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也不用P幣,板大辛苦了 :) ==================================================== 我也是從小領洗的教友,大概滿月就被抓去水洗了(還有照片為証) 不過,我也覺得沒什麼不好就是 小時候(6歲前)家住在教堂附近,走路大概10分鐘就到,不過後來搬 家,離教堂超遠的,也就沒有那種"在教堂長大"的感覺... 我們堂老人很多,小孩很少,沒有主日學、學青會,只有聖母軍和 傳協會。小時後唯一期待的是暑假的道理班,為期一個禮拜的道理 班會集合所有堂區的小朋友,還會分班授課,但基本上我都已經忘 記道理班上些什麼了(好像是老師會講一些聖人的趣事,還有朗誦 「要理問答」這本小冊子...),不過每天上課有中場休息半小時, 都會有愛心媽媽們準備點心給我們吃,每天都不一樣喔,有時候是 冰涼綠豆湯,有時候是冰棒,有時候是黑輪湯....超讚的! 吃飽喝足會到教堂幼稚園的遊樂場玩閃電低低.... 後來慢慢大家上了國中,就很少進教堂了。 之後再回到堂區,是我已經18歲的時候。那時候我開始參加高雄教區 的中聯會營隊(當工作人員),也參加天旋,然後就想把年輕人的活力 帶回堂區(堂區老人越來越多),然後就跟傳協主席叔叔討論成立青年 會,然後在傳協的幫忙下成立了學青會,凝聚了鬆散很多年堂區青年 的感情.... 我現在已經不去那個堂了,不過學青會一直持續到現在都有在運轉。 五專大學時期因為還是在高雄唸書,所以比較幫忙中聯會的活動,也 參加雄區的大專同學會,我還記得那時候雄區同學會很壯大,還跟南 區合辦了一個超大型的南雄共融,那屆活動在西子灣,印象中很多北 區的人都下來參加,參加人數好像超過百人... 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跟我現在的老公稍熟的,因為要一起辦南雄共融。 那時候肯爺爺杜樂仁神父還在高雄,那真是一個輝煌燦爛的時期。 後來上台北念二技,才開始協助陶成營、擔任工作人員,畢業後還當 了兩年的同學會秘書.... 回顧我的教會童年和少年時期,我真的覺得我是被天主「撿回來」的 ,如果那時候沒有認識中聯會、天旋,我想我現在就不會是現在的我 ,可能已經改宗了吧.... 當然更不會認識我現在的老公囉! -- Forty的 藍色‧格子‧其他空白 http://blog.pixnet.net/fort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7.157.153
Pietro:圖咧?(誤很大 04/19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