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錄自人籟論辨月刊 不過還是希望版友去買人籟雜誌 ===== http://www.tianzhu.org/tw/tz_specialarea.php?sp_id=3&art_id=330&page=1 感謝天主我們培養的人有能力造反 本文取自 人籟論辨月刊- 2009年5月號 撰文∣魏明德 (benoît Vermander) 翻譯∣張令憙 賴甘霖神父(Fr. Andrés Díaz deRábago)可能是今天台灣最有名的西班牙人。這位 九十二歲的耶穌會神父聞名台北,因為他有著富於感染力的笑聲,並且熱切地將溫暖散播 給遇到的每個人。賴甘霖神父也是「賴醫師」,年紀輕輕便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專長是斷 層攝影,運用於脊椎部分的放射線醫學。他回憶道:「當時全西班牙只有六部斷層攝影儀 器。」今天他仍不斷在一家又一家醫院奔走,去探訪關照他的耶穌會弟兄以及許許多多其 他朋友。他於1970至2000年間在台灣大學教授醫學倫理,並一直擔任天主教護士協會的輔 導神師至今,因此他去醫院探訪了無數次,幾乎每次都會遇到熟人親切地跟他打招呼。 家承 不像幾百年前征服美洲和菲律賓的西班牙人那樣(他們也企圖征服台灣過.),賴神父並 非好戰的那一型。但這可不表示他的生活一直都平靜無事。事實上,他的故事反映出西班 牙及世上其他地方在二十世紀所經驗的許多事件與悲劇。賴神父於1917年生於嘉里西亞( Galicia),這個省份鄰接葡萄牙,經濟困窘。他的祖父在大學教希伯來文和社會學,但 最關切的卻是農村貧窮問題,一直想方設法幫助他摯愛的嘉里西亞發展。他著書甚多,還 寫過一篇很有影響力的文章,探討「農村信貸」(rural credit)。因此他過世之後,他 最小的兒子(賴神父的父親)繼承了部分土地,便毫不猶豫地賣掉整塊地,開設養殖漁場 ,希望能夠提供長年失業困苦的人工作機會。他娶了一位年輕女子,家庭背景雖非同樣的 書香門第,卻和賴神父的家庭抱有類同的社會關切。賴神父的外祖父幾乎是無心插柳地開 辦了銀行,因為他素有廉潔正直的名聲,附近的農民將產銷資金委託給他,他則給付利息 ,就此經營起家庭銀行。賴神父的媽媽也活躍於慈善事業,她著手興建便宜的住宅單位, 好讓窮人也能擁有自己的屋子,而這只是她數項慈善計畫創舉之一。此外她還有餘暇生了 十個孩子,其中四個死得很早,安德肋(Andrés,賴神父的西文名字)排行第七,他最 小的妹妹(她也生了十個孩子)至今尚在人間。「我母親總是不得空閒,忙這忙那的,她 很願意幫助地方上的窮人或我父親漁場的雇工。她也非常愛我們。她的愛是無私的。當我 決定進入耶穌會,後來又決定到中國去,她告訴我:別為父親和她擔心,只管去做我覺得 必須做的事.。」 這個家庭不只有著根深蒂固的基督信仰,還伴隨社會關懷的先驅意識。賴神父還有一個哥 哥也是醫師,後來擔任某醫院的院長,因為公開對西班牙醫院的衛生狀況「表示遺憾」, 被當時衛生部門的首長逼迫撤回言論,不然就得離職,而他毫不遲疑地選擇了離職。賴神 父最小的弟弟也是耶穌會士,後來在成為西班牙遠距學習的先驅。然而二十世紀前半葉的 西班牙政治動盪,右派與左派的對立越來越激烈,而天主教徒多半支持右派,反教權主義 者則與左派聯手(但在巴斯克地區並非如此,當時這區域同時擁護共和政體,也歸屬天主 教),終於在1936年爆發內戰。賴神父有一位兄弟死於戰爭,他自己也在軍中受傷。或許 也是基於這個經驗,內戰結束,他取得醫學文憑之後,才會選擇進入耶穌會。他自認這是 個困難的抉擇。無論如何, 1 9 4 0 年安德肋進入耶穌會在薩拉曼卡(Salamanca)的初 學院,就此展開人生新的一章.。 中國、菲律賓、東帝汶 安德肋唸完大學後才決定修道,但其實他早孩提時期便夢想成要當傳教士。最後他實現了 夢想,於1947年抵達北京,可以說是剛脫離西班牙內戰,就又捲進中國內戰裡。他在南京 待了幾個月以後去了上海,1949到1952年都留在那裡,並在上海接受祝聖成為神父,那也 是中國最後一批外國傳教士晉鐸。「我愛中國,」他至今仍這麼說:「在那些患難日子裡 建立的友誼,根紮得很深很深.。」