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Christianity 看板] 作者: Geigemachen () 看板: Christianity 標題: Re: [問題] 關於慕道班與受洗的問題? 時間: Tue Sep 1 00:37:38 2009 ※ 引述《MathTurtle (恩典)》之銘言: : ※ 引述《Trunicht (請叫我優布匠~~>///<)》之銘言: : : 會,你會在譯名上和習慣上搞混。 : : 天主教的思高本聖經從拉丁文和希臘文翻譯過來,基督新教的英王欽定本從 : : 英文翻譯過來的,所以彼得和伯多祿是同一個人的兩種譯名,因為台灣深受 "彼得"發音比較不像希臘文,用粵語念可能較像拉丁文,國粵語念都像英語。 不過新教聖經的內文與譯名多半依照舊約希伯來文或新約希臘文,較少依照英文。 : 我覺得這樣講有點怪, 因為英王欽定本不是從英文翻過來的, 而是從希臘文和 : 馬索拉本翻的, 而中文和合本同樣也不是從英文翻的, 也是從希臘文新約和馬索拉 : 翻的, 所以並不是因為受美國影響, 或是使用英文翻譯造成的差異。 : 差異可能在於Vulgate的影響有多深, 和合本和KJV受Vulgate的影響可能比較小 : (當然還是有), 而思高本受Vulgate的影響比較大。 我和Mathturtle的意見接近, 1919年新教和合譯本與1968年版天主教思高譯本的聖經, 都是主要依照希伯來文舊約與希臘文新約翻譯而成, 兩者都受到希臘文舊約七十士譯本(尤其是書卷名稱) 與通俗拉丁文譯本Vulgate的影響(甚至現代英文基本詞彙也受其極大影響), 且天主教思高譯本上更加受到通俗拉丁文譯本Vulgate的影響。 : 但是這樣的差異並不會反應到譯名上, 而且我覺得說是因為受美國影響有誤導的情況, : 如果是因為英文的影響, 為何新約的James要翻雅各? 為何Jesus要翻耶穌? : 為何John要翻成約翰? 這些都不是英文發音翻過來的, 而是從希臘文發音翻的。 : : 美國影響,所以一般新聞和書籍翻譯多用美式翻譯,像是梵諦岡的聖伯多祿 : : 教堂,台灣一般都翻譯成聖彼得大教堂,但只要你搞得懂就不是問題。 新教和合本與天主教思高本聖經,採用的中文人物譯名不統一, 並非來自單一原因,實際上交雜很多不同的原因如下: 1.採用的原文語言不同(希伯來文,或是希臘文,拉丁文?) 2.採用的中文屬於不同的方言 3.有些音節在翻譯成中文時省略 由於Mathturtle擅長希臘文,就請他多討論希臘文部份, 我就多舉舊約希伯來文事例作補充如下: 1.採用的原文語言不同(希伯來文,或是希臘文,拉丁文?)  早期教會採用希臘文七十士舊約譯本Septuagint,慣用希臘語人名,  拉丁文通俗譯本Vulgate也受到影響,採納不少希臘語的舊約人名(而非希伯來語)。  現代英語成型以前,又受到拉丁文通俗譯本字彙的強烈影響,吸收很多拉丁文基本  詞彙與部分人名拼法,經歷中世紀英語大變音以後發音與拉丁語差異極大。 希伯來文chavah,希臘文ευα eva,拉丁文eva 思高本作"厄娃",依照希臘文/拉丁文  和合本作"夏娃",依照希伯來文  ("夏"在顎化較少的南方漢語常念h-,客語跟台語文言音是ha)。  希伯來文k@na"an,希臘文χανααν  思高本作"客納罕"三個音節比較接近希伯來文( " 是喉部子音,古代在喉嚨發音)  和合本作"迦南"兩個音節比較接近希臘文。  "客納罕"參考了所多馬惡待來訪天使,以及猶太傳說中所多馬人不好客的故事,  可謂信達雅兼顧,原文發音與典故都掌握得極好的上等翻譯。    希伯來文mashiyach 受膏者,希臘文意譯為χριστοs(基督)  思高本作"默西亞","默"粵語mak類似ma,"西"粵語sai, (國語/台語文言音符合希伯來文母音i?整個詞不知用什麼方言) 和合本作"彌賽亞","賽"的母音比較像英文發音Messiah中的"i"。  兩者都不完全像希伯來文,最後音節-ch字尾都不翻譯,  原來希伯來文發音是"馬 she 亞喝" (she按照英文唸法)。  希臘文πετροs petros石片,拉丁文Petrus,英文Peter  思高本作"伯多祿",/pe/應該從南方漢語對應"伯"pek,很像希臘文。  