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T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想只演宮女 張小燕 D咖磨成大姊大 ※本報記者 王雅蘭、鄭朝陽/報導 人生長河,難免起落。社會上許多精采人物,在生命漩渦轉彎處,藉著急流衝力, 沖刷出自己的河道,大河風景,分外精采。本報推出「大河人生」專欄,引領讀者 走向名人的生命上游,看他們如何成就人生大河。本專欄每周日見刊 縱橫台灣演藝界五十五年,張小燕的長青紀錄無人能破,新節目一出手,也總能創 高收視率,「綜藝大姊大」的地位絕非浪得虛名。但接受本報「大河人生」專訪, 小燕姊雙手作揖,笑容靦腆,一再謙稱:「我的人生只是一條小溪,不是什麼大河 啦。」 五歲半進演藝圈 天生就愛攝影棚 張小燕五歲半就進演藝圈,八歲起連續三年拿下亞洲影展最佳童星獎,從拍電影、 演電視劇轉型主持綜藝節目,幾乎是「觀眾看著她長大的」;她戀愛、生子、再婚 等人生變化,都在眾人眼光中上演;她的世故、機敏、從不遲到的敬業、對後輩的 寬厚,說話極為得體的功力,都是藝壇典範。 張小燕成為童星,是個意外。「爸媽其實希望我好好念書、出國留學,可是我天生 就喜歡攝影棚的氣味。」張小燕的父母親經歷戰亂,一九四九年舉家從上海遷徙台 灣。張小燕清楚父母的期望,當童星拍戲之餘,還是用功直升靜修女中高中部,卻 因為熱愛表演而停止升學,至今學歷是「高中畢業」。 張小燕記得,她從三歲起就愛手舞足蹈,上幼稚園看小朋友在台上表演,就會興奮 莫名地跟著亂跳,曾向台灣舞蹈先驅蔡瑞月學舞,六歲拿到民族舞蹈冠軍。「我很 小就知道自己要做表演這一行。」 張小燕的演藝之路很快就遭遇瓶頸。揮別童星,進入國中青春期的張小燕,滿臉青 春痘、又矮又胖,「這時候還想演戲,誰理你呀!」 曾是「首席宮女」 不放棄堅持到底 一直到廿五、六歲,張小燕都只有小配角的戲分,同期的陳莎莉當公主,她就演公 主的「首席宮女」、「首席妹妹」,但「我已經很滿足,只要有機會演就很開心。」 回首這一段,張小燕深深體會:藝人最困難的關卡,就是心態、體態和生態不成比 例的時候。 高中沒畢業,張小燕有機會到韓國拍電影,毅然休學到香港等通知。「這是我人生 最灰暗的時期。」張小燕在香港待了八個月,她利用時間,狠狠看了一百四十部中 外電影,每一部電影都做筆記,全心投入,就想好好把握這次機會,但結果卻是空 歡喜一場,讓她從此放棄電影。 「你就別幹這一行了吧!」父親張珍勸她出國念書,她卻意志堅定,打算進軍電視 劇,總要一圓演藝夢。拗不過女兒的堅持,父親開出條件:「要靠自己的能力演出 來,別讓我覺得你幹這行很丟臉。」 父親的尊重,讓張小燕如釋重負,放手一搏,拍了上千部電視劇。父親是她最忠實 的粉絲,每拍一部電視劇,父親都會用剪貼簿整理剪報,最後在遺書上說:「我沒 能給你什麼,只能送你這些剪貼簿,記錄你的演藝人生。」這上百本剪貼簿擺滿整 個房間,是一位父親對女兒最真摯的寵愛,是張小燕千金不換的家產。 張珍是警察,「他影響我一輩子。」張小燕笑說,小時候只看傳記文學和「福爾摩 斯」,不看「亞森羅蘋」,因為人稱「俠盜」的亞森羅蘋是警察要抓的小偷。 打擊從沒少過 靠樂觀向前走 「不拿不該拿的,靠自己的能力賺錢,這都是父親耳提面命的家規。」張小燕童年 鉛筆盒裡就是兩枝筆、一塊橡皮擦,「絕不能多出什麼東西,不然爸爸一定會問是 哪裡來的? 」 小時候學跳舞,練得熟了,爸爸總要張小燕再多練兩遍,因為「熟能生巧,跳兩遍 跟跳五遍絕對不一樣。」爸爸的做事態度也傳承給她,每次錄影,張小燕總是早早 就到,再三檢視造型、節目內容與來賓資料。 嚴謹的家教讓張小燕在五光十色的電視圈贏得「電視公務員」的稱號。她的表現敬 業、篤實,不炒新聞,一樣贏得觀眾與同行喜愛,以及,難得的尊敬。 縱橫台灣演藝圈超過半世紀,張小燕爽朗的招牌笑聲常掩蓋她面對的逆境。 「我是被打擊長大的,從D咖到A咖,張小燕是用很多NO、NO、NO堆積起來 的。」她說,「電視是很殘忍的行業」,隔天就收到的收視率決定節目生死。她做 過許多爛節目,沒幾天就撤下來,當然受打擊;只是她永遠往前看,「我沒停在那 個爛點上,而是努力用好節目忘掉那個爛點。」 帶領許多子弟兵的張小燕篤信「英雄不怕出身低」的軟身段。 一九八五年當紅的「周末派」節目,其實企畫案被唱衰「不會紅啦」。但張小燕沒 理會,就算是冷門的下午檔時段,她一樣全力以赴。 爆冷門地,「周末派」紅了,翻身攻占周末黃金八點檔,「沒有下午檔就沒有八點 檔,沒有首席宮女就沒有首席主持人。」張小燕用這種態度面對挑戰。 常以「學徒」自居 挑戰全方位主持 張小燕永遠在思考如何迎接下一個挑戰。在綜藝主持全盛時期,她接下中廣「小燕 有約」節目,廣播和電視的主持費不成比例,但她一做就是六年。 