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路上的翻譯 http://www.mychristianews.com/html/column/cop/20070906/239.html ====== 注:因為一本書的推出,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再次掀起了爭議熱潮。此前,特蕾莎修女一直 以上帝虔誠的信奉者的身份而出現,並且被看成在信仰上帝的力量驅動下,進而行走在窮 人當中。不過一切都隨著2003年教皇保羅二世展開對特蕾莎求聖事業研究,特蕾莎修女從 來未公開的書信曝光而改變。 特蕾莎修女生前的同伴將這些書信匯總,並編寫了《特蕾莎嬤嬤:成為我的光明》這本書 。這本書帶給公眾一個新的修女形象,很快就被媒體、宗教團體,以及無神論者所關注。 當然,各方都有自己的看法。近期《時代》周刊也對此做了封面報導,以下是原文的中文 翻譯: 原文:《TIME:Mother Teresa's Crisis of Faith》 --By DAVID VAN BIEMA 耶穌將贈予你特別的愛。而至於我,沉默和空虛如此之大,以至於我想看卻看不到,想停 也停不來。 --特蕾莎修女1979 儘管天氣已涼氣溫零下,1979年12月11日,被譽為"貧民窟裡的聖人"的特蕾莎修女穿著她 自己染的藍色花邊圍裙和涼鞋,抵達奧斯陸,阿格尼斯o寶嘉接受了世界範圍的褒獎--諾 貝爾和平獎。一個在1948年加爾各答還被稱為孤單女人做的蠢事的修道院,後來成為幫助 弱勢群體的世界的燈塔故事,隨著特蕾莎頒獎典禮的演講,消息傳遍了整個久經期待的世 界。 "'我愛上帝,但是我卻不愛我的鄰居'我們這樣說是不夠的。"特蕾莎說,自從死亡遍布街 頭,上帝已"和那些忍飢挨餓的、衣不蔽體的、無家可歸的人們同在。"基督正在挨餓,她 說,"你和我必須看到"並且行動。她譴責發生在西方世界裡的墮胎,以及遺憾在那裡發生 的青少年吸毒現象。最後,特蕾莎建議在即將到來的聖誕假期,應當向世界提醒,"上帝 的光是存在的",因為基督無處不在--"耶穌在我們的心裡,並和我們周圍的窮人同在,我 們所看到的微笑,是基督在微笑。" 然而,就在頒獎不久的三個月前,她在一封已公開的給精神密友邁克爾o皮特的信中寫道 ,她心裡畏懼於那個並不存在的基督。 "耶穌將贈予你特別的愛"她又告訴皮特。 "但是 對於我,沉默和空虛如此之大,以至於我想看卻看不到,想听也聽不來。張開了祈禱的唇 舌,卻發不出聲音。。。我想你應為我祈禱,以使我能讓基督有一個慷慨的選擇。" 在11個星期之間,出現了兩種明顯不同的情況。一種是眾所周知的信仰虔誠的修女,另外 一種則是,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在存在與虛無之間上演的迷茫。這兩種自我矛盾的情況 交織在了一起,並表現出難以置信的情況:過去100多年來人類的精神偶像,她接近於上帝 ,以及她一貫為人注目的寧靜平和的祈禱者,乃至電視鏡頭里的鏡頭和新情況交織在了一 起,她生活在反差巨大的精神世界裡,一個單一的女神形象消失了。 實際上,這看起來也是個事實。在一本起著中規中矩標題,由蘭登書屋出版的新書《特蕾 莎修女:為我帶來光明》裡,描述了特蕾莎修女多數工作時間裡的內心狀態,這本書基本 上由特蕾莎修女和她的支持者和追隨者66年間的日常通信構成。其中的一些信件公開有悖 於她的期望,儘管她要求銷毀一些信件,但是最終還是被她的修道院所保留下來。信件顯 示了過去將近半個世紀裡她的生活,她感覺到上帝是虛無的。這本書的編輯瑞維o柯蘭德 科寫道:"這種感覺無論在她心裡,或者在聖堂裡。" 