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alstaff (no day but today)》之銘言: : 這是我們朋友說的 不過這不是他說的全部 : 他說的是 : "天主教不會做錯 天主教也不會做對 : 因為天主教太大了" 這是一個語言的陷阱。 曾有新教人士宣稱(註ㄧ): 天主教的體系很龐大,他們設法要包容一切。 他們什麼都接受,但是也常常帶來一些混亂。 就我所知天主教的朋友自己回答的是你們有層次高的有層次低的。 層次低的會去拜瑪莉亞不足為奇。 然而天主教本身有一個處理內部不同意見和見解爭議的機制, 那個叫做大公會議。 天主教的信理放諸四海皆準,天主教世界主教會議才剛結束, 而我一向慶幸自己不是受北美白人主教的管轄,對於北美的教會亂象, 以及至今仍無法根除種族歧視的北美教會人士,全球天主教仍有制衡他們的力量。 美國教徒習動輒把宗教領袖和政治人物,用保守派和自由派二分法檢視, 我個人曾在貴板抨擊過,這些分派都是他們自己亂分的,並非真有此實體派別。 然而我從未嘗試判定他們是不是天主教,也不愛用這種[是不是天主教]的思維 ,並以此來決定對錯是非,來檢視板上其他網友的言論和舉措。 像新教徒彭蒙惠不是天主教徒又如何,她傳福音的做為和影響,超過許多新教徒 的理解範圍,她具體幫助許多人成為更好的天主教徒,更好的其他宗教徒。 先把他人套上框架,先貼標籤(立場)再決定是非公義,並不符合耶穌基督的教導。 我個人是天主教徒,但不屬於耶穌會,我屬於一個堂區,也參加過ㄧ些教會的團體, 然而有一些人習慣性地貼我標籤,然後以立場來決定如何解讀我公開發表的句子。 以人的背景而廢言,不能看見在日常生活中生活的天主。 若說到真正體系龐大,彼此了解甚少,毫無內部溝通和解決問題機制的宗教團體, 實在是太多了。最後分裂,變成某些人所謂的百家齊鳴,用這種美化來掩蓋缺乏 互動互信的機制,變成只能相互放話和排擠競爭搶人,實在是不是人類的福氣。 如果說總有些人錯,總有些人對,那的確是如此。 順帶抱怨一下, 我曾在貴板善意推文指出對某電影的見解是屬於新教的見解,而非天主教的立場, 我這樣的表達其實無意進一步討論誰好誰壞,誰對誰錯, 但卻有無聊的天主教徒指責我,真是莫名其妙。 又不是每個天主教徒說的都對,做的都對。 天主也不只有只能在天主教會中發現。 有人落入二分法,企圖把我貼標籤,卻無視於自己經常在板上武斷宣稱某些見解: 這是天主教,或說另一些看法:這不是天主教,藉此二分法來判斷對錯。 很抱歉,這世界不是這樣,這全球天主教會也不是這樣運作的。 我認識的優秀天主教徒,彼此是相互幫忙反省自省,自我克制,為了擺脫每個人 內心的私慾偏情,避免主觀的意識影響自己的判斷。 做錯的天主教徒,在台灣教會,我看到主教們積極處理,不會放任等待媒體踢爆 才來切割停權,也不會縱容牧者在媒體前以汙穢言語攻訐特定政治人物而失去平心。 這就是水準和基本風度。 我不會說做錯的,不是天主教,因為他們明明就是天主教徒,天主教神父或修女。 但是總有是非黑白,總有可以依循的機制,天主教做對的例子那麼多,連新教盧牧師 都發現了,如果再看不到[天主無所不在,處處都在],老實說我承認我沒辦法。 註一:新教信望愛資訊中心執行長 & 新教財團法人信望愛資訊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陳鳳翔女士(lk, 陳小小)的言論 ftp://ftp.fhl.net/pub/digest/Christian/comparison/cath0.txt : 我想 他說的是 大方向不會錯 : 就像IBM一樣 太大了 : 他們不會做錯 他們也不會做對 : 20年前 IBM投入比較多的錢 作個人電腦 : 後來個人電腦就發達起來了 全世界都在用 : 可是他們不想做作業系統 找了一個小公司微軟 : 結果 現在微軟 變的跟他們差不多大了 : 所以 他們沒有做錯 他們也沒有做對 是這樣嗎? 我只知道雷曼兄弟跟沒做對,他們的高層坐領高薪,結果把公司搞倒, 害一堆人失業。 我只知道美政府拿納稅人的錢相救AIG,AIG的主管們紛紛奢華度假去,他們顯然大錯。 美國政府沒有如同天主教教宗和明愛會的弟兄姐妹所提醒的那樣, 優先把窮人當作會議關心的中心對象。 美政府和國會他們當中有不少教徒並未重視公義, 繼續縱容奢侈的AIG主管們享樂而毫不感到羞愧。 AIG跟雷曼兄弟公司夠大了吧? 許多貸款買房子卻繳不起,信用過度擴張的結果,造成苦果, 這種消費主義的習慣,天主教會早有提醒和教導。 天主教教導的是生命重於食物,身體重於衣服。 美國Yahoo!公司為了盈利而不擇手段,雅虎香港分公司提供了記者的IP地址 和登錄時間,結果被國會議員在聽證會上斥為 [科技和金錢上的巨人,但卻是道德上的侏儒]。 可是諸位可有聽過北美基督徒發起抵制雅虎的舉措嗎? 報導提到:身為雅虎的創辦人,楊致遠雖然向師濤的母親表示道歉之意,但對未來 遇到同類事件時如何處理,其回答卻是:將持續經營中國市場,但也會讓公司以負責 的方式運作。如此支吾以對,答了等於沒有答。再次讓世人看到,雅虎為了商業利益, 已經完全抽掉了自己的脊樑骨。 Yahoo有沒有做錯,有沒有做對?難道只要夠大就可以迴避這個問題嗎? : 現在的天主教 大概不會是Google : 能有那麼多創新的東西 現在的天主教徒,對於十六世紀以來的天主教的改革創新,多數還是很不熟悉。 : 一些基督教派 (他們都比天主教新) 全部都是新教,當然組織體質新,但不代表觀點新見解新。 : 比較有可能像Google一樣 : 不過 我們看到很多有創意的公司 : 可是成功的 可能不到5% 成功的定義不同。 如果在蘭嶼的市占率高低決定成功與否,那麼台基長老教會顯然比較成功。 不過他們的手段我引以為恥。 : 所以 選擇這些比天主教新的基督教派要小心 : 如果你很有眼光 選到像Google一樣 很不錯的基督教派 : 那當然很好 如果不是的話 那可能就不太好了 : (基督教的教派 還蠻多異端的 也有一些極端主義的教派) : 畢竟 天主教在2000年前 也像現在的Google一樣 : 從很少人開始 有一陣子非常成功 發展開來 : 然後 經過了2000年 : 對基督宗教有興趣的朋友 : 你們如果選天主教 絕對不會錯 : 不過 在天主教 可能會少掉一些創新的東西 : 看你們怎麼選擇了 在天主教,不容易發現創新的東西,但不代表這些創新的東西不存在於天主教內。 想要發現,得要很努力探求才行。 -- 發覺、尊重、善用上天賦予每個人內在生命中的真善美聖及其所含的力量 --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關懷社會公開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99.37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99.37 (10/22 11:12)
LEONISS :好奇想知道長老教會在蘭嶼的傳教方式是什麼? 10/22 12:31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101.121 (10/22 15:07) ※ 編輯: praymid 來自: 220.131.101.121 (10/22 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