張小燕認為,做綜藝節目強調臨場反應,做廣播節目講究訪談技巧、嚴控對話時間, 而且要一針見血,「這工作強迫我用功,學做全方位主持人。」 最近張小燕重返螢光幕,主持「百萬小學堂」,被戲稱是「阿嬤級」的主持人,瞄 準小學生的節目竟然創高收視率,又跌破一堆人的眼鏡。「小學生不認識我,我對 他們而言是新人,如何抓住這群觀眾,是我給自己的挑戰。」顯然她又挑戰成功了。 「什麼時候要退休?」朋友問張小燕,以「學徒」自居的她總說:「我才剛剛學會, 怎能退休?」其實她最清楚,演藝圈只有做不做,沒有退不退,「等到觀眾不看你 了,不退都不行哩!」 【 2009/04/05 聯合報/A5版/大河人生 】http://udn.com/ ======================================================================== 《破繭而出》 主持綜藝100 攀演藝高峰 ※本報記者 王雅蘭、鄭朝陽/報導 廿歲那年,張小燕放下對電影的憧憬轉戰電視,試圖走出新的道路。她說,廿到卅 歲是打基礎的十年,也是破繭而出的十年,熬出頭的秘訣就是「不放棄」。 張小燕笑稱,星途初期是「開高走低」,童星做得不錯,廿歲進電視圈,一直沒有 亮眼的機會和表現,「做什麼都不被認可。」張小燕記得,當年小她六、七歲的林 青霞早就紅透半天,自己演許多戲,卻經常是女主角在別的片場軋不來,要她臨時 補上去的。 「心裡是有些不甘,但我總告訴自己『再試一下,還可以再試一下!』」沒有要角 可演,有人邀她上兒童節目說故事,張小燕喜孜孜地說:「好啊、好啊!」只要是 表演的機會,她來者不拒。 雖然不被認可,但張小燕強調:「我沒有放棄,這非常非常重要。」這十年,她不 挑工作,盡可能嘗試,磨出過人的毅力和耐力。 在拍戲片場,有沒有椅子坐是區分大牌、小牌的重要指標,張小燕經常目睹藝人為 了爭椅子耍大牌,她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變成大牌了,絕對不要這樣。」工作態 度也逐漸養成,「所以這十年不是低潮期,應該是幫助我熬出頭非常重要的養成期。」 張小燕廿九歲才在台視闖出一片天,為了挑戰舊體制,張小燕跳槽華視,帶進節目 外製的新作法,掀起電視節目的競爭風潮。 離開台視時,許多老搭檔依依不捨,要張小燕「去試試看,不好你就回來」,張小 燕卻說:「我好了才會回來,不好更不會回來。」 沒想到,一九七八年張小燕推出華視處女作「飛燕迎春」,不如預期的收視率重創 她的信心,質疑自己能不能再走下去。當時她接受命運的安排,乾脆結婚生子,幸 好華視再給她機會,隔年的「綜藝一百」讓她揚眉吐氣,奠定在綜藝界的地位。 幾十年的演藝之路走得艱辛,張小燕深刻體會「努力要靠自己,機會需要別人給」。 後來她挖掘後輩新秀,不但盡可能給他們機會,更懂得包容和養成,「師父領進門, 路要自己走,要有耐心等他們發揮潛力。」 【 2009/04/05 聯合報/A5版/大河人生 】http://udn.com/ ======================================================================== 《別人看她》 她的溫暖 好友知道 ※本報記者 王雅蘭、鄭朝陽/報導 在好友眼中,張小燕是個有智慧、有擔當,對朋友有情有義、卻不麻煩人家的人。 「哈林」庾澄慶和張小燕合作主持八年「超級星期天」,他形容張小燕是「垃圾桶」, 工作上的苦水、垃圾統統對著張小燕倒,是很有耐性的傾聽者。哈林觀察「小燕姊」 待人和善、溫暖、間接、不露痕跡。 導演朱延平眼中的張小燕,是個從不麻煩別人的人。朱延平和彭國華、張小燕夫婦 相識多年,也是鄰居。彭國華過世,朱延平不止一次說:「小燕,有事隨時找我。」 但一次也沒有。 朱延平說,獅子座的張小燕,想做的就要做到最好;演戲、主持是這樣,後來接手 飛碟電台、豐華唱片,也做得很好。 拍攝公益廣告的大好工作室負責人王念慈,形容張小燕是個「天生的藝人」,台上 敏捷的反應和機智,少人能及,簡直就是「台灣的歐普拉」。 張小燕對參與公益活動非常謹慎。王念慈記得,小燕姊現身主持的公益活動只有九 二一大地震、南亞海嘯和四川大地震三場賑災募款晚會。 「她很愛惜羽毛,知道藝人的形象和公信力得來不易,所以從不隨便答應主持。」 王念慈說。 【 2009/04/05 聯合報/A5版/大河人生 】http://udn.com/ -- ▉▉█ ███ ███ ▉▉█     ▇▇█ ▉▉█ ███ █▅█▉▉█ http://JayWilliam.Pixnet.Net|bbs.shu.edu.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