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_Ques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orisato (森里)》之銘言: : 東立的新少快與寶島也一直有國人的漫畫在連載, : 而尖端也有出過國產漫畫,而且時間點都在Go創意誌之前 : 要說找不到國產的商業漫畫,其實並不盡然,只是看各位 : 願不願意去注意。 : 有時候這些問題,直接去找第一線上的職業漫畫家對談, : 可能會比較容易瞭解他們的情況,我以前就這樣很熱血的 : 跑去找國內成名已久的漫畫家對談,譬如一位20年前紅透 : 半邊天的大師(其作品還動畫化、drama化甚至布袋戲化)、 : 你前面引用文章的作者洪先生、當時的台北市漫畫從業人員 : 職業工會理事長、漫畫雜誌的總編甚至某官辦劇情漫畫獎的評審等.. : 綜合這些人的說法,可能才比較容易勾勒出當時的國內漫畫生態 : 推 Kaken:但那段時間確實是國產漫畫出發至今最黑暗的日子… : 推 Kaken:自從2000年龍少年宣佈停刊之後… XD 但是那是可預期的,上一次的國產商業漫畫爆發期時大概是1992-1996 而且到1996時,那種疲態或著說是泡沫化已經開始顯現,到1998年就算 是不考慮市場只考慮自爽的讀者群,恐怕也有很多人都感覺到國產漫畫 的問題很大了,當時我曾寫過這樣的話(年輕氣盛的未爆彈?): "今日本土漫畫若不再掛上本土的招牌,各位有誰願意買嗎??? 一部好的作品不會因為他的作者是誰,而影響其銷路。全世界的人都會因為 米老鼠滑稽的動作而發笑,而不會去在意華特迪士尼是何許人也。 只要能拿得出夠好的作品來,一樣會是有市場的。無奈呼,之前的業界把 助手級的畫匠都趕鴨子上架變成了漫畫家。這樣的惡性循環,誰還敢對國 人的漫畫有信心???總之,拿出夠吸引人的商業誌來,讀者的眼睛是雪亮 的。能不能在市場上生存一試便知....." 果然又過了幾年後,那時業界的生態有點改變,我遇到一位職業漫畫家 那時他跟我說道:"如果在作者那邊把他的名字編排得像是複姓單名,有日 本味,那麼單行本的銷路就會變得更好orz" (反例就是 許斐 剛 ,如果把它排成 許 斐剛,恐怕會讓很多人以為這是台 灣人的漫畫,於是銷路便會變差...不過,網球王子現在已是當紅作品,應該 不會有這種困擾了XD) : → Kaken:至於寶島跟TOP還有國產漫畫這我是知道的,但在當時我聽到的 : → Kaken:謠傳是「週刊一定要有國產漫畫」所以才放上去的 : → Kaken:但你說的沒錯,真的要問現在有在畫漫畫的才比較清楚。 : → Kaken:我也是因為那天晚上有去我朋友家幫忙,才得到一些現況… : → Kaken:其實這個圈子很小,不小心都會遇到,跟台灣遊戲界差不多 :P : → Kaken:現在我個人是覺得沒有當時這麼悲觀啦。 XD 也許沒那麼慘,不過要進去熱血要夠.. -- ~我是一個地理學家 所以隨身帶一把地質鎚也是很合理的事~ ▁▁ ▕森里▏ ▕螢一▏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90.136
Sunrise2516:我很認同好的作品是有獨立價值的 03/13 00:52
Kaken:說起來,沒有獨立價值根本出不了關… 03/13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