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e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那麼,他的包容胸襟又來自哪裡呢?照我看,推崇「雙文化」的新加坡應該察覺到, 幾米的眼界是遼闊的,並沒有把眼光定格在份屬炎黃的中華文化,甚至也沒有局限於英語 文化圈。他從全世界藝海中汲取養分,而且也不限定於文化主流推崇的經典。我發覺,吻 合現代精神的,獨具特別意象的作品,更能吸引幾米的凝視。 《向左走,向右走》,曾由繪本改編成電影。為什麼原著和衍生作品都這麼具有詩意 ?原來,那是諾獎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的四行詩句,給了畫家香 煙裊繞的熏陶。 《地下鐵》的主題寓意,則是:月台就是人生。就在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生命匯 聚點,盲女對向她問路的人說,我跟你們是不同的。她的視覺記憶全都在15歲前留下(據說 共有47個),坐地下鐵列車一個站過一個站,她「看」到的一切,都是讓記憶帶動著的想 像奔向無盡的遠方。 於是,幾米筆下的盲女,走上月台的階梯,又走下月台的階梯,一級一級的路,不盡 的輪迴,周邊是魔法森林裡的秘密耳語。咦,那豈不是20世紀荷蘭畫家艾雪(M.C.Escher) 立體迷宮裡的幻境? 然後,我們又覺得,盲女總是坐錯車,下錯站,總是踏在許多混混沌沌前人的腳印上 :有卡夫卡那永遠到達不了的城堡,有愛麗絲永遠不醒的夢境,有那老說「我遲到了」的 趕路白兔,有各種各樣的寂寞天使,有玩具兵變成的企鵝,有……記憶是一頭粉紅象。 那麼,尋根問底,幾米是在為誰歌唱?當然,朝外的方向他所面對的是讀者與觀眾﹔ 但朝內心深處,他是為誰構想,為誰而畫? 由EMI給畫家出版的書本與CD配套《幾米。地下鐵的二十個音樂場景》中,幾米說出 了他荒謬的困擾:「我畫了一本關於盲人的圖畫書,但是盲人卻無法閱讀這本書。」 於是他想,如果書本在翻閱的時候,同時傳出悠揚的音樂,失明的人或許可以藉著音 樂,捕捉作者的心情和想法。創作《地下鐵》這本書時,作者想的是:盲少女來回穿梭地 鐵站時,耳邊將響起怎樣的音樂,訴說著她一段又一段色彩瑰麗如夢境的旅程。 CD裡收有地球的小孩《純真天籟》中的秘魯歌謠,有葡萄牙聖母合唱團的歌聲,有拉 維爾的《鵝媽媽》中睡美人的孔雀舞,有聖桑的《水族館》,有史特拉汶斯基為孩子而寫 的探戈…… 為盲人而歌,為失明者獻上顏色的樂聲(Sound of Colours),創作的人於是可以把 體制的牢籠打開──哪怕是暫時的,並找到那永遠朝上也永遠朝下,永遠向左走也永遠向 右走的,延綿不絕、看不到邊界盡頭的階梯。 轉貼自 http://www.zaobao.com/cgi-bin/asianet/gb2big5/g2b.pl?/yl/yl504_230105.html === 月台就是人生 「我畫了一本關於盲人的圖畫書,但是盲人卻無法閱讀這本書。」 如果書本在翻閱的時候,同時傳出悠揚的音樂,失明的人或許可以藉著音樂,捕捉作者的 心情和想法... +++每天都是一種新的練習+++ -- http://www.wretch.cc/album/purplelisa 一點小蒐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