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raymid (Low Key)》之銘言: : 1. 這段歷史有不一樣的觀點角度 : http://www.geocities.com/issue1_ms/perle.html : 根據上網址提供的資訊,看來明斯特當年原是一個支持天主教會的城市,由來自外地 : 的重洗禮派軍隊所佔領和統治兩年左右。 : 或許對許多新教的歷史觀點來說,認為該城市本是新教發展上的橋頭堡,而隨即遭到 : 天主教的血洗。但而對天主教徒或一般歷史學家的觀點,恐怕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我想我的用字太中性了點,以致於可能沒有幫助到一些信徒開始自省, 我試著用比較類似台灣歷史的描述語言來表達同樣一件歷史事實。 (雖然我不贊成用這種粗糙的描述方式) 明斯特當年原是一個『挺』天主教會的城市,新教重洗派挾武力軍隊 強行佔領並『威權統治』當地人民兩年,並且強迫他們改變信仰, 若從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的經驗角度,不難想見當時必然衝突不斷, 因為明斯特出現了所謂的『外來政權』,而且是由所謂的新教改革者所帶來的 『政教合一外來政權』。 面對和描述這段歷史的時候,新教長老教會的王崇堯博士,他在長老教會神學院 教授歷史神學,他的描述充分呈現了新教的教會歷史觀: (他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神學博士,台南神學院牧育處長,歷史神學、社會倫理學 副教授) 『 重洗派Munster城市經驗(1534-1535)    宗教改革後有一重洗派教友在荷蘭來登(Leyden)興起,試圖建造新耶路撒冷 於萊登。1534年此勢力擴展至與日耳曼臨界的一個城市Munster,通過武力此 重洗派控制該城市議會,非重洗派信徒一律再重洗,不然驅逐出境。此城市 以色列人十二個部落長老來組織公共安全委員會,而其首領萊登的約翰 (John of Leyden)就如同以色列王,實現啟示錄所預言的新耶路撒冷的 一種社會主義式的神權政治(Socialist Theocracy)。此城市於1536年6月被 日耳曼納稅支援的一支天主教軍隊所消滅,城內人民慘遭集體屠殺。 』 -- 摘自 http://www.ttcs.org.tw/~church/25.2/02.htm 我身為一位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天主教徒,實在很難接受王博士未曾強調 『重洗派控制該城市議會』是一個『外來政權』,並且這個政權於1534年軍隊 進入Munster(譯成敏斯特或明斯特)前,這明明是支持天主教的一個城市, 也就是說當時城市市民中幾乎都是天主教徒,他不僅完全沒有提及,他最後還稱城 內人民慘遭集體屠殺,卻對足以代表城內人民的主體意識和自由選擇的議會權利慘 遭強行控制(彷彿戒嚴時期的萬年國會)沒有詳加描述。 那麼,台灣留德的歷史學者是怎麼描述這段的呢? 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伍碧雯教授,本身也是明斯特大學的歷史博士, http://www.ntpu.edu.tw/history/2005HistoryWeb/teacher/a_teacher08.htm 她則是這樣描述的: 『敏斯特在十二、十三世紀時,其「教」、「商」關係儘管因城市統治問題而時 有爭執的緊張現象,但是教會的政治統治基礎未曾受到質疑。然而,隨著十五 世紀宗教改革呼聲日益,十六世紀馬丁路德更進一步實踐宗教改革,基督教會 至此區分為:天主教(舊教)與基督教(新教)。整體宗教大環境快速轉變之際, 一向忠於天主教的敏斯特於一五三四年被基督教極端派別:再洗禮派 (Wiedertaufer)信徒佔領,統治長達兩年之久,最後由主教結合附近諸侯共同 領軍結束這段所謂「異端統治」時期(一五三六年),並將已處死的幾個「異端」 領袖屍體放置在Lamberti教堂上的鐵籠內,高懸示眾,以收警戒之效。』 『在這兩年的統治期間,由於敏斯特主教早已派兵封鎖全城,並實行斷糧措施, 商業貿易顯著退步,而Jan Bockelson的統治手法又過於極端,短期之間難以 取得市民信任。一五三六年其統治失敗後,敏斯特市民更加信託由天主教來統 治市務,對於天主教信仰更是全力支持。這是至今敏斯特人口中,天主教信徒 仍佔60%以上的原因。』 -- 摘自 http://www.geocities.com/issue1_ms/perle.html 根據以上,在我看來一些新教重洗派領導人被判死刑,但今日新教神學教授卻 強調『城內人民慘遭集體屠殺。』,給人這樣的偏頗和主觀印象。 而這種描述法,完全規避了外來政權--新教重洗派的獨裁,所造成的血腥歷史責任! 