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G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太極拳與氣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簡而言之太極拳中的氣功基礎來自於道 家的練丹術;透過肉體與精神的鍛鍊,追求身體健康和延年益壽;而吐納與導引, 正是太極拳在氣功層次中主要的習練方式。無論如何結合氣功的太極拳除了能夠 養生,他還是一項技擊的技術。在發展之初或是現在仍然是以「技擊」為主要目 的 要想瞭解太極拳之義,就必先知道「太極」。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 陰陽之母;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階及神明。心靜身正,意氣運行; 開合虛實,內外合一;運柔成剛,剛柔並用。太極陰陽,有柔有剛,剛柔並濟, 勁發自如。」太極乘氣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這就是太極生陰陽之理。所謂的「陽」 就是一種具有開創性的力量,而「陰」就是一種具有承載性的力量。 「陰陽」是古代哲學理論的代名詞,用來說明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中對雙 方的描述。陰陽觀念具有互相牽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轉化 的特點。而太極拳就是以推演太極圖說,本著太極生兩儀之理的基礎上,創造出 的一套剛柔相濟,內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結合等陰陽相合的動作 拳路。陰陽相合而為太極,所以將這套拳稱之為太極拳。 宋儒朱熹曾說:「天地之間,無往而非陰陽;一動一靜,一語一默,皆是陰陽之 理。」陰陽兩儀的脈動,緊緊繫著易學思想的發展。 太極拳雖然有各個不同的門派,但是總括來說可以摘要成「屈伸開合」四個 字;也就是說太極拳的精華為「只重其意,不重其招」,敝人以為這正是習練太 極拳最終也是創拳當時的立意。要舉手投足都符合太極的原理,就必須「意到氣 到」、「身隨氣動」,而這也是氣功中動功的一種表現。 太極拳術,是以太極拳為根本,而刀、槍、劍、各種兵仗,則是從太極拳的 精神中演繹出,視為肢體上的延伸。在思想的淵源上,主要的出自道家、儒家和 武術家的思想。 太極拳的特點有二;一是把拳術與吐納相結合,二是把武術和經絡導引相結 合。 武術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動作,與導引、吐納結合起來,讓 意念、呼吸和動作三者密切結合,成為「內外合一」剛柔並濟的內功拳法。 ◎太極拳之練氣法 初學太極拳時所修習的氣功,基本上是在完全入靜的情況下, 肢體能夠自 發的運動,而且是靜極生動的現象;這也就是氣功中所謂的「自發動功」,也是 動功的一種。自發動功是藉由人體於放鬆時,所不由自主地做出的動作。 而達到一定程度後,開始習練大家耳熟能詳的「小周天」練氣法。在太極拳 中將此練氣法分為先天往後天與後天往先天二種不同的導引方式,這二種不同的 方式用氣功術語來說也就是「正轉周天」與「逆轉周天」。 下面將此二種導引法列表,分享諸位,一窺其順序與差異。 先天氣往後天氣 後天氣往先天氣 由前往後 由後往前 下丹田氣往下達於會陰 從尾閭而起,緣脊上行 經玉枕、天靈等穴 下至前額(上單田)、人中、天突、 心窩(中單田)、肚臍…等處而仍歸於 下丹田 下丹田氣往上過肚臍、心窩(中單田)、 天突、人中、前額(上單田)等處 經天靈、玉枕等穴,緣脊下行 由尾閭而過,達於會陰 往上仍歸於下丹田 以上文章由 【心靈原力 綠色智能】 所提供 -- ※ 發信站: 批踢踢(ptt.csie.ntu.edu.tw) ◆ From: 70.c176.ethome.net.tw