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kwuntung.net/tthp/topics/tra/bible.htm 1. 香港天主教現時用的聖經是1968年的思高譯本。中國基督教(天主教及新教)最早期可 以追溯至唐朝的景教。可是未能確定當時是否有譯聖經成中文,但至少有譯過一些書卷章 節, 而當時翻譯成中文的宗教詞語不太理想,例如耶穌當時就譯成「耶鼠」!景教來自敘 利亞,故使用敘利亞文的譯本。元朝北京有方濟會的主教翻譯聖經,但卻不是譯成中文, 而是蒙古文。 2. 中文聖經翻譯到了明清時期才堪稱足述。那時只翻譯小部分聖經,作禮儀和傳教之用 。耶穌會於1615年曾想翻譯全本聖經,可是卻遭當時的澳門長上(耶穌會長)反對,理由竟 是翻譯聖經太困難,危險和沉悶,而且並不急切! 3. 早期翻譯聖經其中一大難題在于由零開始,要創立一套術語。 4. 佛經翻譯非常成功,甚至讓人有錯覺以為佛教本來就是來自中國。一些佛教詞語亦變 成日常用語,例如「傾偈」。 5. 天主教人士於1924年在上海開會決定翻譯聖經。方濟會於1945年開始著手翻譯,1948 年搬往香港繼續翻譯。最終花了九年時間譯舊約,六年時間譯新約。 6. 翻譯聖經工程浩大,尤其是嚴謹的翻譯。天主教的方濟會翻譯聖經時,設立專門收集 聖經文獻的圖書館,方便譯者隨時查閱。為釐清一些地方,部分譯者親自到以色列實地考 察。翻譯聖經要懂很多語言,最基本的有希伯來文、希臘文和阿拉美(亞蘭)文,翻譯時有 用的考古文獻則多以法德兩文記載,教會本身用拉丁文,以色列的方濟會則用意大利文上 堂。 7. 派人前往以色列其實是參考了佛經翻譯的做法。唐代中國也是派人去印度學梵文,再 帶當地僧人回來譯經。另有一點相似之處是,中國佛經譯者翻譯時專心致志;方濟會的譯 者也一樣,從事翻譯的十五年間無人騷擾,並不得參與牧民工作。 8. 天主教的中文聖經在1968年出版後就沒有再出新版了。 9. 方濟會翻譯聖經的原則有二:一、依據原文翻譯。二、不會以別人的推測作為翻譯的 依據,要肯定文件真實。舊約的原文是BHK古抄卷,新約則是藏於梵帝岡的全套抄本。他 們不用Greek New Testament,因為那是經其他人綜合過的版本,不是原本。 10. 基督教的聖經翻譯方面,和合本是第一個白話文聖經譯本。之前的都是文言文。影響 力較大的文言文譯本有神天聖書和委辦譯本。 11. 1890年落實推出和合本,原意想推出兩個版本以迎合兩類讀者:深文理版給士大夫, 淺文理版給大眾。但理想歸理想,那個時代的中文變得太快,結果深文理版和淺文理版都 沒有譯完,只有官話版譯完。和合本於1906年完成新約部分,全書則於1919年譯完。 12. 和合本的優勢在於剛好迎合白話文運動,承接學風,故廣受歡迎。 13. 1980年代初期,盧偉仁博士想修訂和合本,1988年終於推出新標點和合本,以前的和 合本只用頓號和句號,很有問題,要修正。新標點和合本除了修正標點外,分段、度量衡 、人名和地名都有修正。 14. 及後仍想繼續修訂和合本,因為和合本並不是根據原文譯過來,而是由英文版本譯來 的(English revised version 1885)。該譯本是King James本的revised版本,由英國 學者執筆,英國學術味很重。 15. 呂振中牧師曾經以一人之力,把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原文譯成中文,可謂空前絕後之 舉,可是現時都不會鼓勵一人譯本。譯聖經應該是一組人譯的。 16. 其他譯本有現代中文譯本,語言淺白流暢,較適合初信或未信人士讀,因此適合學校 使用,不過句子調動頗大。新譯本於76年推出新約部分,92年推出舊約部分。 17. 基督教教派繁多。除這些主流譯本外,還有很多非主流教派的版本。耶和華見證人就 有自己的新世界譯本,據稱是跟原文譯的。其次還有恢復本,謂之跟原文譯,又有參考其 他譯本。可是參考其他譯本這句很曖昧,很可能意味不是跟原文譯。