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an_Mo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lydrago (黑)》之銘言: : 以下是轉來的 作者我也記不起來是誰了 : 不過寫的很好就是了(請原作者見諒) 寫得很長,很好倒是見仁見智 : 孔明的政治鬥爭 : 給上的問題,讓劉備軍無須為糧運不繼而擔心。劉備軍雖然占有這麼大的優勢,不過 : 劉備取益州仍然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自建安十六年到建安十九年),中間還折損了一個 : 軍師龐統,這說明劉璋並不是如諸葛亮所說的那?「闇弱」,而且在劉備軍進圍成都的時 : 候,從成都城內「吏民咸欲死戰」(06)的情形來看,也說明了劉璋並非如諸葛亮所評得 : 那樣不得人心。另外,在劉備進圍成都時,曹操也已經準備攻打漢中,若劉璋採鄭度 : 之計,以「堅壁清野」(07)的方式來對抗劉備,只怕劉備還沒打下成都,曹操已經來個 : 「黃雀在後」了。正因為劉璋抱著寧可敗給劉備,也不願意擾民的想法(這樣的劉璋似 : 乎跟諸葛亮所謂的「不知存恤」更有一番距離),劉備才能順利接手益州(基本上這是 : 屬於運氣好的範疇而非規劃好),並轉而北上對抗曹操。 首先....這段根本是隨口說說.... 劉備十六年進蜀,先花了一年收買人心,直到十七年才以借兵不成的藉口翻臉, 接著連戰皆捷,十八年攻到綿竹李嚴直接投降, 直到劉璋子劉循會合張任被擊破的精兵,親自死守雒城才暫時停住 此時荊州部隊也出動由其他路線包抄成都,這是計劃性的第二波攻勢, 不是演義扯的臨時出發的救兵 劉備圍攻雒城一年,在十九年夏天攻破,靠的是自己的部隊, 龐統只是運氣差被流箭射到而已 攻破雒城後,劉備本隊和其他部隊會合包圍成都, 劉璋戰敗只是遲早的問題了,總共戰鬥是三年 成都軍民咸欲死守...那城外呢? 留在成都的部隊已經是最後的忠誠部隊了,其他該降的已經降了... 劉璋抱著寧可敗給劉備,也不願意擾民的想法 這跟平時不知存恤是分開的,劉璋之前對自己的東州軍民管理不當, 造成益州本地居民不滿,這才叫不知存恤 劉璋是屬於懦弱型的人,所以法正才會說他不會採堅壁清野法 劉備進圍成都時,曹操剛擊破馬超,正要攻擊孫權 攻打張魯是隔年三月出發,七月才跟張魯部隊交戰옊 : 透過取益州的過程,劉備大概發現諸葛亮在軍略方面應變不夠靈活的問題,而且在評 : 估對手上似乎也犯了「書生論兵」的情形,所以在靠運氣好取得益州之後,諸葛亮在 : 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就被法正給取代了。 ..... 諸葛亮提的是大戰略,關劉備打益州的戰術什麼事 這時他在荊州準備第二波部隊,劉備的戰術不是他負責的 而且劉備軍除了雒城打久一點外,基本上是連戰連勝的 : 法正是劉備取蜀的第一大功臣,功成後被封以「蜀郡太守、揚武將軍」(08),史載當 : 時其「外統都畿,內為謀主」(09),可謂當時劉備集團內的第一大紅人。從當時幾件 : 事情來看,可以看出當時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已經超過諸葛亮。第一,處理劉璋 : 舊部的人事問題,如許靖的任免與否(10),就是由法正建言而非由諸葛亮就可以看出 : 一點徵兆;第二,劉備的家務事方面也是由法正去處理的,劉備的納吳壹妹為后一事 : 就是採法正的意見(11),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第三,在處理北伐漢 : 中的問題上,由於漢中跟蜀地的關係是彼此休戚與共的,這點相信是所有劉備集團的 : 成員都可以充分認識到的,而當時諸葛亮領軍師將軍職,所以法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 : 忽略諸葛亮的存在而自行擬定北伐漢中的策略,但無論諸葛亮參與多少,最後向劉備 : 提出建議的就是法正(12),不但證明了法正「內為謀主」的地位,也說明了法正當時 : 的發言權威都不是諸葛亮所能比擬的。