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D-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引述《dewenhsu (dewen)》之銘言: : 剛才使用XL 抓音軌 : 保存好的片子抓的很快, : 刮傷的片子.... 光掃就五分鐘了 : 不過抓音軌都是用18x ~ 20x在抓(並且同時編碼APE) : 竟然可以這麼快啊 我用 Premium 外接優利可鐵甲號 USB 2.0, 抓 74 min 滿滿的一張 Audio CD, 如果沒有刮傷或是廠商有加保護, 大概都不到 3min 就 Cue + Ape 完檔 ( Ape 還是 high compression ), 當然電腦的 CPU 不能太差, 算起來也就是平均 24X 左右抓取 Ape + Cue 了. : EAC + SONY 810A 還得多一步WAV -> APE : 很方便,直接做成APE+CUE sheet : 真是太讚了。 EAC 也可以直接 APE ( 即抓即壓 ), 最新版不要設 exernal compression, 就不必經過 WAV --> APE 的步驟, 不過 APE 大概都要 5 分鐘. 如果比較龜毛或是要求完美主義, 或是電腦等級不夠快, 或是要 rip 非常重要珍貴的音樂片, 或是有刮傷的片子, 建議 1. 還是用 EAC 抓, 同時將 Plextor 的硬體 C2 correction 關掉, ( EAC --> Driver Option ) 選 Secure mode, 但是 Drive is capable of retrieving C2 error correction 不要打勾, 即使硬體有支援也不要勾, 改用 EAC 軟體內建的會比較可靠. ) 2. Drive --> Offset/Speed 裡面的 Speed 選最低倍速, 不要用 Actual ( Premium 最低是 4X ), Allow speed reduction 打勾, 實際抓的時候, EAC 最高會以 4X 來抓, 如果有問題會自動降速到 1.x 倍, 雖然很慢 ( 抓一張 74 min 可能真的就要 74 min 甚至更多 ), 但是可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尤其是一些刮傷的片子, 或是用別牌的燒錄機抓不下來頻頻出錯卡住的片子, 用 Plextor 的機子 + EAC 這樣設大多可以順利揪出. 如果刮傷厲害的片子設 Actual, EAC 會先以燒錄機內定讀取的最高速抓, 通常會有錯誤, 然後就會降速校正錯誤, 一直到錯誤被揪出來, 接著再昇速, 錯誤多的話這樣昇昇降降的反而很傷機子, 而且不一定快, 因為高速抓取錯誤出線的機率反而高, 要一直浪費時間重複校錯, 低速讀取錯誤出現的機率小, 不用一直校錯, 抓起來反而順暢. 另外就是這樣的設定, rip 出來的 log 紀錄, Peak level & Range Quality 幾乎片片都是 100%. 不過最大的缺點就是很花時間, 一般還是不建議這樣設, 除非是珍貴的絕版片怕發霉, 或是刮花片.... 有時候我很喜歡的 CD 會買兩份, 一份拿來聽, 一份不拆當備份, 這樣應該算是 "完美備份" 了吧 ?! 3. 如果 CPU & 硬碟等級不夠快, 建議還是先抓成 WAV 然後再 external compression 成 APE 會比較穩. 我記得 MP3 剛出現的時候, 是用 Toshiba 3401B 2X SCSI CDROM ( 當年的最快速 CDROM, 這台抓音軌的功力不輸 Plextor ), + Adaptec 1542B SCSI 卡 ( 當年要上萬, 現在大概 50 元也沒人要, 現在的 Adaptec 2940 只要 NT 200 塊...) 在 DOS 下打參數. 用 1X rip 成 wav, 然後再用最佳參數 DOS batch 檔轉成 MP3, 一張 CD 轉成 MP3 印象中要花一天以上的時間... 現在用 CDEX, iTunes 轉一張 CD --> MP3/AAC 大概不到三分鐘吧 ? 硬體進步的真是可怕... 4. Gap Detection 有三種 method, 要自己多試幾次才能找出最佳值, 如果每一張 CD 放入按 F4 取得 gap 值的速度很快, 而且每次都一樣 ( 要設成 secure ), 大概就是正確設定了. 5. 有些 Audio CD 有時要掛上 AnyDVD 才能順利抓取, 因為出版商有加保護, 但是這樣抓下來好像就不是 "完美複製", 因為沒有把 "保護" 一起複製下來.....XD : 上手之後,很直覺得化,不必再開一堆程式 : 直抓直接備份 : 另外還看到VariRec的選項!! : 還可以選燒錄片用的染料喔? : Azo, cyanine... : 現在才見識到plextor的厲害啊...... 早期的 Plextor SCSI 賣點就強在它能高速又正確的抓取音軌/資料, 所以很多賣泡麵的都是用這個 ( 時間就是金錢, 又能一對多複製 ) 品質穩定不會被退貨.... 