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raymid (我的血沸停騰為火浴靈魂)》之銘言: : 關於耶穌會會祖-依納爵的書: : 依納爵這個人 : http://books.catholic.tw/tw/store_book.php?book_id=486&publish_id=11 : 關於他的生平: : 依納爵靈修空間上的介紹 : http://www.ignatian.org/ig1/ignatius-bio/text-ignatius-loyola.htm : 媒體資訊: : 聖依納爵與現代人 : http://www.cathvoice.org.tw/cath/media/kps/a0212.htm : 心得:書內容豐富但字詞用語略艱澀。 : 生平遭拘禁多日,但並未成為曼德拉,不受歡迎就另覓他處,繼續找尋天主旨意。 : 光啟社製作的幻燈片,沒看過,有機會借來看看。 孔誥烽:天主教開明派對世界的貢獻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4564&group_id=53 摘錄 例如在17世紀,當荷蘭、英國等地的新教徒在全球掠奪天然資源與勞動力之際,梵蒂岡卻 展開了一個全球傳道工程。當時負責這項工程的耶穌會,並無採取真理在我手的權威姿態 向異教徒傳教,相反,他們認為世界各民族在上帝面前皆擁有平等的被救贖機會,各族的 獨特文化體系,只是同一個普世真理的不同表述而已。 根據這一神學理論,耶穌會教士每到一個地方傳教,必會先入鄉隨俗,細研當地文化的精 髓,然後找出當地文化價值與聖經教誨間的共通點,他們亦容許當地轉信天主教的信眾過 覑與本土文化相適應的宗教生活。另一方面,耶穌會教士也積極將各地文化介紹到歐洲, 希望歐洲人可通過比較不同文明體系而更了解不同文明背後的普同真理,從而不斷修正對 聖經的闡釋。 耶穌會的全球傳道工程 耶穌會教士的活動,大大促進了17、18世紀全球各文明之間的交流,他們將當時西方在科 學與地理學上的新發現介紹到東方,也將東方的紡織技術,特別是中國的儒家哲學與考試 、文官制度介紹到西方去。 耶穌會以開放心靈平等對待不同文明的態度,也反映在歐洲耶穌會學校豐富多元的課程上 。不少啟蒙運動的先鋒如伏爾泰,均畢業於這些耶穌會學校。各種異國知識帶來的啟發, 與他們後來萌生對歐洲既存秩序的質疑,不無關係(有關亞洲文明通過耶穌會傳教士對西 方啟蒙運動的貢獻,可參考芝加哥大學教授DonaldLach的三大卷經典《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感想 "耶穌會教士每到一個地方傳教,必會先入鄉隨俗,細研當地文化的精髓,然後找出當地 文化價值與聖經教誨間的共通點," 耶穌會的這種態度 真的很令人敬佩 他們的利氏學舍到現在還在嘗試和中華文化對話 天主教對中華文化的友善程度應該是基督宗教裡的第一名 理解華人慎終追遠的態度並不是拜偶像 嘗試告訴華人 華人的天跟我們說的天主是同一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107.9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