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mpusTou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是恬瑛和我為大家準備的一點點內容 我們本著"古典的"台大的角度來為各位準備資料 因為當初安排的路線主要是看台大最傳統的核心部分,所以以人文歷史為主軸 動植物強項的學長姐可以在路上穿插進去 如大王椰子,龍柏,杜鵑,樟樹,大葉欖仁,鳳凰木比較著名也比較有精神的等等 另外開場白和結語部分我們有討論過, 但是這邊先保留不寫,試走的時候給大家在激盪一番 主要是給大家體會古典之美...和台大的精神... 如果想要把文字印出來又懶得自己把這篇文章寄回去的話 可以寫站內信給我告訴我你的email,我寄word檔給你 新生註冊校園導覽路線解說說明 路線:普通大樓文院旁小徑穿越文演前方,進文院前排走廊至文院大門出 來椰林大道就總圖前方椰子樹前,可以看到新總圖的地方往校門口 經過洞洞館校門傅園→傅鐘→行政大樓﹝這中間又會回到椰林大道 ﹞→小小福﹝終點,發放問卷﹞ 解說重心:以校園建築物為出發點,帶領學弟妹從較為深入的人文角度來 看台大、了解台大。 普通大樓: 這棟大樓是台大許多共同科目的教室,大一的許多課程都會在這邊 進行,從前是一棟兩層樓的平房教室,在民國七十年代改建為現在 的五層樓大樓。建築手法保有台大的許多特色,如面磚、拱門等等 ,不過內部就是一般的教室樣子,在地下室剛剛註冊的地方,則是 圍場,許多重要的考試都在這邊命題。 文學院: 文學院是台大成立之初便起建的校舍,可以說是台大傳統校舍中最 有規模的一棟。他是唯一中間有穿堂連街兩進的教室,另外室內的 走廊和挑高教室更顯得他的氣派。 光復後的第一任代院長林茂生,別號「耕南」是台灣第一位哲學博 士,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政府人員押卸傳訊,傳說被丟誤淡水河中, 另有一說是葬在文院中庭裡(後來遷走)。 走出文院大門可以和同學提醒,正中央的門口大廊,從前是可以開 車進來的,上方是院長室的陽台,更上方的山牆與拱窗則是運用西 方建築後期文藝復興的手法,而屋頂的黑瓦以及門廊上的圓形飾磚 則是日式的風格,因此是一種折衷式的建築。現在在文院裡的系所 有中文、外文、歷史。 舊總圖: 這邊可以清楚的看到西方的柱頭設計,仿羅馬式柱頭,寓意這是一 藏書的寶庫,帶有厚重的意味。中間的山牆立面,更有一種宏偉的 感覺,根據從前學長姐的說法,在圖書館念書,夕陽往往會灑進大 片的黃,令人美不勝收,對照椰林大道底端的新總圖,大家可以看 到新總圖的立面,是模仿就總圖。從前台大的圖書館是以分散儲存 為主,查找資料往往要跑各個系館,自從有了新總圖後,資料就整 合在一起了,方便大家使用,大家以後到總圖地下室自席的時候, 可以注意看看有一些桌椅樣式比較古老,便是日據時期所留下來的 家具喔!現在就總圖劃歸文院使用,裡面有戲劇系排練室、日文系 、和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以及總圖借回去使用的黑書庫,黑 書庫裡面藏有很多不見天日的老書,可說是台大的密室。 洞洞館: 這三棟分別是(由東向西)哲學系館、農業陳列室、人類學系,在 人類學系中有一個人類系文物展示室。對於民族學有興趣的人可以 去參觀。 校門: 校門建於昭和6年(1931),台大的校門由於是殖民者的設計,因此 強調象徵的空間、視覺的空間和穿越的空間,而不是邀請和停留的 空間。校門在1998年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校門前的廣場 早期是學生集會言論的廣場,後來校方不堪其擾,便建造花台,減 少活動空間。(但是根據我爸媽的說法(老台大和台大老鄰居)台 大這邊本來沒有圍牆,因此有很多攤販聚集,校方是為了趕走他們 才蓋的)。 傅園: 傅園原為日據時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的熱帶樹木標本園。當時日本 以台灣作為南進的根據地,因此,台北帝大植物園除了研究台灣植 物,也將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植物研究列為主要目標,遇有疑難珍 貴的種類就攜回種植,以致現今台大植物系標本館來自南洋的植物 標本,仍是研究太平洋島嶼植物學者必需參考的重要依據。 