當她在加爾各答街頭開始接近窮人和生命垂危者,這種虛無的存在,似乎到來的正是時候 ,除了5個星期的休息時間,1959年她整年都沒有減輕虛空的感覺。儘管在公眾面前表現 出終生快樂,特蕾莎修女的信卻顯示出她在堅忍著精神上的痛苦。 在40多封未曾公佈於眾的信件裡,她抱怨煩躁、黑暗、孤獨和痛苦,特蕾莎將地獄的情況 和她所經歷的做了比較,她說,這讓她懷疑天堂的存在,乃至上帝。特蕾莎強烈恐懼於內 心世界和公眾舉止的不一致。 "微笑",是"一個面具",或者是"掩蓋事實的偽善",她寫道。同樣,她感覺自己好像在忙 於舉止表達上的欺騙。 "我所說的話,似乎是我非常醉心於上帝的慈愛,對個人的愛", 她回復一個來信者。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或許會問'什麼是偽善。'"《基督美國》編輯,在2003年簡單 描述過特蕾莎困惑的《我的修女生活》一書的作者瑞伍o馬丁說。 "我從來沒有了解過這 樣一個聖人的生活,她有如此黑暗的精神世界。可是沒有人知道她內心裡的煎熬。" "我看到一封她給教友的信,內容非常讓我驚訝。這些信將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人們理 解她"《特蕾莎修女:為我帶來光明》編輯柯蘭德科說。 書里特蕾莎修女的書信,也曾被一些反宗教調查記者苦苦搜尋。柯蘭德科,則是一位年長 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成員,他一邊負責提請為特蕾莎修女封聖,一邊負責收集相關的材料。 事情到了今天,這個請求已經被批准,下一步就是正式宣布。這本書裡的書信涉及到了這 一方面的內容。 早先的時代裡,教會裡發生過精神幻覺的事情。事實上,16世紀西班牙神秘的聖約翰十字 架(註解:西班牙天主教會傳教士約翰,當時卡爾邁勒教會修女特蕾莎少有的支持者,並 和特蕾莎並稱為神秘主義者。記載稱,特蕾莎有著和神直接交流的幻覺。約翰後來被封聖 ,又有17世紀油畫聖約翰被釘十字架,故稱聖約翰十字架)所流傳的靈魂的"黑夜"被看成 是苦修者的精神進步台階。特蕾莎修女的幻覺也許更加接近於這種情況。 然而,柯蘭德科卻認為,特蕾莎於上世紀60年代早期開始,找到了所謂聖約翰信仰若隱若 現的這條道路。這種感覺一直伴隨著特蕾莎修女,並且,特蕾莎修女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信 仰和她的工作。柯蘭德科是為了說明特蕾莎修女有著堅定的毅力走在信仰的道路上,特蕾 莎修女有著堅不可摧的精神信仰。 兩個持不同觀點的天主教徒都將這本書看成一個里程碑。保守的弗洛里達州聖母大學神學 處主席馬修o蘭博認為,作為精神進修的自傳,《為我帶來光明》可與聖奧古斯丁的《懺 悔錄》以及托馬斯o默頓的《七層山》相比肩。更為開放的團體馬丁合眾將此書稱為"一部 特蕾莎修女內心世界的書",並說,"這將和她在窮人中做修女一樣重要。"這本書可能是 為那些有著這個世界是否存在上帝疑問經歷的人準備的,這些人你知道是誰麼?每個人。 無神論者、將信將疑者、尋求信仰者、信神者,所有的所有。 也並非所有的無神論者和將信將疑者都持這樣的觀點。柯蘭德科和馬丁都認為,即便特蕾 莎修女不能覺察到她的生命中有基督的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上帝不在那裡。他們認為, 上帝的或有或無,事實上是天賜的禮物,以促使著特蕾莎修女去做偉大的工作。這在美國 更有自己見解的無神論者看來,這個觀點看起來很荒謬。他們把這本書裡的特蕾莎修女看 成有如一首西部鄉村歌曲所唱的,一個拿著火機等待了30年的女人,她的丈夫去買一包煙 就再也沒回來。 "相比於其他人,她並沒有被現實所豁免,宗教只是一個人類的謊言。