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okky (茶杯找茶杯)》之銘言: : 我這次講的也不是同性戀,我只是希望不要劣退而已。 我想表達的概念是: 在網路上跟在教會裡頭, 環境不一樣, 作法也會有差異 雖然我對劣退的結果略感驚訝, 不過我會建議尊重板主的判斷. 理由是如果細讀 進板畫面, 不難明白這裡不適合將自己的論述, 加上聖經中耶穌的話, 提高自己 的論述權威性, 與耶穌所說的福音勸諭同高. 耶穌在說那句話 (Z文末尾那句)的 時候, 他是天主子, 天主教會的刊物甚至彌撒中, 有些人也用同樣的經句, 但他 們是司鐸, 是講解聖經福音的時候, 而不是發表一個個人主觀見解的時候才這麼 說. 所以就以前的判例來看, 這裡並不被視為教會內團體的延伸, 這個板比較像 是一個公開的論壇, 比較適合作為大家不分背景對話溝通的地方, 而不是發表單 方看法後就立刻結束, 不打算回應其他人的意見的片面聲明記者會. 這種溝通方 式很像是唸完一段嚴正批判聲明就隨即離開的感覺, 在一般的社團, 公司, 會議 , 或是團契, 甚至是家人分享溝通的時候, 這通常會給人很情緒化的感覺, 比較 不幫助正確理解彼此想法, 也容易造成衝突, 雖然我看了之後決定不予理會:-) 此外, 我個人認為此回同性戀的討論串是因我的一念之差, 轉載為楊牧師祈 禱的文章所引起的, 咱們天主教講的是全人關懷, 不只是關心一個人的性向和衍 生的層面而已, 這是我之所以要強調楊牧師的死因並不全然100%因為她創辦同光 同志長老教會, 而受排擠. 因為一個天主教徒要關心另一個人, 不應該先貼標籤, 而是全面地去認識, 包括這個人的原生家庭, 成長環境, 過去生活經驗, ...... 就算是同志, 也有自己與爸媽的故事, 也有學生時代, 也有對人生意義的追尋, 這些都是同樣身為人的經驗, 所以我支持那位陪伴你的神父的牧靈做法. 所以 我希望范凱令神父和張春申神父的文章能幫助大家理解教會中一些人的努力, 而 不必先認定天主教會歧視同志或天主教會認定同性戀是無可赦的大罪(這也算標籤), 來談這個話題. 網路上, 大家都要學習尊重和忍耐, 我也樂於承認不少時候我缺乏忍耐, 但我想說不管該文判決為何, 我個人希望當事人永遠別因此放放棄向任何他人 表達自己想法, 爭取更多人認同的機會, 我相信這裡還是有不是為吵而吵, 而 能夠有良性正面溝通的空間. Z的文章仍保留在精華區, 唯一差別就是劣文數+1, 但我認為Z希望他的文章被看見的原始動機已經被充分滿足了, 若太在意得失榮辱, 會影響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頭, 畢竟充分發揮和更去善用天主給的天賦潛力, 把塔冷通拿出來用, 這才是該多費心思的:-) 大家都期待看到好文, 無論已經過去的昨天發生了什麼, 網路上的東西不必看 太重, 網友所講的, 包括我在內, 可能未來的明天看來都很可笑. 我喜歡舉的例子 是天主教的改革者聖依納爵羅耀拉, 他創辦的修會若被解散, 他表示他一刻鐘的 祈禱就能釋懷. 當19世紀鎮壓發生, 40年後重建, 似乎今日耶穌會士從來沒放在 嘴巴上講過, 也不為此批評抱怨天主教會是如何糟糕地打壓他們, 他們默默地繼續去 做天主要他們成為的人, 做天主要他們去做的事, 繼續栽培領袖, 這是做大事的格局, 也是真正的改革者, 這跟有幾篇優文或劣文一點關係都沒有. 優文或劣文不應該是 發表文章的目的, 發表文章只是方法, 目的應該是相互了解, 相互幫忙成長, 手段和目的不應該混淆, 這是我以朋友的身分, 所分享的看法和建議, 希望Z不要 太難過, 我猜我大概和你們兩位都有認識, 不然至少也有幾個共同的教會友人, 希望還能看到你們發表更多的好文章:) 至於你的個人經驗, 我想比起LEONISS的朋友幸運多了, 但這邊不是關起門 來吹冷氣的教會小團體, 是一個公開的論壇, 實在不方便多轉述在團體中所聽到 的經驗, 同時我也不希望例子過於公開化, 引起某些過度保守的正義人士去責難 他們所不認識所不了解的神父, 或不曾聽聞也無法置信有以愛德至上的牧靈作法. -- 發覺、尊重、善用上天賦予每個人內在生命中的真善美聖及其所含的力量 --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關懷社會公開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9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