓮。 故鄉易到路無差。白日青天被物遮。剔起兩莖眉自看。火坑都是白蓮華。 十萬餘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疏親。剎那念盡恒沙佛。共是蓮華國裏人。 念佛只須圖作佛。不圖作佛念何為。但當抱識含靈者。白藕均同有一枝。 示入泥洹記仲春。風前歌舞恨波旬。誰知自性黃金佛。常共千華轉法輪。 寒食荒郊盡哭天。有誰遙念老金僊。劫初埋向蓮華土。不要人來化紙錢。 初夏清和四月時。九龍噴水沐嬰兒。樂邦化主無生滅。只把黃金鑄面皮。 清泰故鄉無六月。從教火傘自張空。金沙地上經行處。陣陣吹來白藕風。 誰知九月東籬菊。便是西方四色花。一個髑髏乾得盡。百千聞見自無差。 念根是一串輪珠。痛策歸鞭莫遠圖。念到念空和念脫。不知身在白芙蕖。 藕絲縛住金烏足。業火燒開車[車*丑]花。更有一般難信法。腳尖踢出佛如麻。 纔要歸家即到家。何須特地起咨嗟。門前大路如弦直。擬涉思惟路便差。 一鉤蘿月照松龕。門外無人宿草庵。萬億紫金身化主。不離當念是同參。 自性彌陀絕證修。只消扣己便相投。瞥於當念存能所。又被空華翳兩眸。 長鯨一吸四溟乾。自性彌陀眼界寬。眉裏玉毫遮不得。珊瑚枝上月團團。 蓮華國土無金[金巢]。聞見堆中有鐵圍。透得目前聲與色。百千賢聖合同歸。 活計惟?一隻船。流中坎止只說緣。古帆幾度張明月。滿目純開佛海蓮。 船居念佛佛隨船。常寂光搖水底天。兩岸中流如不觸。枝枝紅藕發心田。 破曉移船直過東。滿帆披拂藕華風。一尊自性彌陀佛。出現扶桑照眼紅。 念心如影每隨形。靜鬧閒忙不暫停。打破形軀和影滅。西天此土絕途程。 彌陀西住祖西來。念佛參禪共體裁。積劫疑團如打破。心花同是一般開。 講座平分性相宗。相成相破不相同。朅來講到華池上。菡萏何曾兩樣紅。 船住東西南北了。依然不離古灘頭。等閑撥轉虛空舵。香氣滿船花滿洲。 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要明空劫生前事。一一承當見出來。 念佛詩 優 曇 一句彌陀無妄想。聲聲流出自心來。便從這裏覷破去。鐵樹無根花自開。 一句彌陀息萬機。碧潭風靜湛如如。夜深月向波心現。湧出銀盤一顆珠。 一句彌陀吼怒雷。十方剎海眼晴開。法王法令親提起。凡也皈依聖也來。 一句彌陀上上機。氣虛神朗洞玄微。全身拶入常光界。實實無言說向誰。 一句彌陀正信深。曇花早現一枝春。分明好箇到家句。自性西方舊主人。 一句彌陀心自明。信知一步不虛行。腳頭腳底彌陀現。萬朵蓮華足下生。 一句彌陀便是經。受持須要自惺惺。百千萬億龍宮藏。只在當人一念成。 一念心開薦得渠。看時似有覓還無。雖然伎倆不多子。展放威光塞太虛。 自家一箇彌陀佛。舉念之時不見他。認得依然成兩箇。與君說破笑呵呵。 真常寂處絕思量。般若開華正覺場。箇裏恒沙諸佛住。一枝優缽火中香。 寂照光中顯大機。彌陀覿面露金軀。通身手是通身眼。夜半三更木鳥啼。 寂照雙亡也大奇。照天照地不思議。石人撫掌呵呵笑。箇段風光說向誰。 禪非智照難窮寂。智若無禪照不深。禪智圓通無罣礙。碧天朗月徹清風。 我念彌陀幾許年。常思撇了別參禪。自從覿面相逢後。始信長空便是天。 我念彌陀會得禪。聲聲流出未生前。木人撫掌呵呵笑。獨角泥牛海底眠。 我念彌陀震法雷。勞生夢眼一時開。千年老藕新華綻。無限香風動九垓。 我念彌陀徹十方。十方惟我法中王。目前穢淨俱無礙。坵圾堆頭也放光。 我念彌陀著相多。眾生都喚作彌陀。雖然他未承當得。且得彌陀授記他。 我念彌陀信有緣。尋幽直到虎溪邊。孤峰頂上開雙目。徹見心華滿大千。 我念彌陀得趣多。眼前都不問如何。閒拖拄杖登山望。萬疊峰巒積翠螺。 一念心平法界平。大千沙界絕丘坑。腳頭腳底皆方便。大道堂堂任意行。 一卷真經不外求。無邊妙義眼睛頭。未曾舉起先知得。一剎那間一藏周。 一卷真經妙義深。幾多人念少知音。聲聲突出金剛眼。覷破從前古佛心。 一卷真經念出新。不知念者是何人。若非格外明宗旨。爭識衣中無價珍。 佛是有聲禪。禪是無聲佛。有聲與無聲。畢竟是何物。金剛正眼頂門開。 白蓮香散塵沙國。 念佛參禪共體裁。彌陀西住祖西來。但能打得疑團破。紅藕花無兩樣開。 諸佛眾生同這箇。四生六道阿誰無。頂天立地知多少。試問誰人識得渠。 信心念佛到西方。性地蓮開世界香。塞破虛空全是我。不須洗面著衣裳。 懷淨土詩 楚 石 有箇彌陀在自心。纔生一念隔千岑。于中豈得回光照。直下翻為向外尋。綠水青山皆妙體 。黃[目目/鳥]紫燕總玄音。凡夫只為貪瞋重。不覺身棲寶樹林。 無常無我法全該。水鳥風林豈異哉。不動一塵常在定。遍遊諸剎又歸來。凡夫本自同彌勒 。知識何嘗離善財。