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錄自教友生活週刊 ====== http://www.cathlif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168&Itemid=54 新時代、新通諭、新希望—教宗第二道通諭的提醒與省思(一) 作者 孔令信 2008/01/06, 週日 一、教宗發布第二道通諭: 二○○七/十一/三十,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梵蒂岡,簽署發佈他的第二道通諭《(Spe salvi)》。教宗頒佈他的第一道通諭《天主是愛》,繼這道以「愛德」為核心的通諭之 後,第二道通諭的頒佈以「望德」為內容的重要訓導。這道通諭的名稱叫做《在希望中得 救》。這個名稱取自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信第八章第廿四節的話。在這道通諭中,教宗 強調每個人都需要真正有效的希望。 教宗常說:「基督是世界的希望,因為基督死而復活。祂死而復活,因為祂是天主。有了 這樣的希望,我們就不必害怕接受考驗,即使這些考驗是痛苦和沉重的,但絕對無法破壞 我們內心深處的喜悅,因為這個喜悅來自我們被天主所愛。」當然,邪惡和死亡的奧祕非 常深邃。世界上有的是不正義、暴力和痛苦,天主並沒有給我們一一解釋,卻藉著祂的死 亡與復活,給我們答覆了心中的疑惑。」 著名神學家、現任義大利基耶蒂總主教區的總主教布魯諾‧福爾特(Bruno Forte)談到 教宗這道新通諭時,指出:「新通諭是個非常切合實際的文獻。我們可以說,如果『愛德 』是在各民族和睦共存和正義的層面上,解除孤獨和痛苦的喜訊,那麼,『望德』就是在 巨大的意識形態,日沒西山所留下的巨大空白之後,給人生提供意義的力量。這個世界缺 乏意義的希望,那麼,恢復希望和重新賦給生命與歷史意義,乃是給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一 個具體的愛德形式。」 聖座教宗府榮休神學家科捷樞機主教,由哲學的角度來介紹教宗的新通諭,他說:「新通 諭給我們指出了基督信仰的希望之美,和使人獲得自由的力量,同時叫人看出,為什麼這 個希望對文化和真正的人文主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科捷樞機主教又說:「在新通諭 中,教宗又再次強調他善於講述的問題,就是理性與信仰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面對今日所 謂的進步給基督信徒帶來挑戰時,理性與信仰之間關係的重要。」「基督信仰的目標之一 ,也在於使理性征服非理性。理性是天主賜給人的重大恩典,當理性脫離天主或看不見天 主時,它就無法掌控一切。此外,理性的內容意義,遠比權力和行動利益大得多,我們看 到行動利益的發展,需要靠倫理道德來規範,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權力和行動利益,必 須藉著對信德的救援力量開放,藉著分辨善惡,來補全它本身的缺陷。」 羅馬聖經學院新約聖經註經學榮休教授阿爾貝‧萬霍伊樞機主教說:「教宗頒佈這道新通 諭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引導人默想望德的根源,另一方面在讓非基督信徒,看出那些政治 意識形態所宣傳的希望的失敗,馬克思主義就是最鮮明的例子,這個主義企圖建立一個沒 有天主的新世界,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道。」 二、西方記者看宗座第二封通諭 《時代雜誌》二○○七/十二/一日電子報,由記者Jeff Israely從羅馬發出的報導指出 :教宗二○○七/十一/卅發表了長達七十三頁的最新的通諭《Spe Salvi》(這是第二 道,第一道通諭發表於二○○五年《天主是愛》。)文中針對了「馬克思主義」的復活, 做出了強烈的攻訐。教宗本篤十六世認為,無神論仍然深植在歐洲人們的內心深處,它們 以一種後社會主義形態,一切都冠上烏托邦的標誌出現,也就是教宗所謂的「相對主義」 (relativism)的方式來呈現。他們輕視並拋棄最根本的東西,從放縱性欲到破壞傳統家 庭價值,到逃脫資本主義。 