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新聞出處: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6/4299446.shtml 【聯合晚報╱焦元溥】 2008.04.14 最近讀到一則新聞:年初教廷傳來風聲,以保守著名的「前樞機主教拉辛格」,也就是現 今教宗本篤十六世,有意修改聖週五(The Good Friday)晚上,紀念耶穌受難與死亡禮 儀之「隆重祈禱文」中關於猶太人的禱詞。小小更動,背後卻象徵重要神學議題。在國際 社會動亂頻仍,期待宗教追求對話而非對抗的今日,任何風吹草動都足以讓有心人大作文 章。也難怪消息一出眾所緊張,梵蒂岡動向竟讓人膽戰心驚。 對音樂人而言,華格納最後一部樂劇《帕西法爾》(Parsifal)中的〈聖週五音樂〉,大 概是關於這儀式最出名的音樂創作,其中的宗教觀也耐人尋味。雖是以基督教和聖杯傳奇 為本,華格納在歌詞中卻刻意避開「耶穌基督」之名,僅以「救主」稱之。但最出人意料 的,或許還是他將東方佛學觀念引入此劇,融整兩大宗教的「同情」與「慈悲」,甚至帶 入生死輪迴:當年耶穌背十字架赴刑場時受到一女高聲嘲笑。為此缺乏同情的罪孽,她在 多世劫難中痛苦掙扎,此生化為女巫昆德麗——雖欲行善贖罪,卻受永世詛咒,輪迴中永 被黑暗誘惑,苦海無邊不得解脫。 每一次,我聽到第二幕開頭,花妖魔君克林索呼喊昆德麗諸多前世之名,招換她此世繼續 為邪惡服務,以及第三幕純潔愚者帕西法爾歷經磨練,終於返回聖城,並以聖水施洗解脫 昆德麗的輪迴之苦時,我在嘆息中總是百感交集。若能看到宗教善念,藝術可讓不同神學 整合為一;若僅見教義分歧,即使共信一主也有糾紛無數。事實上,爭議來自人為,宗教 多半是被私心綁架的犧牲,只是若有心為善,歷史仇隙也能當下化解。天主教與猶太教、 東正教的歷史紛爭,可以藉由若望‧保祿二世的努力而大幅和緩。但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夠 相信,不過一百年前,中東世界受人敬重、名動公卿的兩大阿拉伯文巨擘,竟皆是天主教 徒? 「四月最殘酷」——受《帕西法爾》影響甚深的艾略特,長詩《荒原》首句如此描述血染 春天。宗教將為世界帶來如何變局?之後每一個耶穌受難的聖週五會如何度過?除了人類 智慧,或許我們更需要上帝慈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