在中國五年後,他跟其他所有神職人員一樣,都不得 不離開,而這次他的目的地是菲律賓。他在那裡取得了第二個博士學位──神學博士,之 後他在馬尼拉的一所大學教書,同時管理宿舍。「我很忙,忙到沒空休息,」他回憶說: 「任務一項接著一項來。你猜後來怎樣?我又像愛上中國一樣愛上了菲律賓──但就算有 了新歡,我還是從來沒忘記過舊愛。」 不久後,賴神父又有機會愛上另一個國家──東帝汶。1961年,他接受任命成為那裡的神 學院院長,在當地停留了八年之久。當時這國家仍是葡萄牙殖民地,非常貧苦, 處境甚 至可用悲慘來形容。 「某方面來說,當時神學院是唯一真正的中學。我們有一位了不起的主教,他明瞭東帝汶 很快就要獨立,神學院的角色不單是培育神父,也要培育一些有能力帶領國家走向和平進 步的公民領袖。」而獨立後東帝汶的第一任總統拉莫斯霍塔( Jos Manuel Ramos-Horta ,也是199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果真就是這所神學院的學生。 賴神父在東帝汶八年,接觸極度貧苦的人,又見證了當地尋求尊嚴和政治獨立的覺醒時期 ,這對賴神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經驗,到現在他還滿懷歡喜和欽佩之情,笑著追憶當年在 主教辦公室的某一天:「電話鈴響了,是軍事統領打來的,他忿怒地質問主教,為什麼最 近的一次村莊暴動中,所有的領袖都是天主教徒培育出來的。主教講完電話,轉身向我歡 呼:感謝天主,我們培養的人有能力造反!」說到這裡他又笑了──在東帝汶的日子讓他 了解到,自己的任務是去幫助他人的個人成長,就算不符合自身的感受或選擇,也要深切 尊重每個人依循個人良知的指引所選擇的道路。 愛上台灣 賴神父帶著在菲律賓和東帝汶的青年工作經驗來到台灣,那時是1969年(因此他今年慶祝 來台四十年)。他已經五十二歲,但又再度戀愛了,而這確實是他生命中最長久的一段愛 情,因為他到今天還在這裡!他津津有味地追溯自己在台大教授倫理學和拉丁文的往事, 但更強調自己在職校擔任輔導的角色:「比起那些必須準備考大學的高中生,這些孩子的 心理發展更快速,令我很訝異。」協助青年在心理與心靈上發展成長,是賴神父所熱愛的 工作。「當我來到台灣時,感受到青年承受的重量。我希望他們能過更健全正常的生活。 我看到個體臻於成熟的歷程,也見證了獨立思考的覺醒。在台灣的這些歲月,我看到這裡 所發生的事,跟我青年時代在西班牙的經驗有類似之處,不過台灣人走這條政治之路的方 式理性多了。」 賴神父在台灣的四十年彷彿過得很快。對於結識了這麼多學生,而且至今還會遇見許多老 學生,他也樂在其中。他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 在在讓他肯定當初加入耶穌會的選擇。 「假如我當初決定結婚當醫生,我的生命不會像今天這麼豐富有成果。讓我決定進入修道 生活的理由,今天看來和七十年前仍然一樣,但這些理由變得更真實、更具體。我青年時 相當理想主義,如今我以愛服務他人的心願,卻很具體地跟現實狀況連結在一起。」 「一個傳教士必須認同他所生活的那塊土地。」他突然打了個寒顫:「假如我必須離開台 灣.,對我來說真是太可怕了!」不過,高齡九十二,他有信心能夠愛台灣到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9.13.227.235
forty1001 :推!賴神父真的是一個很可愛又熱情的神父~ :) 05/28 13:55
ardanus :推深切尊重每個人依循個人良知的指引所選擇的道路 05/28 17:40
panzerleader:推! 05/28 19:54
maumauchong :賴神父最可愛了喔!!!! 05/28 23:26
teiko :我也喜歡賴神父~^^ 每次看到賴神父都很開心 05/29 01:30
dearevan :超可愛的 06/03 04:07
sunnychu :賴神父!親一個!! 06/03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