雖然她試圖為自己 療傷,但是越來越專業的信念,只能讓她在為自己掘的深坑中越陷越深。"對特蕾莎修女 有著尖刻的斥責《教會的立場》,以及近期無神論者所喊的口號《上帝並不偉大》書的作 者克里斯托弗o黑森說。而特蕾莎修女與眾不同的微笑,也許只能說明這其中謙遜的成分 更多一些,,而非被稱之為上帝所賜予的:她以這種半失敗的狀態來懲罰自己,以求和她 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平衡。 《特蕾莎修女:為我帶來光明》,這本主人公死後推出的自傳,進而引發了對一個公共人 物大範圍內這樣或那樣的再定義是一件罕見的事情。它涉及到了上帝和信仰,巨大成功背 後的推動力量,以及持久的愛,神靈和人類。整本書沒有任何特定的形式,而一個混雜的 絕望筆記也沒有留下清晰的答案。它所留下的是,只要你相信這是真實的,當你接觸到一 個現代聖人的內心處境,你一定會感覺到震驚。 前傳:著迷於宗教 耶穌:你要拒絕為我這樣做麼?你已是我的愛人,你因為我而來到了印度。你的靈魂依然 飢渴,可是你是否害怕為你的主和你的靈魂向前多邁幾步?你的慈悲心腸已變冷?我在你 心中位居次要? 特蕾莎:我親愛的基督,我如此單薄,並且蠢笨,以至於我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但是我會 隨時跟隨著你做你願望中的任何事。可是我為什麼不能和洛雷託修女一樣,為什麼我不能 和其他人一樣? 耶穌:我想讓仁愛修女會的修女們將我的愛帶到那些窮人、病人、正要死去的人和孩子之 中。你是我知道的最合適的人選--雖然有罪且無力,但是我賜予你我的榮耀。你要拒絕麼 ? --1947年1月給費迪南德o皮埃爾大主教講述的禱詞。 1946年9月10日,在加爾各答和洛雷託修女一起做了17年教師36歲的特蕾莎嬤嬤,乘坐火 車經過400英里的旅程到達了大吉嶺。此前,特蕾莎嬤嬤因為工作而患病,她的上級要求 她在喜馬拉雅山麓做一個年度放鬆療養。出發之後,她報告說,基督耶穌要求她放棄教書 ,並在貧民窟工作,第一線照顧"最窮的窮人"--那些生病的、正在死去的、乞丐和街頭流 浪兒童。 "來吧,來吧,和我到窮人的陋舍中",耶穌告訴特蕾莎。 "和我的光一起。"到 那裡去既是幫助窮人,也是傳播上帝的福音,柯蘭德科說。 "用上帝無限的愛去幫助他們 生活的有尊嚴等等,以及使他們知道基督的存在,並用愛和奉獻來回報基督。" 這是一次極其大膽的,沒有支持的單方行動(特蕾莎宣稱,她和她的修女們將獨自出發, 並將共同分享他們的窮困),以為那些在暴亂中絕望的最窮的人提供獨特的服務。當地的 當地的費迪南德o皮埃爾大主教,起初非常懷疑。但是她寫信以說明她的堅持,以及此事 關於基督。當皮埃爾猶豫時,稱呼自己是個"幾乎沒用的人"的特蕾莎,在她的書面建議中 質問皮埃爾,並認為皮埃爾將她的要求和當地教廷官方名單聯繫在了一起,她只是為了要 一個名號。當她感覺到這些都沒用之時,她用了她和基督對話的內容,一個戲劇性的結尾 告訴皮埃爾:"你和我都知道有許多弱的、有罪的、沒有用的人,但是卻因為你--我賜予 你榮耀,你要拒絕麼?" 特蕾莎嬤嬤所產生的幻覺,也包括關於基督十字架的交談。她深信,Exem神父相信她的神 秘的精神幻覺經歷是真的。 "她和我們的主持續聯繫如此之深和激烈,以至於並不難看出 來這種歡喜。"Exem神父評價說。特蕾莎後來簡短地說,"基督將他自己給了我。" 後來,1948年1月6日,經皮埃爾和梵蒂岡教廷協商後,最終准許特蕾莎的第二次請求。可 是基督再次走了。 病發 上帝,我的上帝,你難道要拋棄我?你純真無私的愛,現在已經變成被你拋棄的無盡的恨 。我呼喚,我堅持,我想,但是沒有回答。沒有人讓我堅持,不,沒有。孤單,我的信仰 在哪裡?