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hol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Clifford Howell著,孫茂學譯。 幫助基督徒認識彌撒禮儀所表達的意義,使您更了解彌撒的象徵,可 以更積極、主動、有意識的參與基督徒生活的高峰~感恩祭。 http://www.ccreadbible.org/Members/Bona/For-Bible/Mean-What-You-Say --- 第二章 Kyrie eleison 上主、求祢垂憐 這是二次大戰中1940年五月一日的一個下午的事,地點是法國盧安城附 近賽恩河彼岸的樂瑪諾村(Lemanoir)。一個小女孩在河的對面,眼中 充滿了淚水,心中充滿了憂苦,通過寬廣的河流可以看到她的家,可是 她沒有辦法回家。因為她早晨經過的大橋已經被炸毀了。法國人都知道 ,德軍如果再進一步南進,只有把賽恩河上所有的橋樑炸毀;可是沒有 人想到,現在就炸毀了,偏偏在這個小女孩過河探望朋友時,橋就炸毀 了!她父親在那邊,她卻在這一邊,寬闊的河把他們父女隔開了。可是 她必須回家呀!怎麼辦?不只這座橋炸毀了,所有的橋都炸毀了;她順 著河流一里一里的走,想辦法能找到一隻船,可是沒有。她只有可憐地 站在那裡,看著河對面的家,渴望著回到家裡。沒有人能夠給她幫忙嗎 ?忽然,她看見對岸有一個人,而且他有一隻小船;她於是大聲叫他、 拼命的喊他。她漸漸看出來,原來是她的大哥,她叫他的名字,她用盡 全力的喊他,大哥終於聽見了,他來了,把妹妹接回家去了。 其實我們也與我們的家,我們真正的家分離了。天主──我們的父親在 那邊,我們卻不能到他那裡去。他是在永恆的世界裡,我們卻在這有時 間性的河邊上。在天主與我們之間有一個「鴻溝」,我們越了解天主是 誰、我們是誰,我們就越明白我們和天主的距離是多麼大。在起初,天 主造了一座他和人間的橋樑,可是罪卻毀掉了這座橋。所以,我們只有 在此望著家,想著家,可憐兮兮的回不去。誰能幫助我們呢? 正好有一位,只有一位,他能幫助我們。他在彼岸,但是他能夠渡過鴻 溝,因為實際上他已經渡過一次。而且他因此贏得了無限的光榮,獲得 了一個「基利耶」── 也就是「上主」的頭銜「Kyrios」。我們向他 呼求說:「基利耶,哀來衣松」(Kyrie eleison)「上主,求祢垂憐 」。我們認出來是祂,是我們的長兄,我們叫著祂的名字說:「基督, 求祢垂憐」(Christe eleison)。我們用信仰的眼,看到祂在我們的 家鄉;我們知道:祂「藉死亡摧毀了死亡,藉復活恢復了我們的生命」 ;我們知道:天上、地下的一切受造物都當屈膝,一切唇舌都須承認耶 穌基督是「主」,承認耶穌居於天上聖父的光榮中(參閱:斐二9-11) 。我們知道祂愛我們,使我們成為祂的弟兄姐妹,而且祂有能力把我們 帶回家鄉。因此,我們可以盡全力向祂呼喊說:「上主,求祢垂憐」。 我們集中我們的信、望、愛,熱切地、認真地、從內心深處呼喊說:「 上主,求祢垂憐!基督,求祢垂憐!上主求祢垂憐!」 但是我們在彌撒中是用什麼聲音來說或唱「上主,求祢垂憐」呢?也許 我們根本不出聲,完全讓給別人或輔祭的小孩子去作,因為「我們不喜 歡受打擾」,或因為「我們寧願唸我們自己的經」。或者,我們出聲是 出聲,可是我們說這些有話時,就連我們旁邊的人也聽不見呢?我們說 :「上主,求祢垂憐」時,像不像某種獸類哼哼一樣呢?或者我們唱詩 時,是不是像幽靈的抽噎一樣呢?如果有個外教人來聖堂聽我們的說「 上主,求祢垂憐」,他是否會覺得我們正在熱切地、認真地呼求我們的 主,能夠拯救我們,能夠帶我們回家的長兄?他是否有這種印象?如果 不是,那一定有點什麼不對勁! 我們知道「上主,求祢垂憐」的意思,可是我們總未深究這句話深刻而 真正的意思──我們沒有重視這句話的深度,沒有像初期教會,人們用 這同樣一句話呼求主──我們的長兄的那種深度。 一次,有一個瞎子聽見大夥人群行路的聲音,他便打聽有什麼事。有人 告訴他是納匝肋人耶穌經過。他便喊叫說:「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 吧!」請問,這個瞎子是低聲嘟嚷,讓附近的人難以聽到?他是大聲喊 叫,聲音大得叫周圍的人厭煩了,都罵他制止他不要出聲(參閱:路十 八35-43)。 