當時規畫的植物園,範圍約在現今的傅園、一號館後方、女一舍、 女五舍、研究生宿舍及國立編譯館、地質系一帶,可以想見規模極 其可觀。 傅園的自然資源: 1.入口處的碎花旗盤角﹝又名水茄苳﹞: 是台灣河口原生的樹木,可說是台北盆地從沼澤溼地變化為盆地的 遺跡,是活化石般的十足「原住民」。 水茄苳最大的特色除了花朵極具觀賞價值外,由於樹根系統特別旺盛 ,能保護土穰免於流失,因此也是水土保持的最佳樹種。 2.板根、支柱根: 熱帶雨林區潮濕高溫,土壤水分幾成飽和狀態,因此植物會在樹幹基 部形成「板根」,以便排水不良時幫助根部呼吸,第倫桃和銀葉樹都 有板根,傅園中就可一見廬山真面目,園內數株大老級的榕屬植物, 氣生根接地之後形成「支柱根」,也是相當典型的熱帶生態現象。 3.其他: 松鼠、麵包樹等。 傅斯年: 傅斯年為光復後台大第三任校長,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在任期間 ,帶進五四運動的自由風氣,對台大校風影響深遠。 傅園為傅斯年校長的衣冠塚,墓亭仿希臘帕德嫩神殿而建,象徵傅校 長的西學涵養,也不同於校總區內的建築空間氛圍。 傅園傳說: 新生入學翹課不可來此,因為傅斯年會生氣,翹課的那一科會被當… 一號館: 現為植病系﹝→可看出當初設立帝大目的﹞及戲劇系館。 ﹝沿路走,沿路碰到各系系館,可稍作介紹﹞ 傅鐘: 傅中敲21下,因為傅斯年校長認為「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的三 小時是用來沈思的。」 傅鐘是光復之後才設立的,傅鐘是由聯勤兵工廠鑄造贈送台大的。 早期傅鐘是人工敲響的,但現在已經改為電動式。近年並加以翻新整修。 傅鐘傳說:不能數傅鐘敲幾下,不然會被21! ﹝現在改為22下﹞ @@(真的嗎,恬瑛寫的) 行政大樓: 行政大樓在日據時期並不屬於台北帝大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建築風格 與椰林大道上其他的建築非常不同﹝沒有山牆、拱頂…等﹞。 行政大樓當時為「農林專門學校」,後來才變成台北帝大的附屬農林 專門部,是中興大學的前身。 它的建築風格: 西式的新古典樣式;建物入口的多立科式門柱﹝希臘﹞,及紅磚建成 的建築外表,和總統府的大門設計相類似,具有莊重的涵義。 ﹝可以講一講行政大樓對學生的重要性:社團活動申請、輔系轉系雙主修…﹞ 椰林大道: 魚骨式:中間椰林大道為骨幹,兩旁延伸出去各有一棟建築物。 軍國主義,莊嚴,亞熱帶地景特色,現所種植的杜鵑花軟化威嚴。杜鵑 花﹝台大校花﹞並已成為台大特色之一。 小小福週邊: 1.洗衣店、大陸社:日據時期建築。 2.共同大樓:建樓時考慮到建地上的琉球松,決定以琉球松為主體,圍 繞松樹建造大樓。 3.鹿鳴館:原名為僑光堂是十月慶典僑胞回國聚會場所,後來才成為台 大校地。現增加鹿鳴廣場,可供藝文活動展演,吉他社、戲 劇系皆曾在此演出。 -- ____ ▕之阿▏ ▕印龍▏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5.9
jamesh:bravo!!! 準備地太棒了~ 推 140.112.250.40 09/02
cybergirl:哦~真多秘辛,我這老人都不知道~ 推 140.112.216.73 09/02
lovesea:很棒耶, 如果改一下錯字就更棒了.. 推 210.85.106.91 09/02
sunit:推~ 讚 推 140.112.92.42 09/02
DoD:嗚~~~我找不出錯字... 推 139.175.216.28 09/02
DoD:如果有要加或修正可用repost的方式,謝謝 推 139.175.216.28 09/02
lovesea:真抱歉,校門一項中"是覺得空間" 推 210.85.106.91 09/03
lovesea:這句讓我呆好久.... 推 210.85.106.91 09/03
violent1:"視覺" ?! 推 140.112.216.73 09/03
※ 編輯: DoD 來自: 139.175.216.80 (09/03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