如此之深的夜晚,除了飢餓和黑暗,什麼都沒有。我的上帝,這種莫可名狀的痛 是如此痛苦,我沒有信仰,我不敢傾訴我內心堆積的話語和想法,讓我承受難言的無盡痛 苦。 這麼多我害怕坦白給他們沒有答案的問題在我的心裡,因為褻瀆,如果上帝存在,請原諒 我。當我試圖把我的想法告訴上天,這些有罪的空虛想法,就回來如尖刀一樣刺傷了我的 靈魂。我已經告訴自己上帝愛我,但是存在的黑暗、寒冷、空虛如此之大,以至於沒有什 麼觸摸到我的靈魂。我盲目屈服於宗教的心的召喚是否是一個錯誤? --寫給耶穌,坦白者的條陳,日期不詳 1948年上半年,特蕾莎獨自走上加爾各答街頭之前,特蕾莎參加了醫學基礎課程培訓。她 寫道:"目前我的靈魂是完全的平和喜悅。"柯蘭德科也提到了她第一次工作時感人的描述 。 "老人睡在街頭,沒有希望,所有的只有病痛和死亡,我給他吃的和水喝,那個老人非 常奇怪地表示感激。然後我們去達爾多拉市集,那裡有一個非常貧窮的婦女正在死去,我 認為多半是因為飢餓,而非結核病。我所能做的,只能讓她睡去,我不知道她還能堅持多 久。" 但是不久後的兩個月,在她剛剛為她的總部成功尋找到地方,柯蘭德科的資料顯示出她的 困擾。 "寂寞如此之苦,"她寫著。 "我不知道我的心還能被折磨多久?"如果不是隨後的 幾封信,這些抱怨可以被理解為對寂寞和艱苦的初步回應。特蕾莎取得了更多的成功--半 年過後,許多年輕的婦女加入她的行列,她需要再次前進--她感覺更糟了。 1953年3月, 她寫信給皮埃爾主教,"請為我做特別的祈禱,以至於我不會破壞上帝的工作,那樣的話 ,我們的上帝也許會親臨--在我的內心有如此恐怖的黑暗,就好像一切都死去了。這種感 覺或多或少來自於我開始'工作'的時間。" 皮埃爾也許沒有註意到絕望的暗示。 "上帝引導你,親愛的嬤嬤,"他回信道。 "事實上 並沒有你所想的那麼黑暗。。。外面的情況足夠可以看出,上帝正在保佑你。。。感覺是 不可靠的,並且經常可能會發生誤導。"但是他們所忽略的所謂感覺,變成了折磨她內心 的秘密。當情人激情滿懷工作時,她的愛人卻不再問候、也不見?影,你如何能承受住這 樣的折磨?形容它的時候存在的顧慮,使特蕾莎內心的折磨加劇了。 "我越期盼他,他也 距離我越遠"特蕾莎1955年給皮埃爾寫信說。一年之後,她淒涼地說:"走向上帝如此之難 ,被回絕,空虛,失去了信仰,沒有了愛,沒有熱情,靈魂的救贖沒有吸引力,天堂意味 著什麼都沒有,若為我祈禱,請讓我在任何事情上為上帝保持著微笑。" 她在探索她的若即若離可能引發的最壞的宗教後果時,她坦白地寫了她的痛苦請求。這封 信和1959年的另外一封("我為了什麼而勞動?如果沒有上帝,也就沒有靈魂,如果沒有 靈魂,那麼基督,你是不真實的")是唯一兩封聽起來像是懷疑上帝存在的筆記。但是她 常常抱怨不能祈禱:"我說出祈禱者的話,盡我的努力搜索出這世上有的最甜美的詞去表 達,但是我的祈禱者再也不在哪兒了,我不再祈禱。" 仁愛修女會迅速發展起來,並逐漸受到當地教會和來自於世界各地的關注,特蕾莎修女也 走過了一段又一段心路歷程。從Exem主教,再到皮埃爾、Picachy、Neuner,到了1980年 代,甚至在夏洛特的William Curlin主教也成為她的傾訴對象。 1958年10月,世界各地 的天主教徒都為教皇Pope Pius XII去世而祝福,特蕾莎祈禱說:"這是上帝對人們的喜悅 "。 "不論如何",後來她又舒緩了許多,"漫長的黑暗和奇怪的痛苦消失了10年",不幸的 是,5週之後,特蕾莎又報告說,黑暗再次來臨。即便如此,她找到了一個應付空虛的辦 法,雖然這空虛再也沒有離她而去。特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獎5年之後,一個加爾各答的 傳教牧師說:"嬤嬤談及了她靈魂裡痛苦的夜晚,雖然在這條路上她走了很多年,但是她 沒有走出去。"