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mpusTou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光華雜誌上看到的 供大家參考囉 到了2007年,全台無線上網用戶將上看百萬戶,製造出可觀的商機;商業能量又將進一 步提升國內無線寬頻產業的技術。 為了尋找無線生活的樣貌,一場巨大的實驗在全國25個縣市展開。這些無線寬頻示範計畫 ,將許多寬頻服務以「免付費」的方式提供給民眾。只不過,這些橫跨醫療、觀光、學 習和工作等領域的應用模式雖不乏創意,卻也面臨了找不到使用者的窘境。問題究竟出 在哪裡? 有了設備和服務,使用者是否就會出現? 走進鄰近澄清湖的鳥松溼地,稀稀落落的遊人伴著幾隻鵝遊走在花木之間。由於溼地本 身的觀光和教育等多重功能,高雄縣政府選擇鳥松溼地作為無線寬頻應用的示範地點, 然而,服務開辦幾個月來,每個月的使用人數僅僅只有幾十人。管理不良讓生態教學的 溼地變成私人的養殖場。而受限於僅僅3公頃的面積,來到溼地公園的遊客絕少長時間 停留,所費不貲的無線寬頻設備也落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只做導覽服務對遊客吸引力實在不大,」負責溼地公園無線環境建構的邁世通科技公 司專案企劃謝佩芬檢討,「沒有常設的營運單位也是個問題,遊客要借PDA和雙網手機還 得事先申請,機器若發生故障也不知道要找誰,相當不方便。」再加上宣傳不足,這項 服務陷入了半停擺的狀況。 如何創造需求﹖ 包含博物館和風景區在內,無線的移動方便性被許多示範計畫用來當作導覽工具。 由高雄來到雲林縣的斗六太平老街,遊客不僅能夠享受到無線導覽服務,還可以直接利 用無線上網選購農漁產品。 看好無線應用的未來商機,原本只負責雲林無線環境建置的中華電信,決定接手營運這 個涵蓋了景點導覽和無線商務等多面性的計畫。不過,「去年底開始營運以來,平均每 個月客戶的無線上網時間只有300分鐘,和當初預期的每月近1萬分鐘差別很大,」中華電 信雲林無線計畫的負責人傅雲龍說。 從設備的架構、找尋配合商家再到推廣,傅雲龍所屬的中華電信台中分公司花了一年時 間才克服,工作小組累得人仰馬翻,然而找不到使用者的窘境,更讓傅雲龍「頭髮白的 很快」──「我們懷疑,自己提供的服務,真是遊客想要的嗎?」他自嘲。 從技術面來看,一個AP(無線基地台)覆蓋的圓形區域就是一個熱點,將許多AP聚合在一 起,由點成面,除了拉大無線上網的範圍、讓上網更方便外,這樣的特性是否能用在服 務上?為了尋求答案,從西部到東部、海濱到山區,20幾項林林總總的無線寬頻示範計 畫在2年內依序展開,答案卻仍是一片朦朧。 「一窩蜂投入無線寬頻,卻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殺手級應用,」坐在剛由宜蘭頭城鎮烏 石港開出的賞鯨船上、宜蘭縣政府資訊室主任陳榮堂說出他的感想,「這樣的示範計畫 缺乏應用的價值。」 賞鯨船上建置了AP,讓遊客在賞鯨途中可以上網,閱讀相關的導覽,享受海上飆網的樂 趣。由宜蘭出海賞鯨、登龜山島,民眾還可將遊客在海上相機拍攝的數位照片,即時送 回岸上的紀念品製造中心,回航後,馬上就可以拿到印有自己英姿的馬克杯和ㄒ恤等紀 念品,結合地方產業特色的創意頗見巧思。 不過,2004年底開始服務後,遊客的反應同樣叫好不叫座。賞鯨船船長李隆吉說:「賞鯨 的遊客一聽到這項服務都覺得新鮮,但要他們掏錢在海上上網、買紀念品,吸引力卻好 像還不夠。」 為何無法吸引使用者?地方政府和無線產業的廠商人人都在問。 「答案或許只是我們的服務還不夠打動人心,」陳榮堂說,使用者不足直接影響收益, 「目前的使用量絕對無法支撐長久營運,更別提要開發新的服務項目了。」 收錢學問大 有好的服務才能吸引客人上門,道理甚明。不過,即使結合了產業特性和無線優點的創 意,卻常在現實的無情試煉中敗下陣來。 看看高雄縣另一項無線示範計畫「無線一擊棒」,該計畫結合了運動產業和無線應用的 特點,讓到澄清湖棒球場看球的球迷以無線網路購票,免除排隊等待。