如果沒有外來政權,哪來這些不必要的死傷和城內人民自衛所造成的彼此殺戮? 1536年中所謂的『城內人民』慘遭集體屠殺,恐怕都是所謂的『外城權貴』, 並非當地原始居民,王博士使用扭曲的描述法,恰好呈現了當今新教多數的歷史觀: 『中古天主教會腐敗,手染鮮血,動輒殺害宗教改革人士以及許多 不願意信仰天主教的人民。新教坐實道德制高點,脫離天主教來 進行改革。』 所以我們不難想像,時至今日,不可能有新教徒會為當年重洗派外來政權惡行, 為這些歷史上的外城權貴們真誠道歉,也不會為新教歷史觀的嚴重錯誤,誠懇地 自省,並向敏斯特的曾受到外教政權所壓迫和屈辱的天主教遺族道歉。 我發現不僅從沒道歉,而且今日台灣新教仍繼續有許多神學教授在傳遞五個世紀前 天主教屠殺改奉新教的敏斯特城民的主觀片面訊息,同時還能敢批判半個世紀以來 ,所謂的『外來政權』是怎麼以軍隊和控制國會來在台施行威權統治,這真的匪夷 所思,我完全不能接受新教,尤其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這種雙重標準的史觀! 在台灣所謂的外來政權領導人,他們面對歷史的傷痛,他們至少口頭上有表達過 道歉,但我們都知道仍然不為許多228受難者以及經歷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人民 所接受, 以此同一標準來比較, 新教神學工作者和新教領導人,他們面對歷史的傷痛,口頭上有表達過道歉嗎? 他們會願意道歉嗎?他們中的一些人,譴責台灣島上的外來政權的同時,可有以 同樣的標準檢視敏斯特的外來政權? 如果台灣的新教途,面對教會歷史時,不自我檢討和道歉,只知道檢討天主教會 ,奚落教會的腐敗,切割自己的責任,天主教徒,如本人,將比228家屬更難接受 新教徒對天主教歷史觀的評論: 『沒想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天主教教會還是如此歪曲教會歷史,這樣教導天主教 徒,真是邪惡、丑陋!!』 -- http://blog.chinatimes.com/prayer/archive/2006/06/22/72708.html 如果天主教果真集體屠殺了新教徒,造成敏斯特的228事件,請問天主教信仰 有可能一直是敏斯特人的信仰主流價值嗎?歷史經驗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 當天主教願意承認自己歷史上的錯誤,包括處理異端和宗教裁判所,教宗也 已為此道歉的同時,新教人士是否也願意給自己一點省思的空間,重新檢視 你們看待歷史的角度,是否公允和標準一致? 特別是據說和台灣天主教有一定良好互動,存有友善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士。 天主教會的領導人一直很願意,並且也透過教宗的許多次道歉,表達對過去錯誤的 自省,如果新教徒不能接受,我可以理解,但不能認同新教徒在二十一世紀仍拿著 幾個世紀前新教單方面主觀的歷史角度,來質疑天主教。 在歷史中,新教徒也有自己的責任,不應該切割,更應該放棄雙重標準的史觀。 所以,我邀請大家在判斷之前,在批評之前,多聽多瞭解不同的聲音, 不要再聽信片面之言,也不要再認為自己不需要向他人他派道歉, 不要擔任歷史的判官,多一點正向思考和寬容,多一點承認自身和自派並不完美。 願大家平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00.111 [新增補充伍碧雯教授的簡歷和再次提出原始資料網址]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100.111 (03/15 15:41) [修正幾個描述字眼]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100.111 (03/15 15:47) [補充一個讓人不舒服的切割說法網址]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100.111 (03/15 16:07) [補充加強評論關於新教歷史神學學者的偏頗歷史描述]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100.111 (03/15 18:14) [修正字句]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100.111 (03/17 12:21)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100.111 (03/17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