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LEONISS:祈禱跟禱告都是pray不是嗎? 只是翻譯的問題吧? 05/27 22:56
我想要強調的是屬靈意義上的豐富意義。 天主教的祈禱是先聆聽天主,讓天主的話進來,然後才是人的回應。 並不特別強調告知天主something,反而是強調祈禱包含了人要聆聽天主聖言,與主 相遇並聽主而行。教會有極其豐富的祈禱靈修。 我簡單列一下幾個我注意的點:<網址前文已提供> 「祈禱是舉心嚮往天主,或者向天主求適合的恩惠」。 祈禱就是天主的渴望與我們的渴望相遇。 基督徒的祈禱是天主與人在基督內結盟的關係。它是天主的行動,也是人的行動; 它發自聖神,也出自我們,並與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的人性意願相結合,而完全指向 天主聖父。 在新約時代,祈禱是天主子女,跟無限美善的天父,偕同祂的聖子耶穌基督及聖神 活生生的關係。天國的恩寵是「整個天主聖三與人整個的心神的結合」。因此,祈 禱生活就是經常活在天主聖三的親臨及與祂的共融中。這一生命的相通隨時可得, 因為透過洗禮,我們已經與基督結成一體。基督徒祈禱的特色正是與基督的共融, 並且這共融擴展到祂的身體、教會內。祈禱的幅度就是基督之愛的幅度。 祈禱與人類歷史是分不開的;祈禱是在各歷史事件中,人同天主的關係。 天主與芸芸眾生訂立永恆不渝的盟約時,常請人們向祂祈禱。然而,特別由我們的 祖先亞巴郎起,祈禱才在舊約中啟示出來。 ...... 成為童貞女之子的天主子,學會以祂人性的心來祈禱。祂從祂母親那裡學習祈禱, 母親心裡保存著全能者所行的「大事」並予以瞻想。 路加福音特別強調在基督的職務中,聖神的行動和祈禱的意義。耶穌每當面對自己 使命的決定時刻,都首先祈禱。在受洗及顯聖容時,父為祂作見証之前;在透過自 己的苦難,落實天父愛的計畫之前;在給予自己宗徒傳教使命的關鍵時刻:簡選並 召叫「十二人」之前,在伯多祿宣認祂是「天主的基督」之前 ,為使宗徒之長的 信德在誘惑中不致失落>,祂都祈禱。耶穌在完成天父所要求的救世事件之前所作 的祈禱,是謙虛地和信賴地把自己人性的意願交託於天父的愛的意願。 ~~~~~~~~~~~~~~~~~~~~~~~~~~~~~~~~~~~~~~~~~~~~~~~~~~~~~~ praymid插一段分享在此: { 我們表達願意把自己和他人生命中的主權交託於天父,仰賴永生天父的慈愛, 這是  為自己和他人祈禱的意義。天主教徒每回團體祈禱--彌撒中的信友禱詞,喜歡用求  主俯聽我們作每個祈禱意象的結尾。故能為別人的靈魂祈禱,只要我們願意謙虛地  和信賴地把自己人性的意願交託於天父的愛的意願就可以這麼作。對永恆中的天主  來說,祂早已俯聽我們。這樣的祈禱不只是告訴天主一些事情,同時也是讓天主的  渴望不斷地藉由祈禱進到我們的心中。     } 耶穌向父祈禱並在接受恩惠前先謝恩,祂也教導我們要有子女的膽量:「你們祈禱時, 不論求甚麼,只要你們相信必得,必給你們成就」(谷11:24)。這種祈禱出自一種絕不 懷疑的信德(瑪21:22),這就是祈禱的力量:「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谷9:23)。 心禱是聆聽天主聖言。這聆聽並不是被動的,而是信德的服從,僕人的無條件接受 和子女之情的依附。它參與成為奴僕的聖子的「是」和天主謙遜婢女的「爾旨承行」。 心禱是沉默,是「未來世界的象徵」或「無聲之愛」。心禱中的言語並不是說話; 而是好像使愛情之火得以燃燒的木柴。就是在這為「虛浮」的人無法忍受的沉默中, 天父向我們講述祂聖言的降生、受苦、死而復活;孝愛之神使我們分享耶穌的祈禱。 聆聽上主的聖言,參與祂的逾越奧跡,都是我們學習祈禱的時刻。但每時每刻,在每 天的事件中,上主都賜給我們祂的聖神,使我們的心中湧出祈禱。關於向天父祈禱和 祂的眷顧,耶穌的教導可說是異曲同工: 時間操在天父手中;是在「現在」這時刻, 我們與天主相遇,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今天你們該聽從祂的聲音,不 要再心硬」(詠95:7-8)。 在每日每刻發生的事件中祈禱,是啟示的天國之秘密的一種:這些秘密啟示給「小孩 子」,給基督的僕人,給真福中的窮苦人。祈求正義及和平之天國的來臨,以影響歷 史的進行,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把祈禱帶入到每日各種平凡的情況中,也同樣重要 。任何祈禱方式都能成為耶穌所比擬的天國的酵母。 -- 發覺、尊重、善用上天賦予每個人內在生命中的真善美聖及其所含的力量 --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關懷社會公開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01.155
percus:長知識,推! 05/28 23:58
LEONISS:喔喔 推這篇! 也感謝你的回應 05/29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