第四,法正在蜀地「一餐之德,睚眥之怨, : 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13),可謂大大的擾亂了蜀地的法制,於是有人跟諸 : 葛亮投訴法正的行為,這人或許是諸葛亮的親信,也看出了諸葛亮的不滿,才敢如此 : 露骨地批評法正「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14),而一向標榜 : 法治的諸葛亮卻以「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15)來回答,可以 : 很清楚看出諸葛亮的無奈,正是由於法正之於諸葛亮更見寵於劉備,所以儘管諸葛亮 : 有心,卻無力去處理法正的「亂法」,也因此諸葛亮只能勸誘部下「法孝直為之輔翼 : ,令翻然翱翔,不可復制」(16),一付「時機未到,不宜妄動」的態度。 有心人怎麼說都可以...在我看來是用凹的 半杯水要說只剩半杯,或是還有半杯是自由心證 法正當時確實備受重用, 不過納吳懿妹之事,不是法正的影響力大到影響劉備, 而是法正替劉備找到解套的說辭 其他一堆主觀加入的猜測,只能當自由心證 : 諸葛亮這時期的地位上雖然不如法正,不過諸葛亮並沒有因而氣餒,而在其他的地方 : 跟法正較勁,不過諸葛一生惟謹慎(17),行軍治政如此,在鬥爭上也是如此。既然在 : 「法」上面不能夠扳倒法正,諸葛亮就從別的地方著手,以圖分掉 : 法正的權力。建安二十一年,劉備採法正之言,進軍漢中與曹操進行對抗 : ,並讓諸葛亮「鎮守成都,足食足兵」(18),擔當後援,不過這時卻發生了一齣 : 諸葛亮奪權的戲碼。 :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劉備與曹操對抗於漢中,可能是兵力不足或是發生史未載明的 : 原因,於是劉備要求諸葛亮「急書發兵」(19)。時諸葛亮坐鎮成都,任務便是對前 : 方進行補給,即缺糧補糧,缺兵補兵,因此當劉備要求補給 : 的時候,諸葛亮理當第一時間進行。不過諸葛亮卻沒有這樣做,反而是慢條斯理地問 : 於楊洪,談論漢中是否該爭取,等到楊洪說Yes後,才又表楊洪為蜀郡太守後, : 方對漢中進行補給(20)。 史書只是說諮詢意見,楊洪以強調語氣提出無論如何都要撐到底 其他形容詞跟描述是原作者自己加油添醋的 : 從這段史實中,很明顯地透露出了諸葛亮企圖與法正爭取蜀郡太守的用心,為什麼這 : 麼說呢?第一,雖然爭取漢中是法正建議的,一旦劉備同意後,這就是國策了,何以 : 劉備要求諸葛亮發兵,諸葛亮不照辦反而要先問於楊洪,諸葛亮之 : 心實在可議;第二,諸葛亮上書劉備,要求以楊洪替代法正為蜀郡太守而後發兵,這 : 文書一來一往需花費多少時間,而且 : 當時劉備在漢中已是十萬火急,諸葛亮此言實帶有「你不任楊洪為蜀郡太守,我就不發 : 兵」的味道,逼迫劉備不得不改楊洪為蜀郡太守,這跟韓信的「逼宮稱齊王」實有異曲 : 同工之妙;第三,若說因蜀郡太守法正隨軍出征,諸葛亮要對前方進 : 行補給的話,需要蜀郡太守配合,才上書以楊洪代之的話,那諸葛亮何以在劉備決定 : 帶法正出征時,不提出要他人代任蜀郡太守,出征後也不提,偏偏 : 在劉備「急書發兵」的時候才提出呢?基本上諸葛亮的任務就是「鎮守成都, : 足食足兵」,結果借前方危急之時,要求撤換法正之蜀郡太守一職,實在令人懷疑 : 諸葛亮的用心。 