更炫的是,比賽 進行當中,觀眾還可以利用手機或筆記型電腦,直接將自己對於打擊選手的鼓勵或者「 嗆聲」傳輸到球場大螢幕上。 不過,今年3月新球季開打後不久,這項創舉就無疾而終。 「一開始大家覺得這樣似乎可以增加觀眾的參與感,不過後來卻接連發生觀眾用髒話罵 敵隊球員的狀況,」負責澄清湖場地維護的陳先生笑著說,「球員也表示,打擊時大螢 幕的閃動,會影響他們的注意力。」 要炫又要好用,還要收錢方便,這樣的「內容」往往絞盡腦汁還不見得想得到。不過, 面對未來可能的龐大商機和影響力,許多人拒絕消極等待,不等服務和收費機制成熟就 主動出擊。 「這就是台北市和高雄市目前的想法,他們以免費無線上網吸引市民,以為一旦有足夠 的無線寬頻用戶,龐大的影響力就會吸引更多商家,進而創造更多可以獲利的服務,」 邁世通總經理周金玉指出。 商機瞬間即逝,業者流血賠本先求參賽權的心態不難理解。「不過,對照2000年開始的 網路泡沫化經驗,這種以不用付費大量吸引使用者的做法,也可能重蹈覆轍,造成無線 應用的加速泡沫化,」一位網路公司主管批評,當年網路資訊和服務大量免費提供的結 果,「寵壞了」使用者,之後無論內容多精采,網站一旦祭出收費措施,人氣馬上直線 下降。加上網路廣告的計費機制仍不成熟,網路成了只出不進的錢坑,業者無法承受長 期的財務壓力,大量倒閉,慘痛的記憶仍令網路業者和投資人心有餘悸。 事實上,即使不用花錢,在缺乏強烈誘因下,台北市的無線寬頻使用者的成長也不如預 期。 根據負責台北市無線網路工程、提供無線上網服務的安源資訊的統計,2005年前4個月 ,台北市內累積的無線上網使用人數約為2萬餘人,與該公司最初的1月份達到1萬人、以 後逐月呈倍數成長的預期相差甚大。而7月底又傳出由於規劃不良,台電將無法及時為 遍佈全市的AP供電,年底達成無線網路覆蓋90%市民的承諾眼看即將跳票,對應用服務廠 商而言更是一大打擊。 同時建構無線環境;同時尋找應用方式,這場無線生活大戰,要克服的問題還真不少。 問題還不僅於此,「無線生活要開花結果,打動人心的應用和合理的商業模式缺一不可 ,」長期研究高科技產品商業模式的通訊產業聯盟會長翁樸山提醒,「初期就要規劃好 未來的收費問題,畢竟,從免費到收費的衝擊,往往會嚇退消費者。」 有鑑於此,即將正式上路的M TAIWAN計畫也特別作出調整,政務委員林逢慶指出, 「用政府能量吸引廠商能量,是M TAIWAN最重要部份。光纖到府由固網業者來鋪設。 透過M TAIWAN降低業者的負擔,業者得以利用租金,逐年攤還,投資意願就可以提升。」 此外,無論是BOT(建設-營運-轉移)或OT(營運-轉移),皆為政府鼓勵民間參與 公共工程的策略,所有廠商在建置之前就要提出至少3年的營運計畫,廠商才會在一開 始就把營運的問題列入考慮。 泡沫陰影籠罩? 上世紀的80年代末,網際網路開始席捲全球,知識經過數位程序,轉成0與1 表達,完 成傳播、溝通的工作,也讓網路成為當今溝通的最主要工具,即使在網路泡沫化之後, 人類對於網路的依賴仍有增無減;無線,其實只是傳統有線網路的延伸。 也因此,諸如小量消費等網路商業的本質也會出現在無線上。雙網整合成熟後,行動電 話的SIM卡也許可以在紀錄電話費之外,也用來紀錄小額的網路服務帳單。屆時,電信 業者可以向網路服務業者收取作業費,利用原有平台增加收入。原本收不到錢的網路服 務業者情況也有了改善,電信和網路這兩個競爭對手也有了合作雙贏的契機。 別忘了,兩者關鍵性的差異也不容輕忽。 「首先,由於佈建的方便性,未來網路架構的佈建者可能不像現在由龐大固網業者壟斷 ,」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所教授毛治國認為,「競爭者一多,服務模式、甚而收 費方式可能就會更多元。」 「網路剛開始發展時揭櫫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都可使用的長遠理想,也是無 線寬頻網路的目標,」毛治國說,「長久來說,網路最初的願景將會逐步實現,不過, 會不會照我們預測的路徑走就不一定了。」 網路如此,無線應用亦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