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邊接受化療、邊台北台東兩地看診 癌末醫師生前發揮大愛 (2008/11/27 16:01) http://www.nownews.com/2008/11/27/91-2371937.htm 看診到嚥氣前一刻,癌末醫師大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東聖母醫院骨科醫師施少偉,因為三種癌症併發過世,儘管化療期間身受吐血 和病痛折磨,但是過世前4天,還是抱病看診,甚至自責沒辦法替病患多做點事。 因為他的大愛大家稱他「施老大」,知道他走了心裡都相當哀痛。 蓄著鬍子、挺拔的模樣,這位不穿白袍的好好先生,病患信賴的優秀醫師,就是 施少偉。他生前曾為醫院錄製的影片,現在卻成了人生的最後翦影。 罹癌已故醫師施少偉曾說過,「做一個醫師,就是要誠實誠懇。」就是這樣的奉 獻精神,施醫師在3年前檢驗出罹患癌症末期,儘管定期到台北接受化療,對於台東 聖母醫院的工作,仍然放心不下,台北、台東兩地跑,堅持看診。施少偉醫師妻子 林茜莉心疼的說,他就抱持多活一天就要多看一天病人。 這樣抱病看診的堅持,看在醫院同事的眼裡,大家都相當心疼與不捨,甚至還寫 下了一張張的字卡,要他不要太勞累。 儘管現在骨科的門診空蕩蕩,外頭還貼著專任醫師施少偉的門診時間,但施醫師 卻永遠沒辦法回來為大家服務,而這樣對病人的責任,讓院方還曾打算提名施醫師 作為醫療奉獻獎人選。 台東聖母醫院的員工鼻頭泛紅、卻停不下來手邊的動作,因為大家都還沒辦法接 受施老大走了的消息,只能用這一隻隻的紙鶴,祝福這位為台灣醫界奉獻大半輩子 的施醫師,一路好走。(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吳宜霖、廖容瑩) 罹癌醫師 病逝前堅持看診【聯合報╱記者施鴻基、羅紹平/台東縣報導】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4619147.shtml 儘管本身是癌末病患,身受吐血、化療之苦,台東聖母醫院醫師施少偉依舊看診, 過世前四天仍抱病上班;廿四日嚥氣前,還自責無法為病患多做點事;醫院員工主 動排班為他守靈,只因割捨不下對「老大」施少偉的情感。 「老大走了!」廿四日凌晨四時左右,許多聖母醫院員工睡夢中接到電話,紛趕 到醫院,送骨科醫師施少偉最後一程。有人建議把遺體轉送殯儀館以便公祭,但院 長鄭雲不肯,決定在醫院小教堂為他布置靈堂,鄭雲說:「這裡就是他的家。」 被同事暱稱「老大」的施少偉年僅四十九歲,留下妻子和一子二女,家中沒有任 何經濟收入;斷氣前,醫院決定為他辦理院內募款,他勉強同意,但遺言交代「後 事剩餘的錢,要捐回給醫院」。 聖母醫院執行長陳世賢說,施少偉是員工眼中的典範,「以他對病患的付出,早 就可以獲得醫療奉獻獎,只是他總不願意,常說『我還有領錢,沒有傳教士那麼偉 大』,其實如果不是他,聖母醫院早就倒了」。 陳世賢說,五年前,聖母醫院面臨倒閉,許多醫師都到其他醫院服務。來自門諾 醫院的施少偉,是被挖角最多次的醫師,「當時他掛名聖母醫院負責人,如果他走 ,醫院就倒了,可是他堅持留下奮鬥」。 老員工回憶,當時施少偉對大家說:「我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直到生命結束。」 想不到一語成讖。 三年前,施少偉驗出罹患癌症,且一次就患了肝癌、肺癌、直腸癌,都是末期。 他的妻子林茜莉含淚說,丈夫當時向上天祈禱「再給我五年,看著小孩長大」;去 年知道身體已經不行,曾私下向友人說「再給我一年就好」。她曾埋怨為什麼不多 求一點,丈夫卻說「有了奇蹟,就不可以太貪心」。 院長鄭雲說,施少偉須定期到北部化療,返回台東總是顧不得休息,馬上看診; 每次領薪都退回一半,說「我虧欠醫院,做的太少」,還主動加班看夜診;同仁心 疼他,九月醫院為他取消夜診,希望他晚上可以休息,想不到還是撐不過。 