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opoj (oㄗo丁)》之銘言: : ※ 引述《falstaff (no day but today)》之銘言: : : 至於天主教什麼時候可以跟基督教一樣 : : 可以教友自己管教堂 然後聘適合的神父來做本堂 : : Web 2.0可能不夠 : : 我猜要等到天主教3.0 : 樓主對於基督教的認知,真的令小弟我汗顏 : 原來這樣子是令人嚮往的境界嗎? 或許falstaff將標題修正為:Web 2.0與『教友時代來臨』會更容易讓人正確理解這 篇的主題和想談的方向。 或許目前大家所接觸的某派並沒有真正做到教友自己管教堂這件事, 目前只有做到由少數居高位,帶著社會名望、權力、財富而進而輕鬆晉升教會的 管理階層的有錢有勢人士,把持了管教堂的全部權力。 事實上我也曾嘲弄或揭露這現象,比如說台南企業的經營者,或是嘉義客運的經營者, 他們當長老,卻違法犯紀,還能繼續擔任主日學校長或是參與決定牧師的任命等等, 這實在很遺憾,但這問題是該教派的信徒得自己去誠懇面對的,其他派別基督信徒 也只能祈禱和等待天主開啟一般信徒的眼睛和道德勇氣。 #ps. 嘲弄或揭露這些現象,其實意義不大,也只是浪費時間,過去我幹了太多這種事, 在此自我檢討一下,希望自己慢慢革除愛抱怨以及愛批評的壞毛病,也歡迎大家提醒我 和指正,謝謝! 恩,先容我邀請大家回顧一下#337推文: 推 steelfinger:您的意思是,若以後有人公開拿"少數"天主教徒的醜事 08/02 23:46 → steelfinger:推文要等兩分鐘,放棄 = =|| 08/03 00:09 → praymid:醜事不等於教會共識,除非碰到醜事不理,還賦予更多權力 08/04 23:41 → praymid:更何況信徒的日常生活角色,不只是教會的面子問題而已, 08/04 23:45 → praymid:教會本該更關心那些受到傷害的家庭和人們(不管身份背景) 08/04 23:49 → praymid:本人已私下回信答覆steelfinger 08/09 09:31 當醜事發生在掌握教會權力的人士身上,不論是哪一派別,該派別的信徒沒能站起來 有所處置,而讓『碰到醜事不理,還賦予更多權力』成為該教會的一般現象(共識), 那就很可悲了! 我很慶幸一般天主教信徒的價值觀,對醜事都有勇氣以整個教會的力量去承擔, 包括以整個堂區或教區的金錢奉獻代替少數違法犯紀的人補償那些受到傷害的人們。 以我知道的案例,教會通常在處理上,還算有道德勇氣。甚至聽聞主教為此積勞成疾。 身為一個在台灣接受中華文化以及天主教信仰1.0教友,要切割那些國外天主教會 裡違法犯紀的人其實容易。然而我不會這麼做! 因為對於他們的行徑,除了法律以及價值判斷之外, 台灣的天主教徒還能保有寬容以及欣賞那些繼續仰望天主的國外教區堂區裡的 一般信徒。 人類團體合理的運作,雖然犯錯的是少數人,但是多數人願意承擔他們所犯下 的錯誤,並且努力補償,這個人類的團體才有錦繡前程可言! 事實上,對於環境方面,的確我們一起承擔地球的破壞所造成的問題, 想逃也逃不了!世界已經是平的,影響也是平的! 同時, 天主教信仰2.0的基本精神就是,在別人的錯誤上看到自己也有責任和使命。 以聖依納爵的語言來說,就是持續自省,發現和把握一個真正去『上愛天主下愛人』 的大好機會,也就是真正地悔改,真正的改革,不是透過罵別人指責他人來達成, 而是透過更謙卑地改革自己,戰勝自我的私欲偏情,成為領導自己的領導人。 這樣的領導典範會幫助他人也開始透過自省培養出的自覺,成為改革人心的力量。 我個人深深體會互罵或是相互指責,不管那邊說的有理,都不會改變這不完美的 世界、教會、或是個人。講道理效果也不大,所以我自己先承認我的信仰還沒有 更新到2.0-更多的自省和寬恕,這個宗教改革家聖依納爵羅耀拉的改革之道。 羅耀拉與馬丁路德最大的差異,就是羅耀拉沒有指責或是高聲批判教會裡那些 光怪陸離的貪腐和醜聞現象,他只是靜靜地一個人,透過聖人的傳記和福音故事 來開始個人的自省和操練之旅,然後再分享這經驗給他的幾個同學和室友--即 耶穌會的共同創辦人,透過高品質以及高度機動性和無限使命必達的態度, 逐漸影響了天主教的其他人直到今日,這些精彩故事『栽培領袖-耶穌會人才學』 已經講了很多。雖然他很清楚教會很多人很多事很糟糕,但他改變了自己以及 那幾位共同創辦人,像酵母一樣,一點一滴改變了天主教會的面貌。 