堪忍便為清淨界。覺華還向妄心開。 山雲靄靄水泠泠。共說西方一卷經。石虎卻來巖下嘯。泥人在往樹間聽。風飄陽焰隨波散 。雨浥空華逐蒂零。極樂此時堪駐足。彌陀何處不流形。 麤境前前猶未識。法身向上幾曾知。可憐轉腦回頭處。錯認拈香擇火時。口耳相傳六箇字 。聖凡不隔一條絲。堂堂日用天真佛。火急回光也是遲。 幽居悄悄柏森森。不遣紅塵染素襟。一佛號收無量佛。後心功在最初心。雲開白月毫光滿 。雨過青山髻色深。當念休生差別解。風聲鶴唳盡玄音。 若非念佛便參禪。參得禪時佛現前。萬丈碧潭從此淨。一輪秋月向空懸。直教表裏光明透 。盡見高低物象全。只箇法王無去住。方知不落斷常邊。 月溪法師開示如何用功 四種念佛 (一)持名念佛  出《阿彌陀經》。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 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專持 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 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二)觀相念佛  觀相念佛,身對佛相,口念佛名,意觀想著阿彌陀佛的相。不論紙畫 木刻泥塑銅鑄,供著那樣相就觀那樣相。身口意三業相應,阿彌陀佛身口意三密加持,曰 「觀想念佛」。 (三)觀想念佛  觀想念佛,就是修十六妙觀。初日觀、二水觀、三地觀、四樹觀、五 池觀、六總觀、七華座、八像觀、九佛身、十觀音、十一勢至、十二普觀、十三雜觀、十 四上品三、十五中品三、十六下品三。 (四)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心中散亂,證凡聖同居土;念到一心不 亂,證方便有餘土;念到身心兩忘,佛念皆空,一無所有,證實報莊嚴土,是為分證。到 此境界,是無記憶空,不是自性彌陀。再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向無記憶空那裏,將第 二句彌陀佛名號追第一句,將第三句追第二句,將第四句追第三句。如是次第,二十、三 十、四十、一百、二百句追下去念,無記憶空的無明一破,便見自性法身阿彌陀佛,證常 寂光淨土,是為滿證。即經中所說:「淨念相繼,得三摩地,證無生忍。」 僧問師:「古人云:識取自心本來是佛,不假修持,不屬頓漸,萬德圓滿,體自如如,我 曾照這意思來用功,但使一念不起,便是本來佛性,不再假修持,這樣是不是明心見性。 」 師答云:「古人所說的話,乃明心見性後的話,未悟以前,不能用思想來揣摸,你認一念 不起,即是如如佛性,但一念不起,乃是暫時的,並非佛性,你仍要起一正念,向不起念 的地方直下看取,看到工夫純熟,無始無明叻的一破,便見如如佛性,便知自心本來是佛 ,不假修持,不屬頓漸,萬德圓滿的境界了。」 居士問師:「我用功是照涅槃經中所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 用功的時候,覺得世界宇宙萬物,皆是生生滅滅的,如將思想斷盡不起,則一切皆不生滅 ,便是寂滅為樂,這樣用功,合不合禪宗的方法。」 師答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是指未明心見性的人,一切皆由見聞覺知做主,佛性被 無明遮障,所以才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生滅滅已,是說將無明窠臼打破,看見佛性 ,寂滅為樂,是說看見佛性後,一切皆變為佛性,不生不滅,不動不靜,無非佛性,照你 那樣用功,一時是生滅,一時是寂滅,返復輪迴,無有了期,萬劫不能見佛性,你將滅念 的念頭,仍起一正念,向內直下看去,無明窠臼一破,便可看見寂滅的佛性,便知佛性是 不生不滅的,這樣才算禪宗的用功方法。」 僧問師:「我用功是照華嚴經中「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減,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的道理來用功,我認為宇宙萬象皆有生有滅的,若將思想斷了,則不生不滅,便是佛性, 這樣用功,合不合禪宗道理。」 