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an_Mo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恕刪 關於這些內容,請問作者所考據的事源(或史書)為何呢? 而這些史書的寫作根據又是什麼?是實際上考古所出現的物 証?(例如找到當時被sm的督郵事後對劉備發出的追殺令) 還是同樣從別的史書(或記錄)中找來的?這些都會影響到 所謂「史實」的真偽。我國中時代的歷史老師曾說過這麼一 句話:「正史和野史的差別在於:正史中的人名、地名、時間 是真的,事件是假的;野史中的人名、地名、時間是假的,事 件是真的。」 他接著解釋,正史接受的証據, 往往無法考慮到一個事實「証據在經過人經手之後,其可信 度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以作者內文中所舉出的車胄實為劉備 所殺為例,焉知是否是當時的記錄者為了提升劉備的威望所 記下的?或甚至如某大所繪製的場景─實為關張所殺,但旁 觀的眾人卻誤將其歸因於劉備的快劍?因此,史實所記下的 事,往往會發生下列的情形,時間:東漢xx年─真;地點: 某郡─真;人名:車胄、劉備─真;事件:劉備殺了車胄─ 偽。再舉個例子,劉備殺督郵的事件,有沒有可能實際上是 張飛動了手,但劉備因做為張飛的上司(大哥?),所以他 背負了刑責,而史官也因此將之記錄為劉備所做? 和正史相較之下,野史的性質近於小說,它們參考事件 的根本往往是─這件事合不合乎人情?在正常情況下,這個 人會做什麼事?周瑜群英會戲蔣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作者考慮到周蔣二人的身份和彼此間的關係,推論出一個合 乎常情的事件:蔣幹很可能企圖遊說周瑜未果,卻反被利用 。這一個事件很有可能發生過,但時間、地點,則無法得知 。同樣的,你也不能肯定的說,群英會戲蔣幹是沒有發生的 虛構事件。 ---------------------------------------------------- 我個人是覺得這種說法有其道理,believe or not,就全看 個人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112.25
shaukai:我不記得那督郵有被殺 謝謝 推 61.216.223.135 01/31
shoray:呃啊…是筆誤,sorry 推 218.35.112.25 01/31
bonaqa:好文 發人沈思.... 推 140.113.139.44 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