林茜莉說:「他太傻了,半夜病發,強忍痛苦,也不許我代他上急診,他說『這 樣會太讓別的醫師辛苦了』,總是忍到天亮。其實我們也知道相聚時間不多了。」 照顧施少偉走完最後一程的醫護人員說,他生命結束前非常辛苦,腹部積水整夜 無眠,吐血次數越來越頻繁;過世前四天,還撐著要穿衣服看診,直到在鏡前發現 已形銷骨立,才苦笑說:「我這樣會嚇到病人,還是不去了。」 施少偉是菲律賓華僑,生命中有一半以上時間,都在台灣醫界服務,且堅持在後 山看診,他曾在知名大醫院服務,卻認為「那不是我想要的醫師生活」,立志當鄉 下醫師。 【2008/11/27 聯合報】 [醫院幫他治喪,發的訃聞] http://mypaper2.pchome.com.tw/news/0701023/3/1311299610/20081126095611/ (麻煩大家,都看到上頭這個網址了,麻煩請點閱,才算完整讀完不遺憾喔!) [關於台東聖母醫院,善導週刊報導] 【台東訊】六年前,蕭玉鳴修女要把個人醫療奉獻獎賣給陳水扁總統,當時的台東 聖母醫院窮得面臨倒閉;六年後,鄭雲院長代表聖母醫院接受這個醫界的最高榮譽 「團體醫療奉獻獎」時,醫院還是入不敷出。我們打趣地說:「今年要不要把獎盃 、獎牌賣給馬英九總統?」 個人醫療奉獻獎表彰個人的偉大情操,而五十年不到、五十床不足的聖母醫院, 竟然能接二連三的誕生六位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這裡特殊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 地影響著許多人,在六年前那段危急存亡的日子裡,當許多人迫於現實選擇離開時 ,還有更多「大柱子」選擇留下。 曾有某位管理顧問試著要將醫院導入企業經營理念,她氣得公開大罵院長太軟弱 沒有擔當,院長默默承受。同仁們心疼的抱著院長痛哭說:「他怎麼可以這樣罵人 ?」院長反倒安慰大家:「他來,我真的看到醫院的進步,只要對醫院有幫助,這 點小挫折我可以承受。」豈知院長承受的可是數百人的生計! 某家醫院表示想收購聖母醫院,但他只要醫院的硬體和醫生,其餘員工他都不要。 院長當然不可能答應。但風雨飄搖的氣氛全院都感受得到,外面也傳聞聖母醫院要 倒了。醫院打算關閉最引以為傲的婦產科,結束外科門診,再試著找出一條可以轉 型的路。深愛醫院的婦產科吳醫師,不希望自己變成醫院不能轉型的負擔,隔天即 提出辭呈;外科天才柯彼得醫師則哭著告別醫院。 雨天的醫院,淒黑的走道空無一人,院外下著雨,天花板也滴著水,施少偉醫師 說:「醫院哭了。」服務超過二十年的廚房楊姐和大黃抱在一起哭說:「只要醫院 沒有倒,我們一定會留下來。」辛苦撐起居家照護團隊,許多單位都想挖角的蕭燕 菁主任說:「只要艾修女在台灣一天,我就不會離開醫院。」全心全意在醫院與病 人一起的施醫師依然堅持地說:「很多地方要我,但是聖母醫院更需要我。」 如同衛生署長說的,出過六個醫療奉獻獎的醫院,應該很容易募款,但是聖母醫 院卻只會默默地做好事。修女說:「左手做的善事,不要讓右手知道。」 這麼多好人,做了這麼多好事,這樣的好醫院,外面卻都不知道。直到院長跑去 向主教借錢,外界才開始聽到SOS的求救訊號。 於是,許多人受到了感動,從四面八方前仆後繼也來台東加入奉獻的行列。他們 說:「不要說謝謝我們,其實是聖母醫院給我們機會,讓我們找到自己心中的『蘭 巴倫』。」 註:蘭巴倫(Lambarena)位於非洲,是集哲學、神學、醫學、音樂於一身的史懷哲 博士奉獻半世紀之久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97.193
praymid :善導 http://tnews.cc/07/newscon1.asp?number=12686 11/27 21:24
Ivangelion :推薦這篇文章....哭哭 11/27 22:51
panzerleader:R.I.P 11/28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