另外,人人推出新版 本聖經時,都聲稱自己最準確,跟原文譯,可是卻很難評核,只有「信住先」。 18. 和合本由於不是跟原文譯,所以一定要修訂,現在仍在修訂中。可是新譯本剛剛推出 還不夠十年就已在修訂,很明顯是譯本出現很多問題。 19. 基督教相比天主教譯得勤力,譯本數量非常多,但卻容易產生混亂,讓人無所適從; 而且翻譯的質素也遠不如天主教。基督教有時反而羨慕天主教中央統籌,品質控制較好, 也沒有各自為政的局面。不過英文版的聖經也是百花齊放,譯本繁多。 20. 天主教和基督教各用不同的譯本,難免給人「鬼打鬼」的感覺。故有人提議兩教合譯 一個譯本,兩教同用一個譯本。詞語方面則互相遷就,例如一方面天主教的天主改跟基督 教叫上帝,另一方面基督教又把一些詞語改作天主教的叫法,然後出一個表,列出所有詞 語的統一叫法。如果天主教和基督教就某一詞語未能互相遷就,則可以創一個新詞代之。 例如可以以「神」取代天主教的天主和基督教的上帝。有人甚至提議可以用slash,即天 主/上帝,比較搞笑。 21. 可是實行起來,發現天主教遷就基督教比較容易,主教一聲令下說改大家就跟著改。 可是基督教教派多得令人發昏,有誰敢稱自己可以代表所有教派,說個改字?要這麼多教 派都同意幾乎是無可能的事。此事暫時已胎死腹中。 22. 統一譯本其實非常必要。沒有統一譯本很難對話。很多時候雙方各執一詞,甲說自己 依據甲譯本,乙說自己依據乙譯本,即使大家都是基督徒,也會很快吵起上來,不用談了 。(東按:真不包容。) 23. 重譯聖經時的另一大麻煩是譯名問題,要承擔歷史重擔。古時已譯錯的名字新的譯本 可能要跟著錯,不能像第一個譯本般,可以自由創造一套詞語。 24. 正典問題也麻煩。哪一書是聖經,哪一書不是?次經譯不譯?另外,基督教稱次經為 偽經也令天主教很難受。常常討論正典問題又會否阻止了人和上帝親近?其實是不是聖經 ,還是要看個別團體是否認受。天主教有稱次經為「次正經」,即是次一步宣布成為正典 的經,不是次貨。(東按:我覺得一書是否正典真的不重要,是好書就可以,正典只是一 個名而已,不值得爭論。) 25. 新譯本是否要從女性主義角度去翻譯也是一個爭論點。對女性來說,聖經父權色彩很 重,上帝絕對管治的權力令女性主義者反感,女性較愛上帝caring的一面。那麼翻譯時是 否應減弱上帝父權的色彩,加重慈愛的色彩?不過這樣的譯本肯定會被責為不忠實。(東 按:我也對上帝的絕對極權管治反感。另外,關於性別問題,我覺得中文聖經比英文做得 好,「祂」本身無性別色彩,He卻有很重男性味道。) 26. 聖經翻譯其實也是一場權力鬥爭。誰的後台強,誰的譯本就流行。對譯本來說,疏通 分分鐘比翻譯重要,最緊要找來一些名牧者或名教會支持自己的譯本,該譯本方能有地位 。 27. 聖經翻譯的一大爭拗是人人各執一詞,你有你啟示,我有我啟示,你說上帝是這樣啟 示我,應該這樣解,另一個人又說上帝是那樣啟示我,應該那樣解。這樣就沒完沒了。 28. 廣東話聖經目前並不流行,只有兩個教會使用,但其實是有需要的,只是港人意識弱 。潮州話、客家話、閩南話等都有各自的聖經。目前廣東話的譯本是一個很舊的譯本,和 現時的廣東話大脫節,是改自馬禮遜版本的。讀起來令人感到可笑多於敬畏。個人認為廣 東話聖經接近新聞報告,比新聞報告再口語一點點,這樣可以避免用上太時髦的語言。 29. 好的聖經譯本應該聽得懂。聖經本來就是用來聽的,不應要求大家對著書本讀。禮儀 時讀出來的聖經大家很多時候都聽不懂。如果有一個譯本是可以聽得懂的,那就是成功的 譯本。 -- ※ 編輯: Chengheong 來自: 118.169.224.31 (08/03 05:12)
ardanus :四位不同講者的話湊一起,哪句是誰講的也沒寫明 08/03 09:54
ardanus :有些辛辣見解,不僅不知道是誰說,還找不到具體證據 08/03 10:00
SL320 :景教應該不能算,當是景教是異端,現在來看,還是異端 08/04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