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an_Mo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ustSad (職業路人)》之銘言: 【恕刪】 : 八陣圖 流牛木馬 隆中對 被稱為臥龍 鳳雛妒 徐庶薦 都江偃 處理蜀中大小事 : 這些驚人成就...我想也找不出第二人 : 只是~這都是智慧嗎?還是處理能力? 我覺得啦,所謂的智慧,指的應是處理事情的能力,能否通情達理 至於戰場上的靈活應變,跟智力較有關吧… 再來,我是覺得,三國中的人物其實經過後代的不同詮釋已有許多不同形象 例如:三國志、三國演義、火鳳中的趙雲形象各自不同(提到火鳳了^^) 所以在談論某個人物時,最好能根據其中的一個形象… 不要一下以三國志的形象論述,一下子以演義虛構的事情論述…這樣會比較清楚啦… 在劉備的時代,其實諸葛亮的權力並無法決定荊州的守將 頂多只能建議,最終決策權還是在劉備手上。劉封的事應該也是如此。 : 反觀戰場上...諸葛亮能立於不敗 : 主要是運用外交 情報 實而無華的指揮調度 得以不敗 : (這些當然也需要智慧~只是不一定要到智慧過人) 基本上,處理這些東東才必須智慧過人… 要在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中理出一條最好的路才是最困難的… 【恕刪】 對於諸葛亮,我喜愛史書上的形象更勝演義上的形象。 (至於火鳳中的形象嘛…一切都還不明朗…而我也沒看過「不是人」… 不了解陳某大大對諸葛亮的看法…) 史書上的記載,真的能讓人了解何謂「鞠躬盡瘁」… 另外,我更欣賞劉備和諸葛亮的相知… 「夫有知己之主,方有竭命之良。」 劉備臨終前的那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我傾向相信那是劉備真情流露的言語。 因為若假設劉備是為了讓諸葛亮竭心竭力,才如此說。 那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下:劉備明確知道諸葛亮是可信任的。 畢竟這句話是一個很大的權柄,諸葛亮只要稍有不軌之心, 這句話就成了反效果。而既然劉備知道諸葛亮是可信任的, 就可知其君臣相知有多深,那也沒啥必要再用話激其盡心竭力… 但這句話的確也達到了讓諸葛亮每天戰戰競競的效果… 事實上,我一直很好奇劉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歷史舞台出場時身邊就跟著兩名猛將。 讓曹操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可能文字上有誤…) 簡雍可以對劉備說那種比喻。(這可能是古代史書中的經典比喻^^) 死後還讓諸葛亮吐出,「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其實我很喜歡火鳳中對劉備的詮釋, 到目前為止,我是覺得蠻接近我想像中的劉備, 尤其是「三個怪人」那一話,真是虧陳某想得出來, 就因為那一話,我就迷上了火鳳…當然「千里追魂劍」也是不錯的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03.25 ※ 編輯: ladon 來自: 140.119.203.25 (11/01 19:57) ※ 編輯: ladon 來自: 140.119.203.25 (11/04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