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an_Mo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lverice ( Ice )》之銘言: : ※ 引述《yu32235 (一程風雨送秋愁~)》之銘言: : : 我覺得孫權本人應該是有取天下的雄心的,只是他屬於待機而動的那一型, : : 和猛幹硬拼的蜀漢比較起來消極許多,所以會覺得東吳偏安一隅罷了. : : 雖則孫策認為打天下自己比較行,孫權則比較會守成,但是從現實看來,孫 : : 權無論哪一方面(除了單挑跟娶老婆吧)都比乃兄顯得優秀.孫策號稱江東 : : 小霸王,也只不過是從劉繇,嚴白虎,王朗等地方軍閥中取下領地而已,但 : : 孫權領政時期,卻打敗當時佔有半個天下的曹操,延緩了三國一統,又做掉 : : 關羽,奪下荊州,大削蜀漢銳氣,再於夷陵之戰使劉備含恨而終. : : 綜觀孫權主政期間,外交戰幾乎沒有嚐過敗績.利用曹劉矛盾從三國局面中 : : 獲利者,江東孫權也,若果只有偏安之心,可能是很難有如此積極靈動的戰 : : 略的. : : 但是這是只論主政者,基本上江東的臣屬們,是偏向限江自保的.江東的組 : : 成構造跟後來的晉很像,是以世家大族為首,在當地擁有龐大的家族勢力與 : : 田產,加上有限又珍貴的人力,當然不願意放手拼博.是以孫權無論如何也 : : 只能屈就現實,難以像蜀一樣動手拼博,否則可會動搖統治基礎. : : 詳見萬教授的魏晉南北朝史論稿,陋文一篇,歡迎指教. : 推萬繩楠教授。   :) : 首先,孫氏政權在孫策當主時擴張過快,小霸王來不及整頓領地就遭刺客暗算掛點。 : 許貢門人刺殺孫策代表的是地方實力派對孫氏政權的不服。 : 孫權繼位要面對的問題,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穩定下領地內的民情, : 除了剛征服下的劉繇,王朗等人的領地外,還有盤據在南部山區的山越。 : 赤壁戰後,江東孫氏一時間顯得生機蓬勃,軍事活動也開始活躍起來, : 並擅用外交情勢將荊州拿下。 : 這樣的軍事擴張成績已算斐然,畢竟他的對手是曹操,劉備等人, : 即使不論劉備,曹操的實力並不是孫策當時所面對的地方軍閥可比擬。 :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孫權仍能有這樣的成績,可見其本身仍有爭天下之心的。 : 畢竟能成為一方雄主的人,本身必定要具備一定的進取心。 : 也許孫權會被認為依靠父兄庇蔭,但他的表現其實還是不錯的。 : 而孫權的臣子多屬江東大族,他們限江自保的心態主要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 : 此外,孫氏政權的軍隊組成,有很大部份都來自於將領個人的私兵。 : 因為將領就出身於江東大族,他們當然能夠擁有較大私人性質的軍隊, : 孫權就算想擴張也要問這些將領願不願意。 : 在臣下限江自保以鞏固權力的前提下, : 我們可以看到在取得荊州後的軍事活動,其防守成份大多較高。 : 諸葛恪掌權其間北伐的失敗,有相當的因素也是因為他指揮不動軍隊, : 因為軍隊都掌握在出身大族的將領手中。 : 因此孫權是不是只想偏安的小皇帝?我想不然。  :) 孫權後期晚年的表現其實很荒唐 夷陵之戰可說是吳國的最高峰...其後的孫權荒唐事幹的不少 有的之前板友已有提到(如公孫淵事件 ) 現在我把他整理一下 孫權後期荒唐事 1. 征夷州 三國志中記載孫權派衛溫與諸葛直征夷州及朱崖 當時陸遜上書陳其害...孫權仍然執意要做..後來衛溫與諸葛直無功而返 孫權大怒將此二人殺之 < 三國志吳書> 權欲遣偏師取夷州及朱崖,皆以諮遜,遜上疏曰:「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須民力, 以濟時務。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聖慮,忘寢與食,將遠規夷州,以定大事 ,臣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 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權遂征夷州,得不補失。 2.公孫淵事件 公孫淵獨立叛魏後...與孫權結盟 孫權還派張彌等將兵萬人攜帶金銀珍寶浮海封遼東公孫淵 眾大臣力諫公孫淵不可信...連老臣張昭勸諫也無效 (與張昭還因此差點鬧翻 ) 後來公孫淵背盟斬孫權使者張彌 <三國志 吳書> 三月,遣舒、綜還,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 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淵。 