天主教的作業系統已經在450多年前發展到2.0階段,可惜一般信徒體會很少, 包括今日的耶穌會士也不全然深刻體會這套作業系統的優點和長處,過往在聖 方濟沙勿略身上所展現的那種機動性和對天主的Yes,很難再見到。 有位愛開車奔馳在西半部台灣的耶穌會士,幾張超速罰單就已經惹惱他的兄弟, 他的兄弟如果還記得當年前往印度,途中疫病或海盜打劫死亡,卻阻止不了耶穌 會士前仆後繼要來到東亞中國傳播福音,幾張罰單跟損失大半的才智之士相比, 那幫助人靈的大愛所需要的小小成本,又算得了什麼呢? 主掌靈修中心的耶穌會士都不容易體會一把年紀仍不間斷開車奔走為教友服務的 意義,那怎能體會和鼓勵一般信徒實現 天主教信仰2.0 - powered by 依納爵神操+聖女大德蘭+聖十字若望靈修的威力? 半個世紀之前,天主教信仰又發展到3.0 - 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 『教友時代來臨』可說是當年的洞見,雖然實現的速度非常緩慢,多數的人的信仰, 還停留在0.x版或1.x版的觀念和想法,許多人還沒有把培育教友當作是最重要的事, 教友的觀念還沒有革新,掌握權力的主教們也找不到能力好且信仰觀念3.0的教友推動 教會的革新。 根據一些南韓的教會朋友說法,『教友自己管教堂 然後想辦法培育出適合的神父 來做本堂』是許多南韓天主教會發展的過程,教友自己負起責任,不只是聘請, 而是教友有責任培育出好神父和好教友,不管現在堂區裡有沒有神父修女!! 不管現階段的素質為何!! 顯然這是3.0的思維,很有活力更充滿希望。 這個培育來自每一次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和陪伴, 也來自每一次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陪伴, 也來自每一次主管對部屬的鼓勵和愛心創造的潛能發揮, 也來自每一個朋友對朋友的肯定和溫暖, 一點一滴,沒有速成,沒有僥倖,沒有天才,需要愛心耐心和見證, 一個好神父好修女的養成,教友爸爸和媽媽,教友老師同學,教友師長朋友, 教會聖人前輩的典範影響,每一個都是關鍵,每一個人都是領導人, 天主邀請我們以自我領導、自我革新作為教會培育陶成的力量。 ~~~~~~~~~~~~~~~~~~~~~~~~~~~~~~~~~~~~~~~~~~~~~~~~~~~~~~ 我試著描述,雖然不會完全也只是一種暫時表達,或許諸位可以修正和加深它: 1.0 - 信仰的基本認識和肯定被天主所深愛的經驗 2.0 - 深刻的自省和寬恕,更多的日常生活見證和信仰實踐來栽培領袖 3.0 - 更多的的自省和寬恕,更多的責任體會和對話合作, 包括教友跟修會士、堂區神父主教等等... 更多極面對這個時代的訊號以及人類團體的挑戰 其實3.0仍然屬於2.0的思維,只是更公開說更大聲說大聲強調, 資訊交換的速度更快,而教會的處境和挑戰比起宗教改革時期更加嚴峻而已。 台灣天主教會已經開始有一些願意用3.0思維培育教友成為3.0的神父和教友, 我已經看見他們,有高素質的教友(家庭)自然有高素質的神父修女,也自然 會划向深處,培育出更多高素質的天主教會領袖。 看到Web 2.0,我很容易想到: 『每一個教友都是教會的領導人,且無時無刻都在領導。』 精細到每一個生活裡的小小抉擇,都足以成為改變人心的力量。 即使簡單到讓座,少用塑膠袋,針對自己的性格缺點提出逐步改革計畫, 每天花時間自省,仔細省視生活裡每一個更愛天主愛他人的機會。 就是這樣~~ : 小弟在聚會所受洗,在貴格會受造就 : 現在在長老會聚會 : 長老會很稀奇,由長老執事來決定牧師的任用 : 所以牧師的權限很小,且處處受到牽制 : 我們教會誰捐的錢多,誰講話就大聲 : 令我很不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96.61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96.61 (10/02 00:46)
falstaff:看完了 謝謝 天主教一直在進步 因為我們的教會有天主臨在 10/02 01:24
praymid:補充:掌握權力者更需要自省和時時革新,才會持續進步 10/02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