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an_Mo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喜歡火鳳燎原 主要是作者創新的構思 許多武將被三國演義醜化或美化了 而陳某正好味許多我原本喜愛的武將平反 成王拜寇 有許多人的功過 無須爭辯 歷史都曾加以評判 只是我認為 有些失敗者不表示就爛 有些成功者不表示就好 有些真的是運氣 有些真的是後人誤解 舉幾個名例 當時盛傳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劉備二者兼得 卻失天下 有人說是婦人之仁 所以沒吞併荊州 失去天下 我卻認為 他真的只是個沒用的幸運兒 陶謙讓徐州 被呂布搶走 陳登獻徐州 被曹操打跑 先後投靠過 盧植 朱雋 田楷 公孫讚 陶謙 曹操 劉表 劉璋 有誰比他更不要臉投靠那麼多人還沒有任何作為 荊州不是不想吞 否則也不會跟東吳硬搶 表面上說不好意思搶劉家領地 益州卻不會客氣 魏延獻荊州劉備不敢取 主要還不是因為怕曹操打 搶了馬上被打下來所以只好假裝客氣 人民不知究理當然以為他有仁德 看資治通鑑或是三國志(不是三國演義喔)大家就能發現 荊州劉備完全不眷戀 甚至沿路帶人落跑 如果說仁德 這樣反而會害死人民 他有笨到不知道這道理嗎? 做個樣子或是拿人民當肉盾吧 使人民怨恨曹操愛劉備 而到益州避難 卻不管益州人民看法猛烈攻擊 荊州是人益州就不是? 荊州姓劉益州就不是嗎? 還不都是戰略考量 讓荊州搶益州 跟本事實是所逼 第二個例子 曹操 也是三國時期爭議性最大的人物 起初受三國演義影響 我也很討厭這個人物 寧可負天下人也毋天下人負我 這個事件是我討厭他的主因 太陰險絕情 只是看過資治後 才發現他另一面 雄謀有遠見 識人重正義 關東聯軍貪生怕死之際 只有孫堅跟曹操真的有決心跟董卓抗衡 也許後來他們對漢室失望雄霸一方 但起初真的是為漢室而努力 但一個缺糧 一個兵敗 導致後來才變成失望灰心之餘 重新振作成為一方霸主 而不是像關東諸君 一開始就想圖霸天下 如果是 何必損兵折將打董卓不保留實力 然而一心為國家卻招致幾乎滅敗 所以才轉而雄霸一方的 曹操不殺關羽 就是重視他重義氣 只是曹操最大缺點就是 識人 卻不能是自己人 所以楊修才會死 賈詡 關羽 張繡 等人 曹操求之不得 但 楊修 二次歸降後的張繡 反而被曹操所殺 就是例證 不管曹操是否想稱帝 至少他生前沒有稱帝 作戲也好 他仍然沒有 甚至還拒絕稱帝的勸言 反觀劉備 沒有幾個領地就想稱帝 費詩勸諫還被謫放 與曹操一比 兩人的胸襟就差很多 也因此 後來我對劉備的觀感由好轉劣 對曹操由劣為佳 小小感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