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 但可遣吏兵數百護送舒、綜,權終不聽 淵果斬彌等,送其首于魏,沒其兵資。權大怒,欲自征淵, 尚書僕射薛綜等切諫乃止。是歲,權向合肥新城,遣將軍全琮征六安,皆不克還。 3.寵信奸臣呂壹 孫權晚年猜忌日重...寵信呂壹..呂壹弄權獨步朝政 就連孫權太子登勸諫亦無效 群臣敢怒不敢言...其後孫權殺呂壹..雖然禍根除去 但自此大臣們已離心離德 例證是...呂壹死後.. 孫權遣中書令袁禮到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人家中問此後政事 眾人皆藉口不管民事...閉口不談 而陸遜雖然陳政事...卻也都懷著不安之心 <三國志 吳書> 時中書典校呂壹,竊弄權柄,擅作威福,遜與太常潘濬同心憂之, 言至流涕。後權誅壹,深以自責,語在權傳。 4. 孫和與孫霸之爭與陸遜之死 孫權晚年...其子孫和與孫霸爭奪大位愈烈..群臣分成兩派鬥爭極為激烈 孫權無力調解...遂將其兩派皆大力打壓 而陸遜也牽扯其中...孫權多次派宦官責問鬥爭之事...陸遜憤恨而死 而許多大臣牽連其中 被殺與流放者不計其數 至此...東吳政局更加不穩...大臣、地方大族與吳國君主的衝突也日益加深 <三國志 吳書> 先是,二宮並闕.....且聞二宮勢敵,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 遜書與琮曰:「卿不師日磾,而宿留阿寄,終為足下門戶致禍矣。」琮既不納, 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議,遜上疏陳:「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 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書三四上,及求詣都, 欲口論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聽許,而遜外生顧譚、顧承、姚信,並以親附太子, 枉見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數與遜交書,下獄死。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 ,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 陳壽根據孫權晚年的作為下了一番評語: "性多嫌忌,果于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這些事件按其發生順序編列...足可見孫權自夷陵之戰後再無當時之英明 尤其3與4的事件動搖國本甚為劇烈 依據當時孫權作為與東吳政局...北伐魏或是西併蜀已是不可能 另外再來談談江東士族之權...如同S大所言東吳士族的權力遠大於魏蜀兩國 士族現象自漢代以來由於拔選官吏制度而形成...東漢以來這情形愈加劇烈 魏國與蜀國皆有其問題...這是當時中國普遍之現象 然而東吳士族權力頗大呢.... 這是因為魏國有曹操行"重豪強兼并之法"並頒佈《收田租令》.. 士族與豪強們的權力大受打擊 (這是在曹操入主冀州後就做的...魏早已行之有年 ) 而孔明入主西蜀後雖無曹操較具形式之法 但據三國志記載 諸葛亮治蜀採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 治蜀諸葛亮採嚴刑峻法...並大力整頓豪強 而他們兩人雖然無法解決後來士族問題...但在抑制上還是很有績效的 但孫權的做法不是如此... 孫權為了拉攏大臣與將領世襲領兵制度和複客制度...(這些大臣們多是地方士族出生) 又把大量土地賞賜給他們並免稅優待...日久...士族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多 遂導致其權力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何晚年孫權動輒與大臣們鬧翻的原因之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86.13
silverice:推好文,我忘了強調是盛年時期的孫權。 XD218.163.110.112 08/11
DWARF:推好文 ^^b218.166.120.156 08/11
mtgun:推好文 140.114.54.138 08/11
mker: 推好文 220.136.164.74 08/11
Mat2003:好文140.113.196.115 08/11
poor: 好文推 140.113.185.57 08/11
yushuen:好文 140.115.45.172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