只是一句表洪為蜀郡太守,就可以自己掰出故意用書信拖,原作者蠻會說故事的 照後文來看,表只是形式流程,要給他全權處理的法源依據, 實際上他在真領職位前就已經去工作, 而且這是臨時職,戰爭告一段落他就改任其他職位了 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 遂使即真 先上書,這是書面流程 已經在做事 然後才由代理轉正職 : 不過法正也不是好欺負的,劉備更因此事看穿了諸葛亮的用心,所以在漢中之役 : 結束後,楊洪就從蜀郡太守的寶座上被踢下來,遷為「益州治中從事」(21),並 : 且在論功行賞時,大大的封賞法正。時劉備稱漢中王,便封法正為 : 「尚書令、護軍將軍」(22),而諸葛亮仍維持軍師將軍的位階,可以看出兩者明顯 : 親疏有別。為什麼這麼說呢?基本上法正因軍功而升,而諸葛亮無軍功自當未升, : 單單以升遷與否來談兩者的親疏似乎是不公允的,不過重點在於「尚書令」一職, : 法正得獲此職才是兩者之別。 : 在中國的首輔制度中,丞相在漢初制度中算的上是百官之首,「秉社稷之重,總百僚 : 之任」(23)即為丞相的權力寫照。到了漢武帝時,由於武帝喜歡「遊宴後庭」(24), : 於是任用尚書、侍中等內官直接襄贊書奏處理朝政,為內朝之始(25),於是丞相等 : 外朝官員於此開始失去決策的機會,而只能奉命辦事。內朝之中,以尚書為首,職 : 司出納王命,內朝諸曹皆為其所管(26),於是尚書成為 : 當權者必兼之職,如昭帝時,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27)的頭銜輔政 : ,權勢極大,對丞相車千秋說:「今光治內,君侯治外」(28),言雖如此 : ,實際上卻是「政事壹決於光」(29)。由於內朝的抬頭,於是外朝官員只 : 有加侍中、給事中頭銜後方能參與決策。東漢時,光武帝鑒於西漢三公失權造成 : 的禍害,於是「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 (30),由此,尚書正式變成決策中心,章奏詔命(31)、選舉誅賞(32)皆由所出, : 三公形同虛置,必加「錄尚書事」(33)銜方可參與國政,杜佑言 : 「(尚書)至後漢則為優重,出納王命,蓋政令之所由宣,選舉之所由定,罪賞 : 之所由正」(34),就是這個時候的情形。靈帝時,尚書形成獨立機關, : 稱「尚書臺」或「中臺」,其首長即稱「尚書令」(35)。 : 由漢制的承延可以看出,尚書令已經取代丞相成為百官之首,因此誰能擔任尚書令, : 誰就是君主的首席心腹,進而掌握政治大權。劉備在即漢中王之位後,於尚書令一職 : 上不選諸葛亮而就法正,其親疏已然明顯有別。不但如此,劉備還讓法正擔任 : 護軍之職,讓法孝直蜀漢執掌軍權,政軍集於一身,為日後的尚書令李嚴「統內外 : 軍事」(36)的軍政合一開了先例。劉備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理由在於諸葛亮羽翼已 : 豐,不得不如此。 法正不在,後勤指揮官請楊洪先代理,暫時給他正職名份 法正回來,暫時代理人再回去作別的事 當然,有心人要怎麼都行 官職扯了一大堆,跟當時蜀漢也沒直接關係 尚書令可以舉制度來說高位,不過以漢系直傳的曹營來說, 尚書令也是換來換去,每個都是第一重臣? 諸葛亮曾數次向劉備推薦劉巴,還在劉備有點不滿時稱讚劉巴, 要說是同一派比非同派可靠 實際上託孤時就說過以尚書令李嚴為副,已經可以看出哪個在前 由漢中王表上的排位順序也可以看地位高低 依蜀漢之前跟之後的紀錄,尚書令也是排在後面 說實話,原作者很擅長引用部分史籍,再自己加油添醋讓人跟著被牽進去, 然後再玩看圖說故事 基本上是屬於帶著預設立場,再去找佐證的模式 : 當時劉蜀政權之中,派系主要分為三股,以關張為首的北方派系、荊楚派系與益州 : 派系,在諸葛亮刻意以不同的手段經營下,三大派系都對諸葛亮的感覺很好。