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tianzhu.org/tw/tz_newsd.php?news_id=6986&n_date=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十一月三十日頒佈的他的第二道通諭,《我們得救,還 是在於希望》,已經在全球引起廣泛積極的共鳴。今天這個世界似乎不再帶給人任何希望 ,人們似乎生活在絕望中。可是世界不能這樣地沉淪下去,生命必須繼續,所以希望應該 是有的,否則基督信徒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希望帶給人改造內外的動力,但希望只能來 自天主,人類無法自己創造。教宗這道通諭是給陷入灰心中的人類一服強心劑,希望人類 好自為之,振作起來。 記得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四日舉行就職典禮彌撒那天說:“我治理教會 的計畫方案不在於按照我的意願,也不在於推行我的理念,而在於和整個教會一起聆聽上 主的話和他的意願,讓他來引導我,讓他自己在我們這個歷史時刻來領導教會”。教宗新 通諭以新約聖經的話為起點,取自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第八章第二十四節的話:“我們 得救,還是在於希望”。 教宗新通諭說:“我們不能憑自己的力量建造天主的國…天主的國是個恩賜…我們以自己 的作為當不起得到天國。這個國度總比我們可以得到的多得多,就如一個人被愛總不是自 己應得的,而是一種恩情一樣。無論如何,我們的作為在天主面前總不會無關緊要…我們 可以敞開自己和世界,讓天主進來,他是真理、愛和聖善。就如聖人們所做的一樣,他們 作為天主的合作人,為世界的得救做出貢獻”。 教宗在通諭中指出人類經常想憑自己的力量來拯救自己,古今許多重要的思想主義意識形 態或把自由絕對化,或把正義決對化,或崇拜科技的進步,以為憑著科技足以操控大自然 。教宗進一步指出:“畢竟,人所追求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幸福。人也許根本不瞭解幸 福的真諦,但他知道幸福應該存在,而且不由自主地被推向幸福的方面移動。在這種似知 不知、似懂不懂的情況下,人懷抱著許許多多的希望,甚至有時以為只要獲的希望中的一 個,就可以完全心滿意足。殊不知在得到所希望的之後,又發現這個希望並非一切。於是 ,他覺察到只有無限的東西才能真正滿足他”。 教宗的通諭寫說:“人是為了一個偉大的事實而受造,也就是為了天主而受造,為了被天 主所充滿。從這裡看來,人類的偉大希望只能是天主而已,可是我們只憑自己的力量是無 法抵達天主那裡的”。“雖然如此,人有時還是想要建造一個沒有天主的國度,一個不依 賴任何事物、享有絕對自由的人間完美團體。哪知面對人類脆弱的條件,這個希望是越來 越遙遠,人因此產生恐懼:害怕繼續不斷地失落我們的希望的依據。人心中有許多神,唯 獨沒有天主,於是陷入黑暗的世界之中,眼前所見的盡是茫茫的前途”。 教宗的通諭強調:“我們不能賦給自己希望。真正偉大的希望只能夠是天主,他愛我們, 而且將愛我們到底,他耐得住各種失望的考驗。只有和這個絕對又可靠的愛建立關係,則 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能得救,因為沒有任何事物,也沒有任何人能夠使我們脫離天主 的愛。這個愛天主在基督身上給我們啟示了出來”。 教宗在通諭中舉出多位聖人為基督信仰的希望作證,第一位竟然是大家沒有想到的非洲蘇 丹聖女若瑟比娜‧巴希塔。這位聖女原是一個奴隸,她身上一無所有,只有先前幾個主人 留下的一百四十四個傷痕。她憑自己絕無法翻身。當他遇到眾主人的主人耶穌基督後,幾 乎無法想像她竟然能夠完全被天主的愛所充滿。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這位被天主的愛所 釋放的非洲女奴冊封為聖女。 法國十九、二十世紀之間著名的天主教詩人夏爾‧貝璣(Charles Peguy)曾說:“面對 信德和愛德,望德似乎顯得微小得多,但事實上乃是望德在帶動信德和愛德”。新約聖經 學家阿爾貝‧萬霍伊樞機主教也向本梵蒂岡電臺說:“望德賦給推動力,這個力量既不能 來自信德,也不能來自愛德,因為缺乏望德,愛德就顯得有點癱瘓,而信德也變得有些抽 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30.236.66 falstaff:轉錄至看板 Christianity 12/23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