一封寫於1995年的信討論了她"精神上的煩躁" 。 1997年,她去世了。 解釋 告訴我,神父,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痛苦和黑暗在我的靈魂之中? --致牧師Lawrence Picachy, 1959年8月 為什麼特蕾莎和基督強烈而頻繁的交流在她加入修女會後就消失不見了?這是個有趣的問 題,來自於世俗和宗教的解釋完全不同。不過兩方皆認為,來自於基督心靈上的折磨,承 載於現實中的人道精神,而這也是天主教教義中一個關鍵環節。特蕾莎告訴她的伙伴,物 質上的貧窮保證了她和那些窮人們有同感,這和上帝的救贖有著緊密的聯繫。特蕾莎在 1951年寫道,在耶穌的一生中,激情只是一個方面,她更感興趣於分享"這種挑戰的痛苦" ,於是她繼續堅持下來,可是未來讓她始料未及。 柯蘭德科發現,事實上,特蕾莎精神上的徘徊同時,她卻成功擺平了當地教會早期的猶豫 ,並且發現了一條成功的道路,以理解上帝的召喚。 "她有非常堅強的個性",柯蘭德科 說。 "一個堅強的個性,需要強烈的自我認知",以作為解毒藥去戰勝障礙。為了說明這 種個性,柯蘭德科舉例說,特蕾莎1960年代出席菲律賓一個重要的頒獎典禮之後寫道:" 這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因為上帝並沒有出現。" 並且,還有一個問題,誰讓她有被拋棄的感覺?任教於紐約社會心理研究所的醫師格特蘭 博說,"或許她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心理學家很早以前就確信,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 同的經歷和成就。格特蘭博說,特蕾莎的追求太高了。格蘭特博又和柯蘭德科一樣,被特 蕾莎的話深深吸引:"我想用前所未有的愛去愛基督。",牧師回复說:"說起來很有勇氣 。"不過,對於她自己的成就,特蕾莎的信充滿著內心的衝突。格特蘭博注意到,相比於 在上帝面前的許諾,她不停地抱怨"她的這些許諾,如果只存在於內心,那麼這是個罪過 。"格特蘭博說,這也許對於特蕾莎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當巨大的痛苦後,總伴隨有微小 的喜悅。"特蕾莎後來的成就,激勵著她堅持了下來。 格特蘭博也說,或許特蕾莎成為修女是"她和基督的經歷中一個標誌性的轉折點",她勝任 並最終完成了基督迫切交給她的任務。作為偏向宗教解釋的一方,格特蘭博推測說,或者 特蕾莎受到了夢中的驚嚇,而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實現上帝賦予她的偉大使命,這可能會 讓她在信仰的道路上風險更小一些。 無神論者的立場則比較簡單。黑森認為,早在1948年,特蕾莎就已經明白了,雖然她不承 認這樣的事實。黑森把特蕾莎比喻成冷戰結束後西方頑固不化的共產主義者: "這裡有一 個龐大的認知誤區",黑森說。 "他們認為,天啊,蘇聯失敗了,可是我不認為這樣,因 為那樣的話,我的生活將毫無意義。他們或多或少也行動了,但是共產主義已經過去。我 認為一旦時代已過,那麼歷史就不會再重演。"這就是特蕾莎修女,黑森說。 多數信教的讀者會拒絕接受黑森的解釋,以及黑森認為的,這只是特蕾莎自己的悲劇的觀 點。馬丁回應了這種對特蕾莎的表面印象,並把特蕾莎看作是永恆不變的英雄。 "要讓我 說,你結婚了,並且你用你的心深愛著你的伴侶,可是你的妻子,上帝保佑,她中風了, 你永遠不會再次體會到她的愛。