首先 以下大致上也是類似模式.... 先預設有罪,再去找證據 對關羽的態度說好是安撫,說壞是攏絡 李嚴在投靠劉備後已直升興業將軍,領太守職,前面是劉璋給的份 依漢中王列表而言,李嚴地位原本就很高,不是突然拔上來 荊州系人馬跟所謂北方系人馬基本上已經是同一掛, 諸葛亮根本是他們一份子 諸葛家是由外地來投靠劉表,諸葛亮在加入劉備之前就已經融入荊襄名士群, 根本不需要事後攏絡 益州人才是劉備帶頭舉用的,基本上要成功治理成都, 不拉攏本地人是不可能的,首席重臣更不可能置身事外 劉備伐吳一事,整個蜀國只有夠份量的趙雲跟不怕死的秦宓敢開口, 依他的說法,一堆被他所舉的假想敵也是低調行事囉... 彭羕借題發揮了一堆,前後文也不提,純粹是選擇性摘用方便發揮 前文: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 彭羕一得勢,連鬍子都翹起來了,自矜自滿 後文: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 ~~~~~~~~~~ 劉備有事後查證,看了自己也不高興,才把他丟出去 彭羕被外放後心理不爽說了什麼話,自己可以去查 劉封只舉好話 「有武藝,氣力過人,二十多歲時,隨劉備入川,自葭萌攻打劉璋, 帶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 後面跟孟達不發兵支援關羽;跟孟達交惡,發兵搶奪孟達儀隊把孟達逼走, 這些不知忘到哪裡去了? 原作者一方面說劉備刻意猜忌諸葛亮,一方面又寫劉備聽信諸葛亮而砍人, 都沒發現矛盾嗎... 蔣琬是他一手提拔,而且之前酒醉誤事還是諸葛亮救他一命 費禕在劉禪繼位時只是黃門仕郎,也是他一手拉拔上去 這兩個是他一手帶出來的部屬,怕他們?...orz 關興只活到二十出頭,還是文官 張苞連官都沒做過就死了,說張紹還差不多 害怕魏延....他真的想玩死魏延太簡單了好不好.... 想要自圓其說又找不到說辭,至少點人頭充數也要注意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217.100
CAZZ:推這篇@@ 上一篇好像L在推理-.-220.139.155.150 03/19
xjapanfan:我同意此篇作者認文上篇有斷章取義,再自行加以 61.217.108.91 03/19
xjapanfan:主觀意識描述 61.217.108.91 03/19
xjapanfan:不過,就歷史的解讀上,本身就是主觀的. 61.217.108.91 03/19
xjapanfan:當然,斷章取義的解讀,绝對是有問題的 61.217.108.91 03/19
stock99:不下呂布啊~~~~ 69.212.104.134 03/19
hirde:推一樓XD218.170.134.130 03/19
rrazoro:有機會再來回覆一下上篇轉錄文好了.有很多可以說 211.23.31.76 03/19
icehorng:原po 說他是諸葛孔明支持熱愛者 140.115.204.9 03/19
icehorng:這篇應該就是他想要的答案吧 140.115.204.9 03/19
hahano:歷史需要推演與論證的,推推推推220.132.170.218 03/19
YANGGUOl:網路文章良莠不齊 到也不必深究...218.174.132.154 03/19
patchevia:不不不~ 一定要深究的~ 不然大家會錯把 140.115.71.36 03/20
patchevia:小說當歷史了 ~ 140.115.71.36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