如果你應該怎麼說出「上主,求祢垂憐」,就真怎麼說出,別人也可能 罵你(但假如大家都大聲,便不會有此現象)。可是如果有人敢叫你不 要出聲,你就要想到那個瞎子是如何反應,他拒絕安靜下來。按路加福 音的記載,他越發大聲喊叫:「達味之子,可憐我吧!」;瑪竇福音則 記載他還有一位同伴,他們倆一齊喊叫:「主,可憐我們吧!」。 我們的錯處在於我們不明瞭我們需要的深度。有時我們說:「主,我們 從幽谷之中向祢哀呼」,但我們實際卻不如此。在彌撒中,我們全然靜 默,或只喃喃而已,我們一點兒也不「哀呼」。我們好像完全感覺不到 自己處於「幽谷之中」──因為我們已經安於現世,很舒適快意,完全 忘記了我們離我們的天父很遠,除非藉著基督,我們永遠回不到祂那裡 去! 我們正如主耶穌所說的那個富人,他打算的很好,想蓋一個大倉庫,收 藏一切財物,好一勞永逸地吃喝玩樂。但是耶穌稱他糊塗人──如果我 們不明白我們現在流亡的處境,我們就是糊塗人(參閱:路十二16-21) 。我們應該如同在水面上行走的伯多祿一樣(瑪十四28-33)。當他心 神完全貫注在他的老師、他的「主」時,一切安妥;可是當他一關心周 圍時,他便開始往下沉。幸虧他還懂事,知道只有他的「主」能夠救他 ,於是他叫喊。他是嘟嘟嚷嚷的嗎?不,他是情真意切地喊。我們也該 如此喊:「上主,求祢垂憐!基督,求祢垂憐!上主,求祢垂憐!」。 當基督在世,還在「鴻溝」這面的時候,祂曾說過,凡是兩三個人因祂 的名聚在一起時,祂就在他們中間。我們現在聚在一起,不只是兩三個 人,而是二十人、三十人、二百人或八百人,視教堂大小而定聚在一起 。當我們大家聚在一起,並且大聲呼喊祂的榮銜和祂的名字,而我們的 呼聲上達於基督,告訴祂,我們確實是因為祂的名字聚在一起的,於是 祂會想起自己的應許而實踐它。就好像聲音一響,祂會立刻從祂光榮的 寶座上站起來,趕快到我們中間來。 「基利耶」(Kyrios),天上的主,來到世上,來到我們中間,來到作 為會眾的我們中間來;祂這樣做,因為我們是主的教會(Ekklesia kyriake),是「屬於主之選民的會眾」。我們的聚會所以能成為主的 聚會,正是因為我們聚會時,主就在我們中間。我們成為教會,而不再 是一些男人和女人偶然來到一個大廳裡面的烏合之眾。我們祈禱說:「 上主,求祢垂憐」;看!主的確和我們在一起。 當主走到瞎子們那裡時,問他們說:「你們要我給你們做什麼?」他們 說:「主,我們願意睜開眼睛」。於是祂開啟他們的眼睛,他們遂看見 了祂。這也正是我們所要的──我們要祂開啟我們心靈的眼睛,好能看 見祂。我們喊道:「哀來依松」(Eleison,求祢垂憐),等於說:讓 我們看見吧!讓我們看見──世界之光吧!不要讓我們在黑暗中行走, 但請指示給我們走向天父之家的道路吧!請把祢的光明,祢的真理賞給 我們吧!「哀來依松」(Eleison),求祢垂憐!請給我們順著方向走 向前方的力量吧!請給我們天糧的力量吧!但願天糧滋養我們,直到我 們達到天主的聖山,直到我們渡到苦海的彼岸。 這正是我們的「基利耶」(Kyrios)──我們的「主」,在彌撒中來臨 ,為我們所做的事。因為祂有一條船,一個在水上漂浮的方舟、救生的 方舟──就是祂的教會。祂仍舊在這隻船上施救,用讀經一、讀經二、 福音以及講道來施教(彌撒聖道禮),一如當初在伯多祿的船上施教一 樣。在這隻船上祂把天上之糧──聖體分施給我們,如同當時宗徒們在 風浪中安全地跟祂在一起,我們也一樣在這隻船上安全地跟祂在一起; 並且,正如祂把宗徒運到彼岸,同樣,祂也將我們放在祂的船上──教 會內,把我們運到彼岸、運到天父永恆之家的彼岸。 祂認識路,因為祂在我們以前走過。祂是「基利耶」(Kyrios)是光榮 之主,天上地下一切的權力都給了祂。因此我們用信德、望德、愛德大 聲向祂呼喊:「上主,求祢垂憐!基督,求祢垂憐!上主,求祢垂憐! 」 雖然彌撒中的這第一種對答短句既簡單又短促,可是如果我們了解我們 對答的是什麼意思、應該怎樣對答,就會發自內心而成為響徹天庭的呼 聲,也就會充滿著足以贏取天心的虔敬。 -- 祂的門徒就想起了經上記載的: 『我對你殿宇所懷的熱忱,把我耗盡』的話。 -- John 2: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6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