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nn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轉載至工商時報內容 -------------------------------------------------------------------------- 工商時報 06/國際舞台 2005/07/17 《對抗篇》基因改造食物 會讓天塌下來嗎? 【林秀津】   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午時,當全球生技界年度最重要的會議在美國費城會議中心熱烈展開時,一百多名裝扮成基改番茄和玉米的反基改人士在會場外高喊著「我們不要科學怪人」、「我們絕不出賣地球」。不久抗議人士和警方發生衝突,一名警員還因心臟病發送醫不治死亡。   這樣的場景其實並不陌生,每逢任何有關基因改造的大型會議,場外常可見到這群「不速之客」的身影。   綠色和平.帶頭抗爭   這些多以「綠色和平」(Green Peace)領頭的抗議團體從不放過任何可表達他們強烈反對基因改造的立場。抗爭場面有時和平,但有時也難免會出現像今年全球生技論壇那樣的衝突場面。這類抗爭場面經媒體一再報導後,許多消費者可能會因此決定和基改食物劃清界限。   「消費者對基改食物的恐懼完全是由像綠色和平這樣的組織所造成的,」曾共同創辦綠色和平、但後來因理念不合而和該團體分道揚鑣的知名環保人士摩爾(Patrick Moore)忿忿不平地說。   一九九六年美國政府正式批准全球第一項基改作物的商業銷售,從此農業生技公司便以降低有毒農藥使用量以及增加產量為訴求,強力向農民推廣基改種子。目前在種子中殖入「抗害蟲」或「耐除草劑」等特殊基因是最常見的情況。   農業生技業者指出,殖入抗蟲基因的作物會自行製造殺蟲劑,因此可減少化學藥劑的噴灑。耐除草劑的基改作物則可耐受廣效性除草劑,農民因此可放棄使用針對特定雜草且毒性更強的化學藥劑。更重要的是,基改作物的耕種流程比傳統作物簡化許多,產量卻反而能大幅提高。   問世十年.未見意外   在以注入抗蟲基因為訴求的Bt11基改玉米問世十年後,全球基改作物的耕種面積已經成倍數成長,而基改玉米和基改黃豆也早已不知不覺地進入食品原料和動物飼料的供應鍊中。但在此同時,反對陣營的抗爭以及消費者的疑慮也不見明顯消緩的跡象。   贊成基改技術的科學家認為,反對團體和一般民眾對基改食品的疑慮是一種「忽視科學事實」的態度。「十年前,他們(反對基改人士)告訴我們『天就要塌下來了』,但現在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這十年來從沒有發生過任何一樁基改食品安全意外事件,」在全球最大生技種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內部負責食品安全的專家漢蒙得(B ruce G. Hammond)說。   更精確地說,基改作物上市十年來,並未傳出任何消費者因為食用合法獲得核准的作物而「中毒」。不過曾有研究發現基改技術有可能將某些植物的過敏原移轉到其他植物上。   擁護基改技術的人士一再保證,已有上百件科學研究報告證實基改食品對人體無害。許多人也許會對基改作物中的「殺蟲」效果感到疑慮,但基改科學家指出,抗蟲害的特性是取自土壤中桿菌「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的一個基因。這個基因會促使細胞製造一種晶體狀蛋白質,對某些昆蟲來說是毒藥,卻不會傷害其他生物。   正反意見.難有結論   當然,也有一些科學家對基改作物的長期環境及人體健康影響抱持保留的態度。「我們不能把農業生技想像得太美好,因為這項新興技術對人類生態環境可能存在相當的風險威脅,」長期在媒體公開質疑基改技術負面影響、現為美國農業部基改作物長期效應評估顧問小組的成員麥倫博士(Margaret Mellon)說。   有關基改作物安全性問題的辯論短時間內應該難以有具體的結論。但根據以往市調結果,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仍希望透過政府嚴格把關來杜絕風險。   對基改科技抱持較為保留態度的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 d Scientists)成員瑞斯樂(Jane Rissler)就指出:「如果說每一種基改作物都會發生問題,其實是不公平的。」「但我們現在就應該要花心思研究那些風險,而不是等到將來才來收拾殘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7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