教宗在文中指出,這種思想源自於十六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與他的無神的「信仰在進步」(faith in progress)的概念。教宗認為啟蒙時 代與法國大革命替馬克思預備好了道路。他的意識形態現在可能已經被人們拋棄,但是他 那種給予人們沒有苦難人生的希望假相,仍依稀地影響著現代眾多人們。本篤十六世批判 這種看法:「我們可以限制苦難,和苦難對抗,就是無法消滅苦難。」「唯有當我們為了 想逃避苦難,想要不受到任何傷害,而從所有東西中撤退,拋棄了所有追尋真、善、美的 一切痛苦努力,結果讓我們陷入了一種空虛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幾乎沒有任何痛苦, 但是感受到的,卻是更多、更大的無意義與放棄。」 隨同革命的勝利,馬克思的基本錯誤更加明顯,他顯示了推翻既有的舊秩序,但是這個之 後呢?他並沒有說該怎麼辦?他只單純預言了,在沒收統治階級的財產、舊的政治權力解 體,與生產方式改成社會主義化之後,新的耶路撒冷就實現了。 本篤十六世批判馬克思的錯誤最主要的地方在於,馬克思誤解了人的處境,「他忘記人永 遠是人,他忘記人與人的自由。他忘記人的自由之中,也保留了為惡的自由。他只想到一 旦經濟被導正,人類其他一切也會自動地隨之被導正。」「他真正的錯誤就是唯物論;事 實上,人並不是單單受到經濟狀況的決定,人也不可能單純從外創造一個福利的經濟環境 ,而得到救贖。」 儘管本篤十六世詳述馬克思主義的缺點之際,他也出人意表地讚揚這位哲學家清晰而精確 的語言和知性|精確與偉大的分析技巧。這真的是給予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送葬的最後釘棺 的那根釘子,這位天主教的元首很放心地給了馬克思一個偉大思想家的名號。當瑞士出身 的紅衣樞機主教喬治.科捷(George Cottier), 也是梵蒂岡著名的神學家,把教宗這 封新通諭介紹給羅馬新聞界時,他帶著微笑向記者們說:「我非常驚訝聖父居然讚賞馬克 思。」他再強調:「我說的是,居然讚賞。」 本篤十六世自從二○○五年四月當選教宗以來,一貫以他知性的誠實與語言的清晰著稱, 他相信他說的,同時說他所深信的話語與簡潔用詞,他的思想毫不客氣。在這份通諭中, 他使用馬克思主義|雖然不再直接危及天主教信仰|來警告那些日益猖獗,一味強調理性 、科學與自由成長,卻沒有任何在信仰上、道德上適度成長論調。「進步的歧異性,變得 非常明顯。無疑地,它提供了為善的許多新的可能性,但是,它也開啟了駭人聽聞,從事 惡行的許多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形式上並不存在。」本篤十六世說道:「我們都是這種進 步的證人,在錯的那一邊,它會變成事實上也已經變成惡的可怕進步。如果科技的進步, 不能跟隨與符合人的道德上的進步,不能和人性內在進步的要求相符,這種就不是真正的 進步,反而是人類與世界的威脅。」 科捷樞機主教堅持表示,這「不是一份『反通諭』,聖父這封信函,最重要的傳達是基督 的希望。」文內教宗引用了許多不同的聖人與殉道者,他們各自的生命歷程與概念來解釋 這個希望:大部分教宗是引用了聖奧斯定的訓誨(他是本篤十六世主要的知性與靈性上的 導師)。聖父用聖奧斯定的說法,來照亮人類存在的『所有的矛盾與希望』。」教宗談到 :「在某些地方,我們會要求生命,真正的生命,甚至不受到死亡的觸及;可是,我們同 時卻不知道,事情未來會驅使我們走向何方?」「這個不可知的『事』,才是最真的『希 望』,是它驅使我們向前。」這種巨大的驅力,使得教宗這封信函不只是知性上的說詞, 更讓他勇於向世界傳輸基督的訊息。最後,教宗強調「福音,並不只是人們可以理解的事 物溝通而已|它讓事物發生,讓生命改變,時間的黑暗之門,以及未來,因著它而被開啟 。」 教宗的這道新信息,在現代世界中傳遞出一個過時的信仰,這可以說是一項革命|或者是 一種反革命。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有多人呼應他的召叫。 (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04.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