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cathlif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083&Itemid=53 【梵蒂岡電訊】教宗本篤十六世第二道通諭《在希望中得救》,於十一月三十日頒佈後一 個星期以來,根據梵蒂岡書局出版社的統計,已經銷售一百萬冊以上。這道內容豐富緊湊 的通諭,是以全人類為對象的,因為內容談的是永遠不斷在追尋幸福的人類。媒體特別向 義大利天主教《公教進行會》總指導神師,多梅尼科‧西加利尼主教(Domenico Sigalini)請教幾個問題,他是義大利巴勒斯特里納(Palestrina)教區的主教。 問:西加利尼主教,今天的人類似乎已經失落追求永恆生命的渴望,只滿足於眼前暫時的 享受,為甚麼? 答:我覺得教宗通諭中的話,正擊中兩點:第一點是關於時間。教宗自問:為什麼我們難 以想像永恆?因為,我們以為天主許給我的未來是現在的延續,是日復一日、無窮無盡的 晝夜更替。由於我們的日以繼夜,經常是無邊的痛苦,所以,我們不希望有一種只是時針 不停旋轉的永恆。第二點,我們需要的是未來生命的品質有所超越。從這個觀點看,我相 信,青年們非常樂意看到自己的未來的品質有所提升。 問:西加利尼主教,您覺得青年會如何接納教宗這道新通諭?而作為主教牧人,您將如何 把這道通諭介紹給青年? 答:依我看來,最主要的還是要知道如何瞭解青年的心態,認識他們的經驗,好使他們隨 著年紀的成長,心中越來越懷有希望。這些希望可能都是細小的,但絕不能忽視,例如友 誼的喜悅,做成功某件事的賞報,擁有某種自立能力的良好感覺,這都是形成未來更大希 望的基礎。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幫助青年、教導青年在他們的小希望中,學會尋求更大 的希望,而且絕不能停止尋求,這就是教宗敦勸每個人應該懷抱的態度。其實,青年們已 經立刻瞭解到教宗的心意,他們早已經腳踏實地。他們最不喜歡聽到自己的父母親,督促 他們要腳踏實地。他們不願意踏在原地,他們要超越腳上所踏的實地,他們要超前、要超 越,這可能是異想天開,但這種不隨遇而安的態度,已經是進入尋求真正希望的境界。 問:西加利尼主教,教宗的新通諭強調基督信徒的希望,不是個人利己主義者,而是為眾 人著想的。這種以大眾為目標的希望,即使是放眼將來,但在現今就能夠改變人的生活。 這樣的訊息吸引青年嗎? 答:的確吸引青年。教宗舉出的一些實例,以那位非洲修女巴西達的美好表樣為先。這位 聖女,自從知道自己只有一位真正的主人,也就是天主那時候起,便從那些沒完沒了的苦 惱中解脫出來,她不再為自己在世上有多少主人而擔憂。我對青年工作有些經驗,我知道 他們樂於和眾人分享這個希望。這是基督信仰希望新的一面,我們至今沒有予以重視。這 樣的希望,我們經常視為個人的,頗有獨善其身的意味,只要我進入天主的平安中,我就 心滿意足。然而教宗強調:那種友誼、那種渴望與他人相處、那種願意和他人建立關係的 美好生活,乃是基督信仰的希望的一部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30.2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