自從 P2P 網路興起, 光華商場賣泡麵的紙箱流動攤販都沒得混了, 加上 SCSI 介面一般人已經很少在使用, 這些被狠操過的高貴機子就這樣 "走入尋常百姓家" 淪為廉價拍賣的命運 ( 我買過 3 台 UltraPlex 32X 含運一共 NT 500 的 ), 神奇的是歷經多年的蹂躪, 封箱, 這些表面泛黃的 SCSI 機子竟還頗耐用, 相對於今日 DVD 燒錄機的高故障短壽命率, 不禁令人懷疑廠商是不是有在硬體中放入 "定時炸彈", 一過出廠保護期就 "自爆" ? 當然出生地也是有差, 不是崇拜日貨, 但是早期的日製品就是耐操, 現在因為科技一日千里, 隨時都在進步, 如果還是這樣堅持品質, 可能會倒掉, 想想看賣一台機器給人用五年, 這五年都不用再賺了, 很多早期生產可以用耐用一輩子產品的店家都倒光光了... 據說 "萬年燈泡" 其實早就被發明出來, 只是沒有廠商願意做, 道理也在此. 現在一般的燒錄機 rip 正常的 Audio CD, 只要 EAC 參數設定調好, rip 出來的資料應該都和 Plextor 一樣的正確, 速度也不會差到哪, 所以光就複製音樂 CD 來說, 其實不一定非 Plextor 不可, 因為 rip 出正確數位資料的問題大致上靠軟體就可以克服了, 在燒錄方面, 以現今硬體的進步, 燒錄機所佔的角色反而沒那麼重要, 一般的 DVD 燒錄機搭配 EAC 就夠了. 反而 "燒錄片" 的選擇比較重要. 好的音樂燒錄片, 其重點在於 : 1. 能正確的讓燒錄機/燒錄軟體寫入儲存這些數位資料, CD 的品質用 CD-Speed 就可以測 ( C1 C2 jitter ) 新生產的 CD 燒錄片大多能符合主流燒錄機的規格, 或者說其染料已針對市面主流的燒錄機做過優化校調過, 不然廠商就不用混了. 這種新出來的片子, 用老機器慢速燒效果反而不見得好. 老機器最好搭配 74min/650mb 6X 以內的老片子 ( 湛藍片尤佳 ) 用低倍速 1X-2X 燒起來的效果很好, 可是這種片子大概已經絕跡了... 2. 保存性長. 越逼近工廠壓片的保存期限越好. 耐刮耐照耐潮更佳. 這好像要靠口碑與年代的驗證 3. 折射率盡量類似母片, 也就是工廠壓片的效果, 這樣 CD Player 放起來會比較接近原汁的味道. 這點應該最難做到... 以上三點, 尤其是最後兩點, 可能也是那些超貴的 for Audio 空白片貴的原因 ( 沒用過, 我用過最貴的只到 That's 的五彩, 反正只是備份到汽車音響聽 ) 重要的 Audio CD 資料我都是用一開始講的最慢的速度 rip 下來, 硬碟與 DVD 各留幾份, 等哪一天燒錄硬體/空白片 又進化了, 高貴片降價了, 再燒回 Audio CD 就可以了. 燒成 Audio CD 來備份, 雖然重新 rip 的 WAV 與母片一模一樣, 但是放個一兩年再 rip, 可能就會出問題, 而這種問題雖然可以用 error correction 來克服, 但是其校錯機制沒有以 "data", 也就是 APE/WAV/Cue 的儲存方式來的完善. Audio CD 燒錄片想要放的久又完全不出錯, 可能就要買高貴片, 那還不如原版片多買一份來的方便, 除非是自製的 Home Made Audio CD, 或是母片已經絕版, 或是對音質有非常完美的要求, 投資高貴片才比較有意義... 最後再補出一個觀念, 那就是對於 Audio CD, CD-speed 的數值可以參考, 但不是絕對, 燒錄片的分數大於母片壓片是常見的事, 我的經驗是母片通常 jitter 值穩定 ( 7.0x ), 但是 C1 error 不少, 不會有 C2 除非有刮花或廠商加保護. 因為 C1 error 增加, 導致分數降低, 好的燒錄片 C1 大量減少, jitter 值也低所以勝出, 但是聽起來的結果因為反射膜的材質不同, 所以會有微妙的差異, 聆聽的結果會不會優於母片 ? 我也不知道....我沒有高級音響... 應該是看各人喜好與所用的音響等級不同而有所差異吧 ? 我用到 That's 五彩的等級, 再搭配 SCSI Plextor 當 CD Player, 就覺得不錯和母片差不多了... ( 知足常樂 ? ) 我的猜測是壓片母片大多是設計給 CD Player 播放的, 所以相容性是最大的考量, 能讓大多數爛汽車音響都讀得出來最重要. jitter 一定要穩定, 但是 C1 一般的 CD Player 都能即時校正克服所以沒差, 爛 CD Player 無法克服就會產生爆音或某些頻率失真, 這樣看來爛 CD Player 用好的燒錄片來聽優於母片的機率搞不好會大增. 音樂燒錄片 CD-speed 應該也是 jitter 值最重要, C1 的數目其次, 所以如果 C1 數目多, 但是 jitter 低又很平均, 仍算是好片子, 如果 C1 不多但是 jitter > 10, 或是有 C2 error, 最好就不要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28.136 ※ 編輯: dewenhsu 來自: 220.135.28.136 (11/06 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