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SS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eader (讀者)》之銘言: : 只看了簡介,我不是很清楚這本書的特別在哪裡 @@ : 如果說是一本很好的整理,或是將許多人的研究成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 那當然沒問題。只是有一些推薦,彷彿他提出了全新的東西? 1. 玩 AI 的,主要都從心理學著手,自己空想人腦該怎麼作 2. 玩類神經的,早期是因為電腦太慢,及神經科學那累積的資料也不夠, 提出的東西比較粗糙,後進多只知道應用,忽視神經科學幾十年來的發 展。 3. 研究腦神經科學的,主要集中在少數神經元的精確模型,見樹不見林。 Hawkins 的貢獻是對新皮質的大架構,及其運作的原理作了大膽的猜測。 且這些猜測衍生的一些推估結論是可以被後續的研究驗證對錯的。 : 但就簡短的說明看來,至少就記憶與預測系統的主要架構上不就是許多人 : 心目中整合各種相關技術的理想架構 ─ 多層次自組織神經網路模式辨別 : 系統? 那主要是電腦運算能力不足以讓人們這樣玩,或是說目前主流電腦 : 架構不適合這樣玩,對於實現應用目標也沒有幫助,所以沒什麼人在做, : 卻不是人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做。 是早期人們沒想到要往 Hawkins 提的方向著力。 如果真要對每個神經元作精確的模擬,現在電腦運算的能力還不是很充足。 舉個例子:IBM 的 Blue Brain 計畫,8192 顆 CPU 只模擬一萬個神經元, 每顆 CPU 最多只模擬 10 個神經元。 好消息是 Hawkins 的 model 不用從最底層的神經元開始模擬起,這可以參 考他們提的 HTM 架構: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erarchical_Temporal_Memory 短期的應用會著墨在機器視覺、聽覺、觸覺等,電腦一直都做不好的事情上。 : 我想主要的創新,應該是在建構神經科學研究成果的整合模型上吧? 或者 : 這又是人工智慧書籍一貫的行銷方法? 希望能有更清楚的評述。 : 當然面對反 AI 的批評,最好的方法就是證明人腦就是這樣子的,當電腦 : 實作和人腦是同構的系統,那些人自然就只能閉嘴,這也是很重要的事, : 所以我並沒有要懷疑這類研究之價值的意思。 -- 生命的奇蹟,在於不論如何緊抓著現實不放,現實還是會不斷地令我們感到驚奇; 科學之美,在於無論盲從是多麼地根深柢固,我們還是會被這些驚奇所喚醒。 -- Blog: yukuan.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83.148
reader:謝謝 :) 06/23 18:25
ykjiang:呵,只是上來分享好書 06/23 19:26
haryewkun:推本篇。 06/23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