師答云:「華嚴經所說的話,是悟後的話,你若能見佛性,則諸佛與我無別,古人說:非 但我今獨達了,河沙諸佛體皆同,你那樣子用功是錯誤的,思想斷是佛,思想起又是眾生 ,便是有輪迴,那樣用功是錯誤的,你不要斷念,起一念向不生滅的根源直下看去,無明 窠臼一破,便見一切無非佛性,便是諸佛常現前了。」 僧問師:「我用功是照華嚴經裡邊說的: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用功時回光 返照,將我意根打掃乾淨盡,一念不染,清淨如同虛空一樣,可是最多二十分鐘以後,思 想又起染緣,我自己想,如果能多多用功,把時間拉長,便可得大定,這樣用功合不合禪 宗的修法。」 師答云:「華嚴經這兩句話,乃明心見性後的話,諸佛境界乃佛性遍滿虛空,佛性光明一 照,見聞覺知亦遍滿虛空,圓覺經說:六根遍滿法界,見聞覺知遍滿法界,當知是佛性遍 滿法界,你那樣用功乃認見聞覺如為佛性,念淨時同虛空,念染又不同虛空,佛性本體本 來遍滿虛空,染淨是兩頭話,與佛性了不相干,你將淨意根的念頭,直下看去,無始窠臼 一破,便看見本來佛性遍滿虛空無淨無染的了,然後再去看華嚴經,則經上的道理,你通 通都能了解。」 問:悟後的光景如何? 答:悟後無量的生死種子和盤托出,此時根塵識俱變為佛性,見性後在本體上看,是一律 平等的,無所謂佛,無所謂眾生,無所謂眾生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菩提煩惱同是空 花。未見性前,一假皆假,妄識所支配故。既見性後,一真皆真,真心所流露故。所謂以 金作器,器器皆金。那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總是真如,大地山河皆為佛性,石 頭瓦塊概屬菩提,嬉笑言談真心妙用,揚眉瞬目佛法宣流。蓋即體起用,即用歸體,即體 即用,即用即體,體用不二故。所以左右逢源,無不自得,前時怎樣也不得,現在怎樣也 得。佛性是定,起念是慧。 經文 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 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 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楞嚴經) 佛言:「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念欲思惟此三昧者。觀彼色時不應取著。於彼聲中不 應取著。於彼香中不應取著。於彼味中不應取著。於彼觸中不應取著。於諸法中不應取著 。於諸生中不應取著。於一切處不應取著。於是法中當起真實大慈行也。是中何等名為三 昧。所謂於一切法中如法行故。若諸菩薩觀念處時當應如是。觀察身行,終不分別見身行 處。觀察受行,亦不分別見受行處。觀察心行,亦不分別見心行處。觀察法行,亦不分別 見法行處。菩薩當應如是觀察思惟三昧。何以故?賢護。彼菩薩觀身行時,於身不起思惟 分別。觀受行時,於受不起思惟分別。觀心行時,於心不起思惟分別。觀法行時,於法不 起思惟分別故。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是諸法既不可得。云何當有分別思惟。賢 護。是故一切法無有分別。無分別者無有思惟。無思惟者。當知彼中無法可見。賢護。無 可見故便為無礙。一切法中無障礙故。即是菩薩現前三昧。菩薩成就是三昧故。即得?見 無量無數過阿僧祇諸佛世尊。 彼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諸如來時。不可執著。何以故。一切法無執著故。以無處所而可 執著。亦無根本是可斷絕。除滅根本故無依處。賢護。彼菩薩摩訶薩。當作如是思惟諸佛 現前三昧。若如是見諸如來已。不應取著不當執持。無意分別佛菩提 其心本來自明淨  不見生死諸滓濁 彼證真實最勝尊  一切色法諸無漏 不可分別妄與空 滅除諸欲解脫 心 如是知者證三昧 初念諸佛無相身 後聞諸法本清淨  如是思惟無餘念 證此三昧 誠非難 常作空相而思惟 即能滅彼微塵聚 (大集經賢護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05.171
jsr813: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 10/07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