這就好像你愛且照顧一個你抱怨的人50年,儘管她不能說 話,你也是沉默的,但是你卻知道,在內心深處,你們是深深相愛的。特蕾莎嬤嬤知道她 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 回歸 我無以言表我所欠你的好意。這麼多年,我已經嘗試去愛上黑暗,因為我相信,這只是耶 穌所處黑暗和痛苦世界裡一個很小的部分。你已經告訴我要接受這樣的苦修,如你所說, 今天我確實是感覺到深深的快樂。雖然基督不會在痛苦中更進一步,但是他想穿越痛苦接 近我。 --給紐納,1961年 解決心靈的創傷往往有兩種方法,要么保持它的原樣,並維持這種現狀。或者是沒有必要 非去征服它,而是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之相適應。在一個有著非凡洞察力的朋友幫助下 ,經過十幾年痛苦的折磨,特蕾莎修女看起來似乎又恢復了她心理的平衡。這個朋友是特 蕾莎1950年代認識的牧師紐納,後來變成了一位有名的神學家。特蕾莎向紐納吐露了她的 痛苦,當她傾訴了她內心的"黑暗",紐納告訴了她三件事情,這些事情此前並沒有人提及 。這就是,她不應當強求自己對這種影響負責;而她內心中的黑暗,不僅說明了耶穌在那 裡,而且表明她非常渴求的上帝的確是存在的;以及她應當認識到,上帝的不出現是為耶 穌工作的一個精神要求。 牧師紐納讓特蕾莎的壓力有了極大的緩解。當紐納對她提出要求時,特蕾莎曾經所熱切期 盼的,和上帝再次重逢,在她心中已經沒有任何指望。 "我的主,你為什麼要拋棄我?" 紐納感覺到特蕾莎面臨的空虛也是對她的嚴峻考驗。特蕾莎堅持不懈地努力,使她的信仰 和死亡交錯在了一起,這事實上增強了她內心的痛感。 "這是救贖的必經之路,她理解到 在她心靈的黑夜裡,耶穌也在受難。"特蕾莎感謝紐納牧師:"我無法表達我所欠你的好意 ,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已經愛上了黑暗。" 黑暗並非沒有繼續折磨特蕾莎。這樣過了幾年之後,她的伙伴說,特蕾莎似乎對紐納也有 些乏味"我所滿意的並不包括上帝的不存在。"特蕾莎形容她的靈魂就好像一個"冰塊"。但 是特蕾莎明白紐納所說的關鍵所在,"我接受的不是我的自我感覺,而是我對上帝的願望 和期求。"雖然偶爾,特蕾莎會擔心她可能"在痛苦的黑夜中,成為一個出賣耶穌的猶大。 " 這種情形在數年裡比逐漸變得穩定。格特蘭博分析特蕾莎的心理說:"最讓人注目的是, 某種程度上,她有了自己心中的燈塔。"自然,她明白內心的黑暗是有必要的,以為她的 來世做好準備。 "只要我有可能變成聖徒,那麼我將繼續我一個人的'黑暗'。現在我將缺 席天堂,以去點亮現實中的黑暗。"特蕾莎1962年寫道。柯蘭德科說,特蕾莎最讓人感動 的地方,是她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她寫道:"我或將去受難,為了所有的永恆,如果 這一切也有可能的話。" 格特蘭博爭辯說,這些信折射出特蕾莎已為人所知神聖的一面。並且,特蕾莎作為耶穌的 使者而努力,當她知道耶穌並沒有出現在她面前,她反而意識到要更加堅持地去完成她的 使命。這就有點像一個人不可能以步行獲得100米短跑冠軍一樣。柯蘭德科則探討的更為 深入。神學家闡釋過兩種類型的"黑夜",第一種是自我修行,以使自己靈魂得到淨化,並 和上帝結合在一起。第二種是"修復",在和上帝結合中,使他(她)參與到更為純淨的狀 態去接觸到無罪而受難的耶穌或者聖母瑪麗亞。最後,柯蘭德科寫道,"這兩種跡像都是 真實的特蕾莎",這讓她更加非同尋常。 新的修女 如果這能讓你光彩奪目和喜悅,那我樂於在我生命的盡頭仍接受這所有。 --給耶穌,日期不詳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特蕾莎是否封聖遠沒有《為我帶來光明》這本描寫真實的她更為重 要。相比於此前的那個完美版本,如果特蕾莎的大半生里沒有神在她的心靈和腦海中,也 許,人們會思考她靠什麼來應付這種狀態。這裡有一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的例子。 1968 年,當時正在加爾各答拍攝他準備已久電影的英國作家,電影製片人馬格瑞德拜訪了特蕾 莎,馬格瑞德直言自己是一個不可知論者。針對於馬格瑞德對她的滿肚子疑慮和感受,特 蕾莎1970年給馬格瑞德寫了一封信:"你嚮往上帝如此之深,可是他始終遠離你,"特蕾莎 接著寫道:"上帝一定是強迫他自己這樣做,因為他是如此的愛你。基督對任何人的愛都 是無限的。"馬格瑞德顯然接受了,他後來成為一個敢言的基督教代言人,並且在1982年 皈依了天主教。而1969年馬格瑞德的電影《因上帝而美麗》,連同1971年同名的書,讓特 蕾莎修女有了國際聲譽。 馬格瑞德只是一個獨特的例子。一個受到特殊待遇的孩子,很難說明特蕾莎修女內心關注 的對象。而現在,隨著《帶給我光明》書的出版,每個人都可以充當馬格瑞德。柯蘭德科 認為,這本書或許可以作為文化問題的解藥。 "我們精神生活的趨勢,也是我們多數人所 習慣的態度,而愛,往往隨著感覺而來。"柯蘭德科說。 "這從整體上告訴我們,愛就是 我們所感知的,雖然有些人認為它需要承諾,應當忠貞,並且易碎。特蕾莎嬤嬤並不只是 單純'感覺'上帝的愛,她為基督每天早上4點30分起床,並且為他而寫作, '我要的全部 就是你能快樂',這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你不必用純粹的宗教術語去解釋。" 美國的馬丁卻更樂意在宗教層面上探討。 "她經歷的所有的事情",馬丁說,"是信教者精 神生活中的一大部分。我知道很多人,都感覺被上帝遺棄,並且懷疑上帝的存在。這本書 則告訴大家特蕾莎嬤嬤用一個令人震驚的方式堅持了信仰。"馬丁深吸了一口氣,"誰能夠 料到這個被看成最有信仰的女人可能會是一個懷疑論者?"馬丁早已經將特蕾莎作為一個 楷模,介紹給了他的教區那些對上帝的愛感覺到懷疑和渴望的人們。現在馬丁說,他將用 特蕾莎嬤嬤非凡的信仰來說明,每個人生活中對上帝多數情況下沉默的懷疑是多麼的正常 ,無論對於普通人,還是一個世界矚目的聖人。 天亮 請燒掉我所有的信件,以及我所寫的。 --給picachy,1959年4月 與特蕾莎修女一貫對所謂的榮譽不感興趣一致,特蕾莎如此處理她的通信是因為:"我想 我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上帝,如果這些信被公之於眾,"她向picachy解釋說,"人們會更 加想我,而不是耶穌。" 相對於多數人被過去的歷史所誤導,達到信仰的特別境界並不容易,或許,你將得到上帝 眷顧。特蕾莎將沒有感知到上帝的存在當成了她最為可恥的秘密,可是在事實上,這看起 來像是激勵她努力的一種恩賜。如果她擔心這本書的匆忙出版,並因為日記的特別內容而 誤導成千上萬的信徒為懷疑而釋然,那麼,這並沒有什麼好羞愧的,這是一個再次發生的 ,一個令人愉悅的,甚至是極為精彩的錯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107.166.47
Ivangelion:好感人... Q_Q 09/21 11:38
falstaff:我也覺得很感人 要是台灣的社會是這種氣氛就好了 09/21 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