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tos (麥子)》之銘言: : 這兩者在群體運動本質上的不同,導致雖然兩者的動能可能相差不大, : 但前者方向一致,後者方向不一,而導制前者的動量遠大於後者, : 因此在教會的領導權力上就佔了較大的優勢。 : 因此我並不認為信徒們越來越傾向認同比較狹隘的宗教觀, : 而是認同狹隘的宗教觀較易在團體當中找到認同,也較易發聲而已。 我也想過這種狀況,就好像最極端的一小撮人總是講話最大聲, 在團體結構上的不同,會導致呈現出來的樣子與實際的狀況有落差。 不過在自由開放/保守傳統的問題上(就暫且很粗暴的這樣分), 我可能沒有這麼樂觀,根據我的經驗, 要求信徒時時處於動態的思考反省並不容易, 由於信徒們並不需要區分自己的立場, 往往在實況裡是廣納各家之言。 造成的結果是無形之中更傾向一種具有明確規範的教導, 在信仰的思考、判斷上也就漸漸的右傾。 我所觀察到的現象是,由於較自由的教導包容了較保守的思想, 認為保守也可以是自由選擇的選項之一, 然而處於保守立場的教導卻認為「過於開放」的態度是危險的, 以致於在態度上游離的信徒很容易愈來愈傾向保守的立場。 然而較為開放的教導除了強調不只有傳統的信仰型態之外, 實在也沒有立場阻止信徒選擇傳統的信仰型態, 我認為保守立場的興起是在信徒教育偷懶與社會集體焦慮下, 一種簡單、便宜行事的需求。 至少在這個事件中,我認為經由投票選擇出什麼樣的領袖, 相當程度代表哪一種立場的興起。 當然也有可能如您所講,我不過就是站在一個表象上的解讀, 或許恰恰正反映出我的焦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