和合本作"彼得",粵語"彼"念pei,得念tak,很不像希臘文。 古典拉丁文Petrus中的"e"譯自希臘文的ε(KK音標念ε,短e),不像國語"彼",  通俗拉丁文會混淆長短e,粵語"彼"念pei是比較可能的念法。  "彼得"比較像是通俗拉丁文或是英文的念法。 ps.有時兩者都不依照希伯來文,參照希臘文/拉丁文  希伯來文Habel,希臘文αβελ abel  思高本作"亞伯爾",和合本作"亞伯"不翻譯字尾的-l  兩者都參照希臘文(拉丁文也這麼唸了)省略了開頭的希伯來文h-子音。 2.採用的中文屬於不同的方言 早期傳教士從東南沿海入中國,常常採用東南漢語方言翻譯人名,  大概是約定俗成以後,即使改用國語翻譯聖經也仍然採用不少早期的非國語譯名。  如希伯來文k@na"an,希臘文χανααν  思高本作"客"納罕,明顯符合國語,客與k@發音完全相同。  和合本作"迦"南,明顯用了南方漢語方言中存古的"迦"k-聲母來翻譯k-,  希伯來文qayin,  思高本作"加音",明顯採用南方漢語方言中存古的"加"k-聲母來翻譯q-,   和合本作"該隱",明顯符合國語。    希伯來文mo'av,希臘文μωαβ Moab,  思高本作"摩阿布",明顯符合國語   和合本作"摩押","押"在南方漢語方言與av/ab發音極接近,如台語文言音念ap    不論和合本或是思高本,用國語翻譯人名還是免不了用未顎化的南方漢語  來翻譯k-或q-。 希伯來文yohanan,希臘文ιωαννηs Ioannes,  思高本作"若望",第一音節翻譯很像粵語"若"joek,延長長母音o給第二音節發音成"望"  和合本作"約翰",第一音節約念成"iok"的音節來翻譯,第二音節符合希伯來文 3.有些音節在翻譯成中文時省略  希伯來文yitzchaq,希臘文ισαακ   思高本作"依撒格"  和合本作"以撒",省略-q/-k 尾音 希伯來文ya"qov,希臘文ιακωβ 思高本作"雅各伯", 和合本作"雅各",省略-v/-b 尾音   由以上事例可發現,很多常見譯名在思高本與和合本不相同, 原因十分駁雜,"採納的原文"以外的因素也不少, 如採用不同漢語方言譯漢字,尾音脫落等等。 按照每個不同的譯名個案,往往有不同的理由。 -- 上月球!月球是中國人吳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抓嫦娥!此女意圖分裂中國領土脫離中國掌握 殺玉兔!玉兔為資產階級之玩物!日帝之玩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52.51
Sadan:太專業了!多謝 09/01 01:00
不客氣!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0.152.51 (09/01 01:22)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0.152.51 (09/01 01:39)
nidor:專業推! 09/01 01:43
我發現這變成排列組合遊戲,原文有三四種,漢語方言三四種..越想越勞累..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0.152.51 (09/01 01:52)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0.152.51 (09/01 01:54)
Trunicht:受教了,多謝專業解說。 09/01 03:13
Trunicht:請問可以借轉嗎? 09/01 03:29
可啊!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1.238 (09/01 09:16)
tony1986:專業.. 09/01 11:0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37.88.128
volkyrie :所以我沒辦法讀中文聖經,因為搭不起來以前在義大利 09/01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